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多笔画、少笔画、部首错误、音同和形似等因素造成。部首错误、音同和形似等产生的错别字一般还是能够通过键盘进行输入的,而多笔画和少笔画产生的错别字通常是无法通过键盘输入的。在 Office2003中,利用选择性粘贴将文字转换成图片,再通过编辑图片和分解图片命令可制作出这类错别字。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及成因分析 当前学生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为: 1.笔画错误。表现为多笔画或少笔画、错笔画。如“茂盛”的“茂”中间多一点了,“染”的右上角“九”字上多一点写成“丸”,“犹豫”的“豫”字中“予”多一撇了,甚至“因为”的“因”最后一横没有了;“搜查”的“搜”字右边一竖没有竖到“又”字上……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笔画错误、偏旁错误、形近致误、音近致误、义近致误。只要思想上重视,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激发消灭错别字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根据汉字本身特点就可以有效地遏制错别字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一、“习惯性误导”和“注意性盲点”是小学生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我通过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意识”形成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将学生常用错别字分组分析 ,发现日常用字出错频率相当高 ,而难字或少用字出错率低。经过和学生谈心、观察 ,笔者认为“习惯性误导和注意性盲点”是造成小学生错别字的重要根源。通过归纳可以发现 :小学阶段经常出现的错别字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块 :1 视觉的误差而产生的错别字。这种情形分三种 :一是形似字 ,如“毛”写成“手” ,“冒”写成“昌” ,“席”写成“度” ,“早”写成“旱”等 ;二是多笔少画写成的错别字 ,…  相似文献   

5.
有些同学在造句写话的时候,常常会写错别字。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是自己造的,本身不存在的字;别字是被误用的音近字或形近字。你瞧,把字的结构写错了,如满——;随意增减笔画,如染——;把字的部首写错了,如祝——等等,这些都是错字。而把“篮球”的篮写成“蓝”,把“幻想  相似文献   

6.
顾子玲 《教书育人》2000,(17):40-40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其知觉最初还带有随意性,就是说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低。因此,在学习以后文字再现时往往容易出现错别字,究其错误规律,大体有这么几种。 1、知觉的分化水平低,容易导致形体、音同和音近的错误 汉字由于本身笔画繁多,结构复杂,而构字的笔画有限,仅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数种,加上其各自变形的笔画,大概不过20多种,这就使得许多字在形体上相近,使学生在文字再现时出现同形代的现象。另一方面,汉语音节有限,许多字音相同或相近,也会使学生出现同音代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泰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泰国小学生在汉字书写上存在不少偏误,表现在笔画形态、笔画数目错误,部首混淆,整字结构错误以及笔画、构件部首、整字笔顺错误上.经过分析发现这些偏误的产生既有中泰文字性质与书写规则不同的原因,也有学生缺乏笔画、部首、笔顺与汉字整体结构概念的原因.针对偏误原因,笔者采取了中泰文字形态对比、抄书及书法考试、书写操练与强化、分色字卡教学及汉字构形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纠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信息传达得准确无误,使接受信息的人(阅读者)不至于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书写的汉字必须清楚、准确,没有错字或别字。由于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音同形似的字又多,所以,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人们不自觉地偶尔写点错别字,那也是在所难免。当然,尽量不写错别字,特别是在紧要的地方不能出现错别字,这是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冫”“氵”“灬”是几个常见的部首,笔画上虽说只是多一点、少一点,意义上却相去甚远,而“冫”“氵”与“灬”正应了一个成语——“水火不容”。了解这三个部首的异同,对我们识字、解字、用字都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避免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错了笔画的字,它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字了。如:把“低”写成“”,把“染”写成“”等。写别字是指因形近或音近(同)而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迁徙”写成“迁徒”,把“刻苦”写成“克苦”等。出现错别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题中,对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的考查一直是热点,题型全部为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有错别字的项”,或“找出没有错别字的项”,或找出错别字有一定限制的项。命题材料多出自教材的基本课文,也有课外读物中常用且有一定难度的词语。从试题的具体情况看,历年来只考词语(包括成语)中的别字。原因在于它们因音同、音近、形似、义近或多音多义而易混淆,和“正确识记”相悖。从近两年的考题看,  相似文献   

