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潮流。新写实小说倡导者们高举“还原”大旗,提出新写实小说实现了对人与现实的还原。事实上,新写实小说还原的仅仅是最基本的人性与最基本的生活形态。这种“还原”倾向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因此新写实作家想要在文坛站稳脚跟就必须调整创作理念。从新写实作家90年代的作品来看,新写实作家已经从对人与现实过于偏激的认知中解脱出来,力图挖掘与表现更加丰富的人性内容与更多层面的现实内涵。在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关注最基本的人性的同时,力图表现与挖掘更丰富更复杂的人性内容;同时新写实作家已经不再单纯从生理本能的角度去解读日常生活,而开始尝试着从人性、历史、文化、政治等多层面去解读日常生活,揭示日常生活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学存在着多种意义转变,其中作家身份的代际转换和学思潮的流变与西部学密切相关。从“右派”作家的现代性启蒙到“知青”作家的浪漫追忆,再发展到先锋派的叙事革命,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生代”的个人写作;学思潮从伤痕、反思、改革、化寻根到新写实和先锋派。西部学成名于伤痕和反思学,贡献在改革学和化寻根,游离于新写实,彷徨于先锋派,出现逐渐边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新生代”、“晚生代”作家纷纷登上文坛,先是“60年代生”,继之“70年代生”,他们的审美选择与精神向标都显示出了区别于前代人的不同风貌,90年代末,朱文、韩东等更是大张旗鼓地发起了轰动文坛的“断裂”事件。但现在看来,“新生代”作家与80年代精神在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创作在大众文化潮起中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原以精英姿态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的写作处于在两者之间摇摆的状态。这造成了新写实小说身份的变异,并使其陷入无奈存在与期待突破的双重境域之中。透视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特别是池莉近年创作的转向,可勾画出新写实小说在90年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王枫 《考试周刊》2008,(8):144-145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虽然其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但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依然延续着.本文以刘震云等几位"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小说家将“当下”生活作为主要题材,真实地记录了现代城市化的初始状态,在个人化叙事、平面化叙述、性欲追逐与“指向虚无”等方面均表现出鲜明的“现在主义”特征,真正表达了他们人生“由花变果”时期的生命体验与心灵悸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新写实小说在文学评论界褒贬不一,时其创作风格之归属也众说纷纭。实际上,在新写实文本中释放着清醒的现实主义气息。正是这种清醒的气息使风格各异的作家们在特定的时期内形成了相同的创作倾向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新生代”、“晚生代”作家纷纷登上文坛,先是“60年代生”,继之“70年代生”,他们的审美选择与精神向标都显示出了区别于前代人的不同风貌,90年代末,朱文、韩东等更是大张旗鼓地发起了轰动文坛的“断裂”事件。但现在看来,“新生代”作家与80年代精神在个体价值、审美价值及现代性追求上仍有一脉相承之处,真正与80年代文学精神发生“断裂”的是晚近崛起的“80后”一代。惟其如此,当年的“60后”、“70后”新生代在今天已经不再给人以陌生的“新”的感觉,他们当中有许多作家也已经是当下文坛的主力军,他们的创作已经渡过了曾经的接受与批评的矛盾期,被批评界与文学史写作者纳入当然的研究对象和叙述对象。“80后”作家与文坛之间的不解、冲突和矛盾相较于当年的“断裂”事件犹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在关于“80后”创作的评价上,尽管有少数研究者将其作为一个现象理性地对待,认真地研读他们,但更多的研究者对他们的拒绝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这种拒绝或者是沉默或者是漠视或者是彼此不理解的批驳,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长篇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在“中国叙事”风格营构方面的可能性。其“个人化”叙事风格的内涵及艺术特征,及其呈现的荒诞写实、技术化、寓言化和浪漫诗性四种风格形态,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在新写实小说中,作家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叙事态度模式:还原。包括人物的还原、生活流的还原和语言生活化的还原。这种"还原"的态度并不等于作家"零度情感的介入",而是潜藏着深沉的理性批判精神。这种创作方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文学景观中,新生代作家以个人化写作的叙事方式,表现他们对于小说与“存在”关系的理解。他们以在边缘处叙述的写作姿态,固定式内聚焦的视角,在强烈的带有个体经验与个体记忆的主观化色彩浓厚的故事中,从特定角度对当下社会和当下个体的生命真实和存在真实进行了多方位的描述和表现,言说了自我对现实的思考,完成了对文学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文坛的创作精神不断分化,作家们逐渐从一种“共同的话语”世界中分离出来,他们的写作立场、精神追求、艺术表现形式更趋于个性特征,各自营造着自己的写作空间,出现种种景观和思潮。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成长起来的一批新生代青春派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形成一种新的文学现象。以张悦然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青春派女作家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她们的写作充满了对青春,对生活的思索,并在对情感的表现中充满了女性意识。