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方面基本特征的分析,在充分比较国外典型的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国家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0—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松弛变量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的Luenberger指数对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全国粮食主产区总体农业GTF年均值为1.029,除个别年份外,其在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GTFP均值均大于1,说明在大多数年份中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2)各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水平差异明显,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的农业TFP、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水平均大于全国粮食主产区水平。 (3)从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的分解项上来看,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GTFP增长主要依靠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指数对于农业GTFP的作用一直领先于绿色技术效率,而绿色技术效率在其增速落后于绿色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出现了持续恶化现象。(4)机械化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作物受灾水平、灌溉设备水平、农资化肥负荷指数、劳均经营规模、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农业面临的风险大,对黑龙江农业的总体发展影响巨大。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对于我省的经济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黑龙江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顾莉丽 《情报科学》2018,36(7):118-122
【目的/意义】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对促进我国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现实意 义。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要加快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探讨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十 分重要。【方法/过程】运用 AHP模型,结合我国粮食主产区区域特点,从四个方面对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资源配置 效率进行测度,并提出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内部各 省(区)的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发展特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 正相关关系,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海霞  郝含涛  葛岩 《资源科学》2022,44(2):334-349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粮食主产区政策在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亟待研究.本文将2004年设立粮食主产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在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SBM-GML指数及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  相似文献   

6.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盖美  杨苘菲  何亚宁 《资源科学》2022,44(5):927-942
厘清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东北粮食主产区37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核密度估计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分级现象,较高水平地级市相对较多,且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②分维度来看,时间上,2010—2019年各维度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活力增长幅度最大,达到35.63%;农业科技创新增长幅度最小,仅达到0.61%。空间上,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其他维度空间异质性显著,发展不均衡。③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信息沟通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人口密度和工业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负溢出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各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要坚持“树立大食物观”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指示精神,文章以我国农业地区“十五五”时期总体布局调整为主题,在总结现有农产品主产区划定及粮食生产基地布局变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央新要求对农业地区进行了细化分类、功能定位和布局调整思路拟定,提出了包括8个农产品主产区、3个农产品次级产区和6个农产品优势产区(即“8+3+6”)的农业地区总体布局方案,进而对农业地区功能提升和适宜开展的重大建设工程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从一个粮食不能自给的农业落后国,变成现在"欧洲的厨房",靠的是国家制定的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靠的是高科技的支撑,靠的是集约化的农业组织模式。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可以给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对于东北的粮食大省这一问题就显得格外明显。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认为,引入“精细农业”等高技术生产模式是我国东北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分析“精细农业”的概念和开发方式入手,探讨东北地区农业产业调整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综观国外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农业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引起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业生产获得大幅度的增长.据发达国家的统计分析,本世纪初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量中,只有不到20%是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的,而现在这个增长量中60%-80%应归于农业科学技术成就的作用,而且这一比重还在继续提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前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的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千克粮食的安全低限计算,粮食总产必须达到6.5亿吨,即今后30多年粮食总产量要净增1.5亿吨以上,农业能否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们把粮食产业定位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围绕这一方向和目标环环相扣地制定措施,安排部署,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华夏星火》2000,(8):42-42
国际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将是我国农业向国际化迈进的极为关键的一步,有利于我国农业更好地进入世界市场,但也将带来严峻的挑战。粮食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导致粮食价  相似文献   

15.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田翠平  常化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265+159-265,159
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群消费者共同支持农场运作的生产模式,也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频发问题,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社区支持农业引入我国。社区支持农业先后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蓬勃发展,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多元化社区支持农业,而我国也于近几年开始了社区支持农业的尝试。受国外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启示,我们相信社区支持农业是一条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绿色创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以生产性服务业数智化为契机,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的内在机制基础上,构建包含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和商贸流通服务三部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回归模型对2014—2020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数智化改造对AGTFP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服务的数智化改造对AGTFP的影响呈现当期有效的特征,而科技信息服务数智化改造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保持对AGTFP的显著促进效应;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政府环境治理能够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对AGTFP的影响。基于此,应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构建以科技信息服务为基础,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服务为引领,拉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长效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技术提升等均为粮食增产增效作出了贡献。在当前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局势下,大水大肥等依靠农用物资投入提升粮食产量的增长效应已进入平台期,持续增产的空间有限。在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数字经济与农业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将是我国粮食增产增效的新增长点。围绕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针对从整地到粮食入库的全过程,文章提出了智慧农业的“九步法”,即“两精”“三变”“三减”“一用”,并分别阐述了每个环节的内涵、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对粮食生产节本增效的作用。最后,针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就大数据的获取、标准化、应用和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经济工作任务的首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是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关键。最近我们在河南、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存在五大问题。一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接近极限,面临较大的增产压力。  相似文献   

20.
郝水 《科学中国人》1997,(6):34-36,43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央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这一指导方针必须得到认真贯彻。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我们自己重视,而且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前些时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L.R.Brown)预测,中国人口增长高峰期2030年粮食将严重不足,甚至认为世界都将无法养活中国。最近我国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