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内7种林业院校学报的引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000年至2002年我国7种林业院校学报发表的2567篇论文和26101篇引文作为统计对象,分别就引文量、引用语种、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分布、自引与互引和主要被引用期刊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篇均引文量为10.17篇;中文文献占引文总量的73.16%;期刊论文占引文总量的68.79%,图书占24.04%,其他占7.16%;1-10年出版的中文文献占中文引文量的71.25%;1-15年出版的外文文献占外文引文量的65.69%;7种学报共引用中文期刊l182种,其前24种期刊的引文量占中文期刊引文量的50.83%。7种学报的中文文献引文量比率偏高,引用中文期刊相当集中,以生物、林业等传统学科为主的学报特色基本未变。  相似文献   

2.
杨波  李中乾 《情报科学》2021,39(9):35-41
【目的/意义】对中文学术论文中的外文文献引用特征的充分挖掘和系统分析是了解国内学者的外文文献 资源使用规律,从而促进外文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和制订文献保障战略的重要 研究课题之一。【方法/过程】从论文审稿人和指标评价角度,对外文文献利用的主观意愿、期刊质量相关性、研究主 题特征等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期刊审稿人对外文文献的价值一致持肯定态度, 期刊外文引文率和影响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的研究主题因国际化程度不同,外文引文率有较大 差异。【创新/局限】通过定量方法发现和解释了中文学术论文中外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类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准确把握中国地质学类期刊引文的主要特征。【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学术指标为依据,分析了31种地质学类期刊2009~2013年的学术地位和文后参考文献的现状及引用特征。【结果】地质类期刊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篇均引文数高至71.9篇,平均值为32.4篇,显著高于中国期刊整体水平(12.6~15.9篇),但总体水平低于国际同行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表现在:参考文献的内容质量是关注核心;以时效性强的期刊类文献为主,专著和标准类文献较少引用;鼓励引用近3~5年的现时文献;来源期刊的专业学科和交叉学科文献占80%以上;自引率平均值为0.15,且逐年降低,五年总体降幅为30%,提高了期刊公信力。【结论】地质学期刊引用特征体现了地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增强、作者研究层次的提高和期刊办刊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采用引文分析的一般方法,引入置于中医学期刊论文研的篇均引文教、无引文论文比率和古今引文关联性等特殊方法,对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从数量、类型、语种、标著形式、时间分布、引用位置等方面进行抽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医学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少,无引文论文比率大;中文、图书类引文偏多而外文期刊类引文偏少;引文标注形式不一,传统与现代标著并存;引文半衰期长,古文引文大量存在,文献老化缓慢,甚至经久不衰;引古文献多的引文献少,反之,引今文献多的引古文献少;引文在论文中的分布,引言部分引文极少;不同性质论文的引文指标差异较大。从而,得出结论:中医学期刊论文尚处于以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转化的过程中,中医学古代文献尚有许多需要发掘的宝藏,中医学科发展不平衡,存在临床与理论脱节,传统观点与现代方法结合不够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现状,并探讨期刊类型与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相关性,为学者选择期刊宣传科研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2016年SCI收录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提取论文的引用频次、发表国别、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类型等信息。【结果】 目前我国发表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数量虽位居全球第一,但篇均被引频次最低。2011—2016年,开放性meta分析论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被引频次与期刊类型具有低相关性。肿瘤学meta分析的非开放性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开放获取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比低被引论文高。【结论】 肿瘤学meta分析的开放获取期刊不存在引用优势,论文质量仍然是meta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从引用与被引用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学科的跨学科性。【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18 种核心期 刊为例,从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下载该18 种期刊1996 年至2015 年载文的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期刊题录信息,以题 录信息中“刊名”字段与期刊-学科分类体系进行学科匹配,确定引文学科来源,从引用与被引用角度全面分析图书 情报学的跨学科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引用与被引用文献信息,可以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两个角度反 映图书情报学跨学科性特征。即:跨学科广度大、跨学科强度高、知识输入与输出表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和主要交流学科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发文、文献引用规律及该刊情报吸收能力、期刊论文的覆盖范围、科研人员合作现状及特点、发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文献需求特征,为该学科研究人员查阅文献和编辑部提高期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004年被SCI-E收录的941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别对期刊载文量、篇均引文数、作者发文数量、合作情况、高产作者、地区分布、高产机构、引文数量、引文年代、普赖斯指数、自引率、期刊互引、高频次被引期刊和论文被引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产著者100人发文224篇(23.80%),高产机构20个发文447篇(47.50%),篇均引文量为14.31条,主要的引文类型为期刊(95.72%),普赖斯指数56.05%,自引率1.60%,被引用频次居前13位的期刊的文献引用量占总引用期刊文献量的35.26%,收录论文被引率24.65%,篇均被引次数为0.37。结论 期刊论文涉猎文献范围较广,作者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区以及欧亚四国,合作率高。该刊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的活跃高产作者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论文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研究引用文献比较新颖,论文被引率和篇均被引次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江苏省科技期刊发文、引文、作者、基金项目等元数据,结合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文献半衰期与h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综合分析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方法】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2—2016年)为原始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比较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发文数量、篇均引文数量、篇均作者、作者地区分布、机构分布、篇均基金项目、论文选出比例、引用期刊数量、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h指数。【结果】 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江苏省科技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熊回香  李跃艳 《情报科学》2019,37(12):19-26
