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先锋  颜军 《体育科研》2005,26(1):69-7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心理量表,调查了江苏省苏州市、扬州市和淮安市3个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上。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性别、区域和年级上的比较,发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男生;3个地区中苏州市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生。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高中生体育兴趣现状,探讨高中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62.82%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仍有37.18%的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2)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较为广泛,主要以竞技性球类运动为主。(3)大部分高中生感兴趣的项目都集中在羽毛球、篮球和跑步上(71.9%);(4)喜欢体育运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不喜欢运动的高中生,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r=0.123,P=0.000)。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高中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总体水平呈正性;城镇学生的自信心发展高于乡村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高中生的体育自信心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城乡高中生体育学习自信心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种,且有很大差异,调查研究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健心运动处方对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高中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心运动处方的实验,运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和探讨实施处方的心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通过处方的应用,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对照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上有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以课外体育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缓解高中生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力求能通过科学、规律的身体锻炼形式来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中教育的一个重点.因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提速,高中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其心理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高三女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的教育方式入手,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出发,分析了挫折产生的原因以及提高挫折承受力,挫折适应能力的相关因 素,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归因倾向,提出了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以及主体,高中学生身上更是肩负着时代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以及弘扬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高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创建者和接班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各个途径接受文化知识,高中学生的课业任务逐渐增多,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负担。由于高中学生接收文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高中生是否可以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之下生存、成长,这属于社会以及学校和家庭都比较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相关性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快节奏、高压力的高中生活,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减缓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与自杀意念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高中组)第三营区及其所属省市普通高中262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水平显著大于女生,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女生;体育活动、心理健康、自杀意念存在年级差异;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r=-0.288,p<0.01)、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显著相关(r=0.656,p<0.01)、体育活动与自杀意念显著相关(r=-0.189,p<0.01);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体育活动通过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意念,体育活动是降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有效方式,因此加强体育活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降低自杀意念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于红民 《体育学刊》2004,11(1):87-89
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着重在改变教师观念,身心健康并重;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激发积极情绪,使学生有运动快乐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与体育锻炼前后心理健康反应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国内常模;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高职学生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出现心理不良反应的明显高于高职学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差到好排序为: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提出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体育锻炼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抗压力较差的现状,提出运用拓展训练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抗压力。认为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心理抗压力的作用明显:1)培养社会责任感;2)锻炼意志力;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增强情绪调控能力;5)完善心理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中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较以前大幅度下降,诸多原因影响了中学生的自信心、耐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学校、家长和教师应运用合理科学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耐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看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增强体质”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很多体育教师片面强调体育的生物性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功效暴露出两个问题:其一是忽略了体育活动的心理学、社会学功效;其二是学校体育是一种义务性兼强制性的体育活动,学生只要参与就能够获得现实功效,但长远功效无法预测.分析体质与健康的辨证关系,阐释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由“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转变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了体育运动学校166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体校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的比率高于普通中学生,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善体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宏颖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72-74,82
通过对高校部分参加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SCL-90量表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6周运动干预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评价,表明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改善作用,能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若干家庭环境子因素进行了排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贫困、家庭作业、营养缺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卫生习惯、家务劳动、家庭关系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躲避球运动是很好的球类运动,它不受场地、器材的制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适合初中生身体素质的现状,更适应新课标“合作—探究”的教育学新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