她们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新鲜的元素,尝试着对以往写作局限的突破,并以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深度,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去政治化,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标准也不断地趋于多元化。在这种审美标准多元化的语境下,文学创作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论文对20世纪90年代的几种主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私人写作"、"反讽"以及底层—民间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审美的多元化在带来90年代文学新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诸种非文学的乱象。因此,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认识,一方面应避免因秉持形而上学的价值论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另一方面对于非文学的乱象,应当呼吁作家和读者坚持批判的立场和个体价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野性的呼唤》是一部现代寓言作品,杰克·伦敦运用了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在作品中以狗喻人,将自己眼中的"文明社会"进行了真实的再现,同时帮助读者对作家所生活的特殊的年代进行深刻的解读,领悟自然主义所倡导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人们只有很好地遵守这些法则,才能演绎和诠释更加精彩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与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的社会现实相适应 ,“新写实”小说在文坛上兴起并繁荣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关注下层普通民众平庸凡俗的日常生活 ;2 .在对生活完全世俗化的描写中丧失了诗意的因素 ;3 .作家以冷静、不动声色的笔触作平实的叙述 ,但在这种“毫无态度”的表象背后 ,读者仍可感受到作家隐藏的批判、同情等态度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涌现出了一批新写实作家,其中以刘震云、池莉、方方等为代表,他们以自己的笔锋写出来芸芸众生的庸常生活。《一地鸡毛》作为刘震云的新写实力作,于平淡琐碎之中表现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精英意识在接踵而至的压力之下逐渐消解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诸种文学流派中,新写实小说在成就与影响方面应该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是新写实作家的中坚.新写实小说关注民生,主要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极具平民化特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背景下,可以看出新写实小说明显继承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李铁属于“新生代”实力派作家。他不仅成功地表现了当下的现实生活,更使生活获得了形而上的意义,这就是对悖论层面的介入。悖论在文本中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时代与个体因素的相悖,愿望与结果的相反,感觉和现实的相对。作家以悖论独具的本质——无解——揭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又赋予生活以意义。其根源在于作家博大的同情心、深刻的思想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小说也由此“具有了令人生畏和令人深思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何顿作为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独具个性。他将笔端触及到商业化社会的市民底层之中,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过去数十年普通民众命运的生活图画。长篇小说《香水百合》中,他成功地展现了当下社会某些特定市民阶层的生存状况。其叙述视角的选择别具匠心,在结构布局上严谨自然,叙述语言流溢着独特的湘土风味。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脱胎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使现实主义得以更纵深的发展。作家有意无意之间的选择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自然主义倾向。表现在:客观生活的实录;作家创作主体倾向性的隐化;情节的散泛化与人物形象的非典型化;人的生物本能的客观展示;人对生存环境的认同(人消极地受环境支配)等方面。并对新写实小说中自然主义倾向的成因作了论述。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新写实主义给文坛带来一种新鲜亲切的感觉。这批小说家如: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叶兆言、赵本夫等不动声色地描绘着我们身边的冗琐生活,展示小人物在生存状态下的烦恼和悲欢,将生活的真实状态展示在读者面前。新写实小说有着现实主义的明显胎记。对生活的描绘,对人物的刻划,对日常琐事的展示都可以看出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达到了很精致的程度,这与现实主义一脉相承,又是现实主义深化和突破,在展现生活本真状态中吸收借鉴了自然主义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在作家笔下形成的一种“边缘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