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越 《精武》2012,(32):77-79
跆拳道运动是一种极具东方文化内涵的武道运动,跆拳道的品势是跆拳道中最具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通过对跆拳道品势的由来、动作性质、文化意蕴和审美情怀等几方面研究,了解分析跆拳道品势的文化渊源,目的在于弘扬跆拳道品势中蕴含的东方文化体系,进一步推动跆拳道中品势文化的发展,让跆拳道的修炼者深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路拳道修炼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身势语是交际行为中的非言语成分,身势语在日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身势语具有社会性、民族性、模糊性等特征。身势语具有传递信息、增强表述力度、行使语言交际所不能行使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梅应生 《武当》2004,(10):16-18
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37个架式中,除“打虎势”、“双锋贯耳”和“上步七星”是用双拳之外,占绝大部分的34个架式中,都是以手掌的形态出现。故此,“掌”在套路中所显示的手型手法,占有重要地位,是鉴定拳架质量好与差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4.
1 引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艳丽的奇葩 ,早期两种体育文化是沿着一条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单一取向的道路不断积累和发展的。明末清的西学东渐终止后 ,由于当时清王朝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在文化上又盲目排斥异国文化的进步影响 ,从而在文化形态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势差。以鸦片战争为始点 ,两种体育文化伴随着其它文化发生了猛烈碰撞 ,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然而 ,体育文化是一种不拒绝人的文化 ,它具有超越国界、地域的世界性特征 ,打破了地域环境与人文壁垒…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遗留的珍贵武艺进行复原与解读是新时代赋予当代学者的研究重任,也是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修体悟、逻辑推理等方法,在对中华武术“势”之观念进行体系化建构的前提下,展开对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的复原与解读。研究认为:(1)学界对“势”这一观念的认知是不全面的。(2)基于对历史进程中“势”之议题的反思,将“势”之观念确立为“一体三层”的多维结构,“一体”即“势”之本体,“三层”即“立下即是”基础层、“用而后成”中间层以及“摆以诱人”外延层,三层次之势由内而外,层层推衍,共同构成势的完整结构。(3)围绕“一体三层”之势,可将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划分为“立下即是”类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摆以诱人”类枪势。“立下即是”类枪势分为备战持枪势和应战持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分为“闪避+还扎”势与“革枪+还扎”势;“摆以诱人”类枪势分为佯攻之诱、诈败之诱、守弱之诱以及惊取之诱等势。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先进文化之一,她是以道家学说立势,中庸之道兴风的一项高雅而文明的体育运动。是集道家、儒家、佛家、吐纳术、导引术为一体的健身养生文化,是集修身、养性、防身、治病于一体的生命科学。是完完全全属于中国特色的传统人体文化。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跆拳道运动是东方的传统武技运动项目之一,在现代与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和融合的时代,它在保留了东方体育的传统内涵的同时,也不失西方体育的直接对抗.从跆拳道品势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品势的哲学价值取向,目的在于弘扬跆拳道品势的道家精神,进一步推动跆拳道运动中品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买西山 《精武》2009,(9):70-72
正摇涮单把是心意六合拳中常练常用的把手之一,实用率高,是拳中之重。实战中硬打硬进,从遮拦拥架到滚转捉打,有不可抗拒的威力和能量。若与其他把手相结合,更能增加他的威力和灵活性。正摇涮单把基本上有高势、低势两种练法。高势基本站立,稍有含存,低势下肢成弓箭步法。  相似文献   

9.
巧用体势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用体势语言通化师范学院秦东红,张强体育教学中的体势语言,是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的一种言语形式。体势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1通过观察学生的体势语言,有利于正确了解学生的思想意图一位教师在给女学生做双杠支撑摆动动作示范时,摆动和幅度很大、很...  相似文献   

10.
“势”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孙子首开我国古代兵家重“势”的先河,就“势”的阐释、“势”的作用,如何任势,如何为势而形成理想的兵势等留下了有科学价值的言论。孙子在《形篇》专门论述了“形”的重要意义,认为“形”是取胜的物质基础。但他在《计篇》就指出了“计利以听,乃为之势,必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说明一定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势”来辅助。形与势、物质与精神,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本文试分析孙子对“势”的深刻见解,以其哲理对搞好高校运动队管理工作有所借鉴和启示。一、孙…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11,(10):118-119
宋朝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围棋也迎来了又一次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据记载,宋朝的帝王很多都爱好围棋,而宋太宗赵光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所创作的三道“棋势”,“对面千里势”、“独飞天鹅势”和“海底取明珠势”都被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势名"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进一步规范太极拳"势名"及其英文表述形式的目的,从传播学的视角,考证了太极拳"势名"的文化特 质;阐释了其文字符号的内涵及所表达的动作图景;指出了目前太极拳"势名"英文翻译中的错误,同时,提出了对部 分太极拳"势名"英文表述的商榷意见。旨在从术语概念上,力求太极拳文化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汤瓶七势拳     
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族中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阿訇都练习此拳。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势和收势皆为汤瓶式。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  相似文献   

14.
八强战简评     
黑13、15是取势的下法,但配置略微有些局促。白20有诸多选择,A位拆和44位挂均可考虑。白24拆,似乎是当然的一手,但有中黑意之嫌,在B位飞,寻求地和势的一种均衡也许是很有意思的着想吧?  相似文献   

15.
马雷石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9,(6):34-3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1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17.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或合一通臂拳,属昆仑派。此拳早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论述。在他的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中记载:“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钻心。”与二十四势中掖、挑二势吻合。  相似文献   

18.
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比较研究、哲学思辨的方法,阐释武术内蕴之"势"的美学思想."势"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一种透视生命气象的"动"机之"力",蕴涵"力"的刚健之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脱胎于中华文化的武术重"势"不重"形",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化、开合收放的内部张力形成不同的武术之"势",从"静势"、"动势"中彰显流体的生命意象."势"的美学思想体现在武术中主要表现为:造型中的"力"之美、运动中的"气势"美、运用中的"劲"之美."势"是"力"的含蓄,"力"是"势"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特有的"气"化思想影响下,武术"尚劲不尚力","得势"实为"得劲",从而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尚力"技击术的中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柯超 《武当》2012,(10):3
2012年9月15日,太和医院·武当丹道养生专家论坛暨武当太极十三势挖掘整理研讨会在武当山举行,包括国家武管中心社会部副主任刘普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熊继宁,美国道教养生学者康仕学,武汉体院教授江百龙、雷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郑勤在内的65名武当丹道养生专家和太极养生专家参加大会。大会由太和医院主办,太和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罗杰致欢迎词。江百龙教授担任论坛主席。丹道养生和武当太极十三势是中华悠久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堰市和武当山特区重点发展的项目,深受海内外广大养生爱好者的喜爱,近些年,随着武当丹道养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丹道养生已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进入大众社会,积极地服务着大众健康。研讨会上专家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互动,还重点研讨了武当太极十三势的源流、挖掘整理武当太极十三势的基本原则、武当太极十三势的  相似文献   

20.
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通过观看《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视频教学,结合练功体会和教学实践经验,就该功法视频教学之缺失从呼吸吐纳、“调理脾胃须单举”之收势、“攥拳怒目增气力”之叩齿、“背后七颠百病消”之步型、收势之玉液还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