【目的/意义】学术网站是学者发现研究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学者推荐与跨语言论文推荐有助于学者更好 地开展学术研究。【方法/过程】利用论文之间的引用与被引关系分别爬取参考文献集合和被引文献集合,构建学者 推荐与跨语言论文推荐模型。首先通过Word2vec算法模型生成候选相关学者集和候选相关论文集,计算 Word2vec得分;然后分别进行加权处理,最终得到学者推荐列表和跨语言论文推荐列表。以CSSCI中的《中国图书 馆学报》、《情报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三种代表性期刊在2016-2017年载文的参考文献集合与被引文献集合为数 据来源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模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发现相关学 者以及相关论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2003年引文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为了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引文引用规律,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法按文章发表的时序逐篇统计2001~2003年间刊载的718篇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结果为引文率90、53%,,篇均引文5、43条,普赖斯指数72.51%,自引率24.35%,引用文献涉及中文期刊345种,引文2235条,外文期刊102种,引文299条,被引用频次前10位的期刊的文献引用量占总引用期刊文献量的69.38%。该刊引文率较高,被引文献的时效性较强,涉猎文献范围广,在同类期刊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其他学科期刊相比,在引文量和利用国外文献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通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面和认可度。【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学科被引次数、被引次数综合值、被引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被引次数同被引广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国中医药学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面和认可度。【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学科被引次数、被引次数综合值、被引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被引次数同被引广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国中医药学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病学核心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19种神经病学核心期刊2012年的零被引率,并与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而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与零被引率无相关性。【结论】 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相关,可通过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论文的创新性及学术性来降低零被引论文数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差异,为期刊编辑今后制定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各10种,收集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以及其他期刊评价指标,比较国内外相同学科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差异;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法,对国内外眼科学、数学、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眼科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均短于国外相同学科期刊,我国大多数数学期刊被引半衰期长于国外数学类期刊。我国眼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平均引文数呈正相关;国外3个学科期刊被引半衰期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P均小于0.05)。【结论】 我国眼科学和环境科学期刊编辑今后首要任务是提升期刊国内显示度和持久影响力,数学期刊则需提升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期刊的文献引用行为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帮助编辑提高期刊影响力,帮助作者通过改进引用行为获得较高的被引潜力。【方法】 收集2014—2015年荒漠化与水土保持领域的8种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引文内容,包括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引文的情感倾向,以及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差异情况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文献引文中的负向情感占比与影响因子无直接关系;基于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以及引用方法、相关研究、数据、结论、观点较多的文章被引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出发考察期刊学术质量,呼吁编辑同行做引文分析时可适当关注低被引论文情况,以期全方位认识刊物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零被引率、一次被引率、一次被引率减零被引率、二次被引率减一次被引率4种指标,定量考察光电类期刊、电子通信类期刊、工程技术综合类高校学报的载文低被引情况,同时将其和主流正向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排名并非一致。【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普遍存在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高的现象,收稿范围越大类别的期刊问题越突出,且反向考察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能对正向指标表征的期刊评价信息予以补充。【结论】科技期刊编辑可从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指标历年变化趋势、被引次数分布等几方面对期刊现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SCI)数据库收录我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我国学者研究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分析ESCI数据库收录19种我国期刊的一般情况,模拟计算各刊影响因子(IF)和即年指标,分析各刊论文在WoS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研究各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偏向。【结果】 19种期刊语种主要为英语,出版地为北京的期刊15种,季刊15种。论文、综述和述评为主要文献类型。17种期刊2016年IF比2015年高。即年指标上升的期刊共12种。13种期刊2015年IF排名超过该学科领域最后一名,已经超过该学科领域部分期刊。2015年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为30~100的期刊共6种,人文社科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均低于10。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偏向比较均衡的期刊共10种,国际偏向较强的期刊共4种。【结论】 初步揭示了ESCI数据库收录我国期刊中大部分期刊学术影响力有提升趋势,部分期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ESCI期刊的支持力度,而已被ESCI收录的期刊应制定适合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的措施,争取早日进入WoS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及Excel统计分析功能,以石油天然气工程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该领域综合排名前列的期刊近十年高被引论文特征,结合期刊发展动态探索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结果】 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热点内容论文较短时间内易达到高被引;拥有核心学术力量的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重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被关注度、引用率普遍较高;学术大师与知名专家不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率较高,合作者论文被关注度也较高;作者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发文数量关系不大,但与研究选题直接有关;热点、重点领域的引文贡献突出。【结论】 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应以内容建设为核心,重点提高引领学术创新的能力,周密组织策划出版内容,提高期刊论文质量,增强出版内容多样性。同时,倡导编委、审稿专家、编辑、作者、读者等的知识回报与价值体现,并从“快”“推”“宣”三方面提高期刊“三度”,使辐射效应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提高当前中国学者发表的国际英文期刊论文对国内学术的实际影响效果,探索构建国际英文期刊论文的中文发布体系。【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选取被SCI收录的我国化学学科19种中、英文期刊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了中、英文期刊影响因子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多方论证,剖析了构建国际英文期刊论文中文发布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路径选择。【结果】 在CNKI平台上英文期刊论文并没有中文期刊论文对中国学术的实际影响力大。由于中国学者英语语言障碍等原因,导致了英文论文国内传播困难等问题,因此构建国际英文期刊论文中文发布体系非常必要。【结论】 国际英文期刊论文中文发布体系,主要包括建设专用的英文期刊论文中文发布平台,改进国内英文期刊的中文发表机制,以及增强中国现有数据库的中文发布功能等内容。构建该体系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知识产权、学术评价、人才队伍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特征,为地理学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稿源筛选、提高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4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16家地理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09—2010年零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作者、基金资助、页数、摘要、学科和类型等的特征。【结果】所统计期刊论文零被引率较低,仅为1.79%;作者中学生占比较大,以博士为主,高等院校占比大于研究所;基金资助论文占比大于无基金资助;论文页数大部分<6页;摘要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学科分布上以天文学、地球科学、经济学、农业科学等为主。【结论】减少或者避免零被引论文需要期刊主办者、科研工作者、科研评价机构等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