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效益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成义开门见山的说。一个企业搞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益.实现其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正是通过IT技术的优势和企业流程再造结合起来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长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效益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成义开门见山的说.一个企业搞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益,实现其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正是通过IT技术的优势和企业流程再造结合起来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长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企业就是要赚钱,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周蔚华说:“一个企业不是单纯的赢利单位,利润最大化是一种过时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应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两种观点都对,都有道理,可我更倾向于后者。一个企业说到底是一些人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就是人。一个人必须挣钱才能活着,一个企业必须赢利才能生存。一个人在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时候,他必须挣钱,你让一个饿着肚子光着屁股的人去免费帮人做好事是不合情理的。因此,你对一个尚不能维持生存的企业说,你不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你要追求实…  相似文献   

4.
聂云霞 《湖北档案》2008,(12):15-16
不管何时不论什么社会形态,人们做事总爱讲究个“效益”问题,没有效益的事情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不管效益就上马的工程就是极大的浪费。所以说效益问题至关重要。档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同样也要追求效益,而且还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那么档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何在?如何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及发挥这些效益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企业要建造良好的财务状况,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图书发行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使人人都有效益观念、成本观念、资金观念,建立一个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图书“双效益”的同步增长。现在就财务管理在图书发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问...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见报载,一名西方的出版人说:"编辑应该是个商人".我就想起前几年一名中国的出版人的话,"出版社的目的应该明确,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追求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不是出版活动的最终目的,出版活动作为产业,其目的应该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我不知道这位西方人说的"商人"与这位中国人说的"利润最大化"能不能划一个等号.  相似文献   

7.
顾金荣 《视听界》2004,(4):35-37
取消台的建制,频率直接由广电总台管辖,从市场经济角度说,频率其实是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经济单元存在着,其目的就是让频率少一点行政束缚,多一点自主权, 去迎接市场的挑战。总监负责制就是将有限的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一套适合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以收听率为宗旨,以追求两个效益为目标,实现节目,广告、受众多项互动,打造新型的新闻频率。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出版社,正面临着从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的转变.对于实行了几十年"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出版界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编辑应该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状态来迎接这种转变呢? 有的同志说:现在好了,出版社变成企业,我们只要按照企业的一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是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觉得,让我们重温一下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出版事业模范"的邹韬奋先生的有关论述和做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有读者说-现在正培养新闻发言人,怎么你又弄出个新闻真言人来?难道还有新闻假言人么? 我说,怎么没有?“大跃进”中,“亩产十万斤”的报道上了大报,不就是新闻假言人的杰作么?“文革”中,“形势一片大好”的广播震天响,不就是新闻谎言人的“贾雨村言”么?远的不再说了,就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中,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已逐渐被广大企业所认可和重视。而作为我们广播媒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在做“企业”,并希望把自己的“蛋糕”做大,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广播媒体也应该重视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伪书”存在的原因竞争能给市场带来活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当竞争异常激烈,超出了一定“度”,就会导致一些商家“另谋出路”。当然,这种发展的“高压力”只是“伪书”存在的原因之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可观的利润利润最大化是所有商家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出版社虽然作为一种“文化单位”,它也要涉及成本和利润问题,这一点和一般企业没有差别。而目前市场上一般出现“伪书”的都是名作家写的或畅销书,有着十分强大的读者群,不必花费工夫去开拓销售市场。成本低、利润高,这大概应是对所有出版商来说最…  相似文献   

12.
在出版社年终总结大会上,社长们在年度总结报告中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过去的一年,在全社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社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出书品种增加了多少,发行码洋增加了多少,利润增加了多少,净资产增加了多少……出版社社长现在大多数是企业家,这么说没什么不对。但是,评估一家出版企业的业绩、实力、优劣,“码洋利润论英雄”应该仅是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2,(11):22-22
上万亿元投入有了效益指南.我国推出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以效益为指针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推选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绿色营销”作为市场营销观念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方兴未艾.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今,媒体市场化经营的确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媒体行为的目标是生存第一位,也就是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个人认为这个“事”可以解释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这个“器”指得就是“信息化手段”。那么又如何才能让信息化这个利器有效的为企业所用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谈的“利”的问题,“利”最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信息化产品本身的功能需要强大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几千人的某中央直属企业信息中心主任,杞主任日常工作内容涉及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流程、设计信息系统等等。但谈到自己所领导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时,杞主任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由于资金的困扰,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常常是举步维艰。杞主任说:“我们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缺乏资金。十几万的项目.一两年能批下来就实属不易。而通常这样的项目也是几年才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日报》干摄影记者,天天都挠头的事就是怎样把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的经济新闻拍出好照片。拍出有实证力、有说服力的经济新闻图片,不但费力,而且费神,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你总得先琢磨把经济问题形象化,然后再用摄影语言去表述,画面不但使读者一看就懂,还得力争吸引人。 没有捷径,只有规律。目前同行们较有共识的一点是,在拍摄经济新闻图片时,忌抽象,抓生动。 所谓忌抽象,就是千万别“虚对虚”:比如拍某厂某店效益好,就来个车间、店堂的全景或近景,画面上再加上几个人,就说是气象可喜,效益不凡。谁信,又怎么能让人信?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查资料“到网上找找”已代替了“去资料室查查”,资料传递“我给你传过去”已代替了“你来取一下”。这标志着信息化已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得到普及。作为记录企业各项活动的企业档案,其信息化程度如何呢?从我企业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是严重滞后于企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编审、出版家蒲华清在《不可忽视的出版资源》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各出版单位,各位编辑怎么去发挥,怎么去挖掘已退下来的老一代作家、出版家的资源,可千万不要轻视他们,他们有“一生积累,再次井喷”巨大能量,他们就是出版资源的“银色人才库”,他们就是出版界的“银行”,切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与伟人的“邂逅” 在少奇同志平反昭雪之后,北京电视台的一位导演出差,在软卧车厢里头,睡在对面的是东北的一个橡胶厂的厂长。他问导演个问题,怎么有拍毛主席的,拍周总理的,拍朱老总的。怎么没有拍刘少奇的呢?是不让拍吗?导演说:也没说不让拍啊。厂长说:那拍啊。这个人竟然悄悄地从家里偷出来一个存折,用企业管理的办法,把三个当地搞党史的作者关到一个宾馆里头。对他们说:你们仨人查查,刘少奇在东北有什么活动?刘少奇有三顶帽子:叛徒、工贼、内奸,叛徒是首当其冲的。这个事就是发生在东北奉天,就是现在的沈阳。写这一段,跟咱东北有关系,这就创作出了电影剧本——《少奇同志在东北》。这个谁演刘少奇就太重要了,而且是第一部以少奇同志为主的戏,应该是冒点风险的。如果刘少奇成功了,这个戏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