12.
第I卷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一3题.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是: 。万里长城②长江三峡③台湾日月潭 ④北京故它⑤安微黄山⑥苏州园林 ⑦杭州西湖⑧承德避暑山庄⑨秦陵兵马俑 ⑩桂林山水 1.上列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是以什么顺序排列的?下面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以首字音序顺序排列 B、以首字笔画从少到多排列 C、以首字部首笔画从少到多排列 D、以在世界上影响的大小排列 2.上列十大风景名胜如按“⑤④②⑧⑩⑦⑨⑧③①”排列,是以什么为序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首字音序顺序排列 B、以首字笔画从少到多排列 C、以首字部首笔画从少到…  相似文献   

13.
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养成学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一般说来,中学生笔下出现的错别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部首错误。如把“礼、福、神”等字的礻旁写成了“衤”,把“初、袖”等字的“衤”旁写成了“礻”。  相似文献   

14.
一、辨析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豢”字按笔画查“13”画,按拼音查“h”,按部首查“(?)”部;“恭”字按笔画查“10”画,按拼音查“g”,按部首应查“艹”部。( ) 2.《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  相似文献   

15.
考点分解1.纠正因辨别形似而产生的错别字;2.纠正因音同或音近而产生的错别字;3.纠正义近而产生的错别字。识记积累阿谀奉承安静闲适安居乐业按部就班白驹过隙百废俱兴百年沧桑颁发斑驳鄙夷不屑闭门羹闭门造车鞭辟入里变本加厉变幻莫测变卖典质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结构复杂,量又大,在众多汉字中形近字多,有的字只多一笔、少一笔,有的字只是笔画的出头与不出头,有的则只是笔画的位置有些区别就可以造出几个不同的字.学生常常写出错别字是正常的事情,但如何让学生较少出现错别字,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源头抓起,让学生在认识时就避免有错误的认识;其次要利用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抓好复习的工作,让错别字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结构复杂,量又大,在众多汉字中形近字多,有的字只多一笔、少一笔,有的字只是笔画的出头与不出头,有的则只是笔画的位置有些区别就可以造出几个不同的字.学生常常写出错别字是正常的事情,但如何让学生较少出现错别字,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源头抓起,让学生在认识时就避免有错误的认识;其次要利用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抓好复习的工作,让错别字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18.
一、怎样才能少写、不写错别字呢?首先要了解一下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什么是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呢?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角度来分析。一、音同、音近字容易混淆。汉字中音同、音近的字很多,如“接”和“截”、“到”和“道”、“带”和“戴”等,写字时,如不加注意,就可能把“扉”写成“非”,“浏”写成“刘”,“汗”写成“汉”等。例:直接了当(直截了当)大逆不到(大逆不道)心  相似文献   

19.
笔画命名应有一个原则 :单一笔画命名只用一个字 ,复合笔画命名每折转一次就增加一个字。笔顺规则应为 :从上到下为主 ,从左到右为辅 ,横竖交叉先横 ,撇捺相交捺收 ,先写中间主体 ,再配点撇横竖 ,重叠嵌套结构 ,根据层次分组。应纠正“偏旁就是部首 ,部首就是偏旁”和“每个汉字只有一个部首是正确的部首”这两个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0.
苑学正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54-56,63
梅膺祚《字汇》是一部按部首笔画法编排的大型字典,旧论多以部首笔画法为其首创。本文通过对部首笔画法的组成要素,即按楷书形体设立部首、按笔画排列部内字、按笔画排列部首分别进行考察,认为《字汇》既不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始创者,也不是最早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的字典;最早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部首笔画法的是周家栋的《洪武正韵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