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篮球运动员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篮球内线队员拼抢篮板球能力的四个方面:拼抢意识是抢篮板球能力的首要因素;身体对抗能力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基础;技术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核心;配合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昌晓军 《体育博览》2011,(7X):152-153
随着现代篮球比赛攻守对抗日趋激烈,防守已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个人防守能力是实施全队防守战术的基础,它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个人防守意识,以强壮的身体和坚韧的毅力为基础的防守技术,整体的协防能力和拼抢篮板球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个人防守能力要从思想认识、理论学习入手,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细腻、连续性的过程,是通过反复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把防守技战术、防守意识及身体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和谐的发展的结果。一名真正优秀的运动员不光要具备进攻能力,还要有出色的防守水平与意识。本文就如何训练篮球运动员防守能力和防守意识培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拥军 《体育科技》2004,25(1):16-18
抢篮板球是获得控球权的重要来源之一 ,是攻守转换的枢纽。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 ,阐述篮球内线队员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作用 ,以及影响篮球内线队员拼抢篮板的 4个方面 :拼抢意识是抢篮板球能力的首要因素 ;身体对抗能力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因素 ;技术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核心 ;配合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篮板球拼抢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篮板球是篮球的重要技术,要获得更多的篮板球,必须增加拼抢篮板球的人数;而提高篮板球拼抢能力必须加强早期训练,打好基础并进行心理、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  相似文献   

5.
李晨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2,15(2):22-22,24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篮板球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内线队员往往是拼抢篮板球的主力,他们拼抢篮板球的能力,将决定球队在控制篮板球方面的优劣。长期以来,我国篮球运动员在抢篮板球的能力上一直是技战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内线队员更弱于欧美强队。因此,提高内线队员拼抢篮板球的能力,是当前我国篮球运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无论是身高,还是技术都处在世界领先位置,但与欧美强队相比,仍存在着相对劣势,如篮板球拼抢不凶猛;个人进攻能力和对抗能力较低,弹跳力和弹跳高度不够等,集中表现为运动员爆发力不足,在比赛中与对手发生身体接触就会造成动作变形,进攻失误。所以,篮球运动员的爆发力素质无论是对于进攻还是防守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建业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614-615,617
为提高篮球攻击性反手的训练水平,以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从篮球防守发展、攻守关系、后场篮板球、技术和战术等多角度对攻击性防守的重要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攻击性防守是当今篮球防守的主旋律,它与进攻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能促进进攻技战术的发展;它与后场篮板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篮板球是攻守转换的临界点和转折点。能否抢到篮板球实际上反映攻-守转换的关系,进一步反映篮球场上对比赛的主动权的控制。篮板球数成为了评价队员的竞技能力和衡量球队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准。由于篮板球对比赛胜负的影响特别重要,通过对中学生男子篮球拼抢篮板球能力的分析研究,对提高他们的篮球竞技水平和竞赛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篮球运动员的防守意识做出科学的评定,对于提高运动员的防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无球队员个人摆脱跑位的防守、防掩护、协防与补防、抢防守篮板球等5个方面提出了评价防守意识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防守与篮板球技术在中学篮球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构成防守的五大要素 ,即移动的速度、变向的能力、对对方意图的判断、及时地干扰与封堵和整体协防意识 ,防守的训练方法及争抢篮板球的时机、原则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土耳其世锦赛和广州亚运会中国男篮在篮板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土耳其世锦赛上中国队与对手在进攻篮板方面差异显著,中国男篮的防守篮板有很大提高;在广州亚运会上中国男篮在篮板上整体好于对手,但在与约旦和伊朗的比赛中,中国男篮与他们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篮球是一种团队竞技类体育项目,其核心为手,可被看作是身体对抗性运动,兼具集体性、对抗性、观赏性、健身性与趣味性多种特点。高中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开展篮球训练活动时,需要加强对其速度与敏捷性的训练。现从转换攻守意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使高中生能够在打篮球时形成这种意识,同时提供适合高中生的攻守转换意识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国际篮联技术指标的评价要求,对第26届亚锦赛中国男篮比赛中的13项技术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理论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是:①进攻技术水平发挥的优劣势指标依次是:2分命中率、助攻、3分命中率、2分投次数、罚球次数、罚球命中率、失误数、3分投次数、进攻篮板球;②防守技术水平发挥的优劣势指标依次是:防守篮板球、抢断、犯规;③按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指标权重的均数比值(0.0803/0.0715),中国男篮的进攻技术优于防守技术。建议中国男篮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进攻方面,应加强中距离进攻和投篮命中率的提高,并提高争抢进攻篮板球的能力,尽量减少失误。防守方面,努力提高抢夺防守篮板球和抢断的能力,控制并合理运用犯规战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录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子篮球队与对手比赛的技术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中国女篮投篮次数和命中率,尤其是中近距离投篮、前场篮板和犯规与对手差距明显,建议中国女篮在今后加强训练投篮技术练习,提高队员防守质量,加强篮板球,尤其是进攻篮板球的拼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攻守能力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 ,从攻守两方面对第 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与世界强队相比 ,中国队在防守的攻击性和干扰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攻守转换和阵地进攻之间界线分明 ,阵地进攻战术略显简单 ;个人抢进攻篮板球以及全队集体配合抢进攻篮板球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面对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保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面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看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的决赛实况录像,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以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攻防能力与效果为研究内容,分析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前场篮板球与对手存在明显差距;防守方面,中国男篮后场篮板球和对手存在明显差距;各位置球员得分能力方面,中锋得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手,具备一定优势,前锋、后卫得分指标均低于对手,差距较大,同时,队员的抗干扰得分能力和全队协同得分能力与对手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量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从后卫角度对2002年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意识和能力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方面,在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面前,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突破到2分区内进行攻击或主动造犯规的能力、妙传助攻能力,以及参与“抢进攻篮板球”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以近3届世界篮球大赛中国男篮和其对手为研究对象,对双方的防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找出中国男篮与对手在防守上的差距及成因。结果表明:抢断球和防突破与对手存在很大差距;盖帽和抢防守篮板球时内线队员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外线队员能力较弱。防守战术变化少,防快攻的次数多但质量低;半场人盯人和全场紧逼人盯人运用较少,成功率低,主要以“2—3”或“3—2”阵势的区域联防为主,且存在防区小、贴身紧逼不严密等问题。中国男篮防守能力较弱,只有改善体能,强化技术的实效性和对抗性,突出战术的多变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分析法( RSR法)等,对参加2015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的前12名球队的攻防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攻端,中国队、菲律宾队、伊朗队、黎巴嫩队、韩国队、约旦队进攻RSR值在0.79~0.60之间,隶属B级水平,属于进攻实力相对强的球队;在防守端,伊朗表现出色,防守RSR值为0.83,隶属A级水平。与亚洲劲旅的对比中,凸显中国男篮身体对抗差、篮板球意识不强、战术配合生疏等问题。建议中国男篮保持当前体能水平的同时,应进一步挖掘篮球专项体能与技战术、对抗和准确之间的关联,提高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科技含量,拓宽篮球专项体能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约旦决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发现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在盖帽、制造犯规、防守篮板这三个方面高于约旦队,在助攻、抢断、失误和体能与对抗等方面与约旦男篮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男篮应加强基本技术训练,减少失误,提高战术训练强度和组织助攻能力,提高投篮命中率,并增强篮板拼抢能力及身体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