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婧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00-1005
【目的】 探讨区块链应用于科技期刊数字版权保护的可行性。【方法】 以医学期刊为例,调查样本期刊的被侵权现状,并从区块链的特征、优势与应用方面探讨其在科技期刊数字版权保护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 100种样本期刊的被盗版率高达99.0%,被盗版网站数量为1~18个,平均为6个。所有被盗版的期刊论文均存在收费下载的情况,收费率达100.0%。与传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比较,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及不可撤销、公开透明、可靠性强、扩展性强等特点,其优势包括管理成本低、便于追踪、具有法律效力、安全性高、申请便捷、费用低廉等,该技术已被应用于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的数字版权保护。【结论】 区块链技术相较于传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科技期刊数字版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同质化通证发展带来数字艺术作品交易蓬勃兴起,此全新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数字艺术作品交易难点。但是这种交易模式带来了版权法的认定争议,随之带来风险治理的责任分担问题。明晰非同质化通证数字艺术作品的上链与传播行为分别构成行使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交易对象是所有权凭证,以及交易行为本身涉及相关风险与相应的监管责任对于促进非同质化通证合法合规经营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01所做的,确切地说不应该叫做数字艺术,而应该说是艺术的数字化。因为数字艺术指的是艺术家用数字化的语言来创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艺术大量地运用了数字技术,使观众很容易地参与到艺术的展示中,和艺术品发生关系.在这些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不乏一些集趣味性、欣赏性和社会价值于一身的佳作. "Wefeelfine"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省  杨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44-151
将数字技术能力细分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获取两类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技术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两类创新,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基于沪深股市32家数字技术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表明:(1)企业的数字技术能力具有原动力作用,均能够促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提升绩效,但必须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才能达到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目的 .其中两类能力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数字技术获取能力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2)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但中介作用有限,其中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起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是数字技术企业最好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郝志娟  郑莉 《科教文汇》2009,(7):276-276
从缩微技术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入手,比较、分析了在文献信息管理中,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网络环境下缩微技术应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共同促进文献信息的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研究》2021,39(3):406-414
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引发了经济社会系统的全面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本文基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视角,从范式构成和范式演进两个维度构建了动态分析框架,对数字经济演进的机理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是从科学革命起源,继而衍生数字技术,催生数字产业,并推动制度变革的系列过程,其演进呈现出速度快、渗透强、辐射面广等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系统理解数字经济,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特征相契合的政策举措,形成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佳工具。能源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部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能源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广受关注。文章首先阐释了数字技术在碳中和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然后,就已有文献中数字技术与碳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了现有数字技术应用于能源行业碳中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碳中和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及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助力实现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以艺术设计品的材料为切入点,从介绍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到当代的设计作品的材料来阐释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说明技术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艺术都有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秀 《情报科学》2005,23(11):1673-1676
本文着重介绍了应用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信息推送技术、数字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自动分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潘溯源 《科技风》2015,(3):251+258
虚拟现实艺术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互动、数字技术作用于受众的感官,从而使其沉浸在数字化虚拟环境中产生亲临对应真实或想象环境感觉的一种数字艺术形式。虚拟现实艺术中视觉和听觉是受众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为了使虚拟现实作品拥有更好的听觉效果,结合设计学的声音景观设计方式,从正设计、负设计和零设计的角度,对虚拟现实艺术作品的声景设计和回放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建构数字博物馆的关键—虚拟现实技术,最后,展望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网络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通信技术在数字智能化变电站中的应用特点,详细分析变电站通信过程中使用的光纤传输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和电力调度交换技术,对通信技术在数字智能化变电站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技术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出版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数字出版发展的必要性。结合数字出版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数字出版状况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与数字化生产要素融合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文通过构建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识别框架,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中国ICT行业和非ICT行业数字技术方向和数字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生产要素对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2020年,中国数字化生产要素之间呈现互补关系。整体上,数字技术大致偏向资本,数字化生产要素大致偏向劳动,生产率变动较小;效应识别上,数字技术增长效应对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数字技术偏向效应、数字化生产要素偏向效应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上升,但ICT行业贡献远超过了非ICT行业。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生产率提升的关键是加快释放数字技术的增长效应,合理发展数字技术方向,优化配置数字化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扩展数字技术与数字生产化生产要素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张鲜艳  王振宇 《科技风》2022,(11):14-16
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的结晶,综合了文化与数字领域的特点,带动着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的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新业态.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推动着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析数字文...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成长速度正在赶超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关于数字技术重塑物理世界所引发的人与技术关系异化问题,已然成为当代技术管理研究的首要“攻坚战役”。在这场逆向塑造过程中,数字技术凭借开放性、可供性与自生长性共同作用的重构能力,逐渐获得脱离于社会经济系统而独立构建的力量。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技术形态由“小圈子”“大生态”向“智能社会”演进,数字化技术靶向由“粗放”“精准”向“重构”转变。进一步地,通过数字技术逆向塑造现实世界,构建了“人与技术关系倒置”的解释框架,以及阐述了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脚本-数字模块-数字生态-数字世界”的重塑路径,为深入了解数字技术逆向塑造物理世界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提供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全国近五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此专业。由于学科基础不同,存在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不同的方向。通过开展全国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网络调研活动,分析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能够进一步梳理专业建设思路,理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为进一步确立专业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炯 《现代情报》2007,27(4):176-178
数字识别技术是电子出版物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电子出版物生产的不同环节,数字识别技术也存在不同,本文分别从制作出版和发行销售两个阶段,简要介绍了电子出版物的各种数字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问题,数字技术能够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因此,面向未来应积极加强公共卫生领域数字技术的布局,促进公共卫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基于2轮德尔菲调查的技术预见研究结果,提出面向2035年中国公共卫生数字技术选择与布局的相关建议,为新一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撑。主要观点:应优先发展8项聚焦公共卫生领域的数字技术,分别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多网整合技术的卫生应急管理决策体系,基于大数据的卫生应急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病原组大数据为核心的传染病人工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新发传染病快速监测鉴定一体化设备与试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构建技术,卫生应急信息移动整合技术,面向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的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数学模型技术在突变急性传染病疫情传播及应对决策中的应用。德尔菲调查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分别是排在前三的制约因素,因此建议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数字技术研发的财政投入、加强相关领域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精准对接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