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条件增设 搭解题脚手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面对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时,常常感到题目的条件好象不足,似乎还缺点什么?此时如果给题目添上一点“已知、假设”,那么题目就容易入手,解题者也会“如虎添翼”,求解则变得比较顺利.这种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增设一点条件使问题更便于求解的策略,就是“条件增设”的策略.在解题中,我们要适时引入条件增设,为解题搭置脚手架。  相似文献   

2.
在中考物理试题中。有些已知条件是隐藏在试题之中的,而这些条件又是解题的关键.同学们如果能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对解答试题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如何寻找试题中的“隐含条件”呢  相似文献   

3.
物理习题教师感到难教,学生也感到难学,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物理习题的难度大小,不仅取决于题目研究的物理现象的复杂程度,而且也跟已知条件的明显或隐蔽有关。已知条件较难发现的试题,往往使学生感到“条件不足”的假象,陷入“无法求解”的困境,如果认真反复审题,认清发生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每道数学命题都可以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条件是命题的已知事项,结论是从命题所提出的条件经过推理而得出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多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较明确的;也有的命题会直接告知,已知什么,求证(求)什么,但是,有些命题则不然,它不明确地点明已知是什么,它的条件是含而不露的,这种隐蔽在题设中的条件,是为隐含条件,设制隐含条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题目的深度,因此,能否挖掘和利用好题目的隐含条件,是解题中的一个关键,挖掘和利用得好,必然会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还原法     
周平健 《辅导员》2010,(3):27-28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从已知条件出发向所求结果考虑,那么往往做起来很难。但转变一下角度“倒过来推”,即沿所求结果出发,向已知条件方向考虑,却会很容易得到答案。这样的解题方法叫做“还原法”。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在各类题型中往往会出一些具有“隐含条件”的试题.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的背后,即使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也极易被忽视,从而造成解题出错或解答冗繁.如何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物理题目的难度大小,不仅取决于题目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复杂程度,也跟已知条件的明显或隐蔽有关。如果能够反复读题、审题,既综观全局,又重点推敲关键的词、句,通常会从中找出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利用这些隐含的条件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当题目已知条件中出现“中点”,或“三角形中线”时,就可依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构造出中位线,架起结论与条件的桥梁,解题事半功倍.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有些题目初看感觉无从下手,但如果将已知条件稍加变换,就会发现解答起来容易多了。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不要急着动笔,应先分析题意,将已知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化,把题目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0.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在解含有隐含条件的物理问题时,找出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如何找隐含条件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已知条件中找隐含条件有些物理题目中的必要条件就隐含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例如“眼睛能看清茶物”就隐含着视角为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着合外力为向心力;“冰水混合物”隐含着温度为OC,等等。2在物理过程或现象中找隐含条件某些物理题所描述的物理变化过程常有其特定的规律,而运动规律就是这道题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已知条件中有“圆的直径”这一类题目,在中考时经常会遇到。如何从“直径”这一条件入手,进而找到证明方法呢?下面介绍几条常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实际存在的、可由题设条件分析得出的已知条件。如果忽略隐含条件,就会对问题一筹莫展,或导致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张丽 《中学理科》2007,(12):57-58
在许多物理题目中,题目本身除了有较明确的已知条件外,还常有一些不引人注意、易被忽视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题目的解答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儿姑且称这些条件为隐含条件.面对这些题目,很多考生深感“条件不足”而一筹莫展,于是隐含条件在题目中将成为这些学生的“神秘杀手”.在这类题目中,这些“神秘杀手”就在跟学生进行着“捉迷藏”,若想把这类题目轻松的拿下,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把“神秘杀手”给“捉”出来.那么,物理题目中的“神秘杀手”在哪里呢?我们又怎样去“捉”它们呢?这儿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常见几种出现“神秘杀手”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初中的物理题目,往往存在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物理过程、物理图像、定律应用范围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那么,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有以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解答物理习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还有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就要认真分析,找到实破点才能解题。 一、条件隐含在已知条件中 物理题解题的条件隐含在题目已知条件中,如“物体做均速运动”必定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做匀速贺周运动”肯定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且大小不变。”导体处于静电平衡”必定是等势体。“理想气体”必定分子势能为零。  相似文献   

16.
在证明题中,有些题目可以由条件到结论顺着往下推,也有些题目由结论反推需要哪些条件,一直逆推到已知条件,更多的时候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架设“证明”的中间“桥梁”,下面以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94页习题6.5第1题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如何挖掘隐含条件铜陵县永丰中学陈教玉,许士顺所谓“隐含条件”就是指隐藏在题设或题断里面含而不露的条件。解题时,不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会造成失误而影响解题。一、从题中涉及的数学概念中挖掘隐合条件有些题目,一部分已知条件隐藏在数学概念之中,对这类...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七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绝大多数几何题中会出现“已知,如图…”,“如图”实际是题目中已经画好了给定的图形,然后根据问题特点探寻解题方法.而在不影响题目完整度的情况下,教师有意识地把有些题目已知中的“如图”去掉,让学生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自己作图.这种变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个数学问题的条件,有时比较显露,有时比较隐蔽,有时又在显露中暗含着隐蔽,我们把这种隐蔽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称为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既有积极的暗示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如果我们在解题时忽视了发掘隐含条件,可能会陷入困境或造成错误;而若深入挖掘了隐含条件,将会事半功倍,出奇制胜!一、重视题设内的隐含条件通常情况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都是明显的,但是有些题目的某些已知条件却隐含在图形中或问题的实际意义以及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内.  相似文献   

20.
在解答一些几何图形题时,我们常常会感到题目似乎缺少条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能把一些看似不好解决的问题当作一个已知条件整体代入到计算过程中,那么这些看似较复杂的几何图形题便可迎刃而解。下面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