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研究>已走过15个年头.在当前中国文化重新为人瞩目之际,回瞻<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共命运的世纪走向,确实令人感慨与反思俱生,高兴与忧患共存.<中国文化研究>诞生于90年代的第3个年头,当时还是一个乍暖还寒、阴睛不定的时期,精神与世俗互为消长,光怪陆离,不一而足,<中国文化研究>也处于一个更为艰难与微妙的时代.人们还都记得,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文艺与美学领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人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当时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1985年,在当时的文化热中,大型不定期文化学刊<文化:中国与世界>出版了.第一辑发表了<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提出:"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传统心理、传统知识形态、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必然要求于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现代心理、现代知识形态、现代行为方式之间的全方位遭遇了总体性冲突."而冲决这种传统的目的乃是使中国文化在80年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文化学相关理论概述 (一)文化 对"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辞海>定义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著名的民族传统体育专家白晋湘教授认为:文化是某一特定民族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形态以及制度、规约、交往方式、生活习俗、语言、思维方式的总和或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在业内掀起了资本运作的热潮;新浪微博的火爆,让全民都过了一把"记者瘾";iPad、iPhone等移动终端的面世,宣示着移动多媒体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4.
2000年是龙年.2000年第3期<民间文化>杂志登了一篇<大话龙年--听来自民间的说法>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力图纠正一些关于龙的误传,有的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比较可靠,如"龙年是多灾年"就是"子虚乌有的附会".这是好的,但此文还否定了"龙的传人"的说法,就缺少历史根据了.作者比较随便地否定了闻一多<伏羲考>的科学论证,难以说服人.  相似文献   

5.
李晓培 《职业圈》2007,(22):22-23
逻辑实证主义者和波普尔学派将经验事实看成科学发展的基础,力图从经验观察中发现科学发展的逻辑.库恩从历史的角度发现,传统的科学观,都经不起历史证据的比较,科学的发展是在范式的指导下进行解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改变,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在这个基础上库恩回答了科学发展的模式,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理论,可以说"不可通约性"观点是库恩范式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职业圈》2005,(9):56-57
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更要注意人文内涵.在当今竞争的时代,经营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赛天力小保姆"将<数学经营>法则凝聚成了经营理念,并用它来指导经营、历练自己的员工和伙伴、保持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三地质调查队(以下简称地调三队),是一支转战中原大地具有光荣历史的国家功勋地勘队伍.近年来,地调三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地质队员的"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地调二队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职工队伍稳定和谐、奋发向上,经济总量发展过亿、连年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如今是3C时代--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危机(Crisis).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竞争加剧,是时候重新定位了."2010年9月26日,北京饭店贵宾楼,全球"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在企业营销战略中,"定位"这个词被频繁提及.作为一个营销规划方法,定位概念最早由杰克·特劳特提出,并持续影响着商业世界.  相似文献   

9.
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西北学术文化,与其所处的地域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汉唐帝国的繁荣,曾使西北学术文化发展到鼎盛,两宋以后逐渐趋于稳定,张载关学的诞生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经验、制度、民俗层次升华为理性哲学层面.宋明理学关中学派的起落,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完善转向衰落之势.明清时期,代表西北学术文化的实学与史地学的学人士子精诚团结,共发"经世济用"之宏愿,使秦陇文化又一次崛起.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19日至20日,<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邀请国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在京召开了<中国文化研究>创刊15周年高层论坛暨"胡同与北京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12.
“可信”与“可爱”的悖反性命题 ,是纠缠王国维一生的根本问题 ,也引起后来学者对之的无数论证与阐释。本文以王国维前期文本为依据 ,通过对其所推崇的三种思维方式即充足理由原则、直观经验论、思辩原则的递进式考察 ,揭示其以“可信”求“可爱”的内在精神旨向 ,即追求一种“可信”所及的“可爱” ,及将之作为人文学术理想状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它与西方传统的科学世界观明显不同。在传统的科学世界观看来,世界是由一群基本而独立的…  相似文献   

14.
希腊"规则"     
  相似文献   

15.
"北大醉侠"     
  相似文献   

16.
"离婚"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野猪"缘"     
  相似文献   

18.
论"师德"     
  相似文献   

19.
20.
百年"年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