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两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社会转型致使青年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本身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失的状态。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表现。“两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
“两课”教学指的是对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两课”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如何增强两课的教育功能,这在当前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讲政治”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作出后,显得尤为重要。适时地就“两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开创“两课”教学新局面,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速新时期,“两课”教学既面临挑战,又孕育机遇。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仍然是抓好“两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价值冲突是客观存在且对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现象,高校“两课”教学应对此予以重视。价值冲突由于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网络化等因素而形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应对价值冲突,高校“两课”教学应当:坚持主导价值观念的灌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转型、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价值选择中的自主性;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知识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两课”教育正面临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和学习型社会的挑战。许多高校的“两课”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因而未能受到学生的重视。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时期“两课”教学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两课”教育领域 ,是“两课”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 .,是对“两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7.
优化"三进"工作机制推进"两课"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如何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优化“三进”工作的运行机制,是高校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对我校近年来“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尝试,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机制创新,进行了总结,恳请同仁不吝赐教。 一、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水平,推动 “两课”教育与时俱进 “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制约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提高“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搞好“两课”教学的首要环节。 1.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简称。“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但目前许多学生对“两课”不感兴趣,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感到厌倦,甚至反感,教育者难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笔者通过多年的“两课”教学,体会到学生对“两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9.
所谓网络环境下“两课”教学教育新模式,是指融传统“两课”教学教育模式与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教育模式于一体的新教育模式,一方面它强调“两课”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导向性、主导性,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这样的教学教育模式不仅能充分保证“两课”教学教育的政治方向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的鲜明特点,我院的“两课”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两课”教师感到教学难、压力大,不是照本宣科、对学生放任自流,考前划一划重点题,让学生背诵后,轻松过关,就是在讲课中随便说笑语、讲故事,发表个人言论,以追求一种“课堂效果”,结果将“两课”讲成了大杂烩,造成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不满意”的状态。使“两课”教学面临严重挑战,如何…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两课”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素的培养和教育。如何贯彻、实施“两课”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 ,形成有效的教学机制 ,充分发挥“两课”的威力和作用 ,是当前高校“两课”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该文对大学法律基础课堂教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以达到新时期“两课”教学面临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如何贯彻、实施“两课”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机制,充分发挥“两课”的威力和作用,是当前高校“两课”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该对大学法律基础课堂教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以达到新时期“两课”教学面临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两课”教育如何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解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新时期“两课”教育的新课题,必须加以认真研究。一、“两课”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两课”教育除了理论认知功能外,还有政治导向功能,要始终坚持“两课”这一特定性质和功能,为提高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眼务。当前“两课”的…  相似文献   

14.
面对网络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的冲击,“两课”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应对,的确是一个必须正视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正视网络对“两课”的挑战。网络的飞速发展,目前对“两课”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是:第一,大部分“两课”教师对网络知识了解太少,而青年学生中的一部分却已走在了教师的前面,使“两课”教师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难以用先进的网络知识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探讨与交流。第二,教材的陈腐与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两课”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益减弱,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两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学应重视灌输理论,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课”合堂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日益紧张,“两课”教师与学生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失调,合堂教学形式出现。合堂教学面临着学生与教师双重困境。解困之道在于转变学生对“两课”的认识观,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落实教师“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加强“两课”知识教学的同时突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变化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产生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两课”教学更加深刻地受到历史、传统、道德、信仰等非课堂因素变化的冲击和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上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轨迹,对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与"两课"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他们的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在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以来 ,我国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加强和改进 ,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及高校的“两课”教学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经济转型、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 ,广大青年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突出 ,给“两课”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 ,在充分肯定和发扬传统的德育工作基础上努力探索创新 ,开拓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两课”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关键是构建“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其体系应以“两课”知识内涵为内容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从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两个层面加以构建,使之规范化、具体化、明确化和行为化。这样有助于“两课”教师对情感教育的掌握、操作和评价,实现“两课”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