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贫血普查,筛选出6名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少年运动员,对其贫血纠正后的红细胞悬液粘度和扫描电镜形态分类的测定结果表明:红细胞变形性在缺铁性贫血时明显低于贫血纠正后。实验对象在缺铁性贫血状态下参加1小时台阶试验,强度为75%最大心率,红细胞变形性在运动前后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5月20日第27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6》蓝皮书依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正式发布我国学生的健康状况存在形态发育水平、肺活量水平、营养不良、低血红蛋白、肥胖、视力不良、龋齿等七个方面的问题([1])。陈吉棣曾对北京儿童青少年铁营养状况做过调研分析,发现贫血检出率约为成年运动员的3倍,其中缺铁性贫血为主要类型([1])。陈吉棣曾对北京儿童青少年铁营养状况做过调研分析,发现贫血检出率约为成年运动员的3倍,其中缺铁性贫血为主要类型([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业体校少年运动员血红蛋白的测查,证明:由于偏食导致缺铁性贫血占有一定比例。提醒广大教练员对少年运动员缺铁性贫血产生的原因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大多嗜好饮茶,茶叶的确对身体有益,但对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则属例外。这是由于茶对人体吸收铁质有阻障作用,茶叶与食物中的铁在消化道内能够形成不溶性物质,并且不被肠壁吸收。因此,对已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老人来说,最好不要饮茶。  相似文献   

5.
茶叶具有醒脑提神、消食化积、利尿解毒、清心解暑等功效,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是,饮茶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比如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嗜茶为何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呢?这与茶叶中含有的大量鞣酸有关。铁质在人体内参与造血活动,过量饮茶者,茶叶中含有的大量鞣酸会与铁离子形成不溶性鞣酸铁而排出体外,致使铁丢失增加,吸收减少,从而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要预防嗜茶者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首先应限制茶量,每月饮茶量不应超过200克;第二,饮茶不宜过浓;第三,平时注意多食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本校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为推进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7~18岁学生肥胖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数据,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得到上海市中小学生中肥胖的发生率,并对肥胖学生与正常学生之间体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为改进上海市学生体质状况,更好地进行体育保健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秦秀红 《体育科技》2013,(5):104-107
目的:了解天水市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和特征,研究天水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动态趋势,为制定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以2012年天水市学生体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城乡6~18岁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结论:2012年天水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较2007年相比有所提高,但身体充实度较大程度的降低.应制定综合防治策略,通过推动素质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食疗贫血     
重生 《健身科学》2008,(12):40-41
贫血是指血液中缺少红细胞或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红细胞过度破坏,造血不良和失血。我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生率达到15%~20%。在临床上,贫血的表现为皮肤苍白、面色无华、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和思想不集中等。贫血是男女老少都容易患的病症,所以,贫血患者应当懂得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表明,少女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20%。原因有:少女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都增加;月经的出现,每月都要失去固定的血;少女时期的内分泌系统还不平衡,容易引起月经量过多,失血现象较重;有些少女为了美,节食、限食,还有的偏食、挑食、厌食,导致营养来源不足,引起铁的摄入量严重不够。铁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当由于各种原因使体内的铁不足时,最终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小学生闲暇活动及闲暇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中小学生闲暇活动安排不合理,据此提出了中小学生开展闲暇体育的建议,并对中小学生开展闲暇体育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旨在为中小学生闲暇体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体力活动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体力活动提供理论支撑;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学者提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在web of sciense核心合集检索到2010-2020年297篇英文文献以及中国知网搜索到12篇国内文献。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探讨体力活动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与分析:大部分学者表明体力活动会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且体力活动与学业成绩呈较低的正向相关关系。与LPV相比,MPV、MVPV是研究热点,且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不同体力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同运动类型都可能会对学业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多是积极的。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业成绩。学校可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发展多种不同类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和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认为,我国在健康教育的实施、健康教育的师资质量及数量方面与日本还有较大的差距。提出我国中、小学应该加强健康教育的法制管理,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开设健康教育专业以及健康教育要落到实处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1995~2005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995~2005年10年间,山西省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除了女生胸围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而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经显著性检验,除了中学组男生的立定跳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据此,提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访谈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为人师表,提高教师感召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及中小学阳光体育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武术的健身、娱乐、文化等方面对武术的价值作用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我国中小学武术的教育现状,从中华武术所蕴含的价值来剖析武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弘扬中华武术、推动和普及中小学武术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鲁西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低下与学校不良的心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级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它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则明显比低年级的学生差,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对济南市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其体质变化情况.发现2010年济南市中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据此提出加强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术健身操是以中华武术为主要内容,以广播操为主要表现形式,弘扬和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为指导思想,增强儿童和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锻炼形式。文章运用观察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开展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研究,着重阐述其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以期提高中小学生对武术健身操的兴趣,对武术健身操的推广与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