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这一角度,对90名8-15岁的智障儿童和90名3-5岁的普通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结果发现:(1)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呈现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多;(2)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引发消极情绪的情景下,3-5岁的普通幼儿比8-15岁的智障儿童更多地使用积极策略,更少使用消极策略;(4)8-15岁的智障儿童较难使用认知重建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学生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ERQ-CC)、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文儿童版(EPQ-Ck)和儿童抑郁量表中文版(CDI-C)对1381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小学生神经质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女生认知重评使用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是小学生表达抑制策略发展的关键期;(2)神经质、表达抑制、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与神经质、抑郁情绪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神经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均能显著预测抑郁情绪,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神经质与抑郁情绪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探索小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大多数研究聚焦于需要主观努力的外显情绪调节,然而自动化的内隐情绪调节在日常生活中更易发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内隐情绪调节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状态下,由刺激本身自动引发和完成的无需监控的情绪调节过程。与直接操控和测查外显情绪调节不同,内隐情绪调节通过一系列间接的方式来探索,这些方式可大致分为:情绪调节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习惯性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关系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情绪类型的视频短片启动大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与表达抑制策略对紧随其后的延迟满足任务成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消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表达抑制组。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消极情绪对延迟满足表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法,构建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初步模型;并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初步模型进行修正和验证,最终构建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二阶七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可分为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可分为寻求支持与帮助、认知与行为应对、注意转移、情感表露,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则分为消极设想、表达抑制、外部发泄。  相似文献   

6.
利用11家不同服务性企业512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技术对情绪表现规则认知、情绪表现规则承诺、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表现间的关系进行了交叉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表现规则承诺对情绪表现规则认知与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表现有一定中介作用。个体对情绪表现规则承诺越多,情绪表现规则认知与情绪调节策略、积极情绪表现相关越南。  相似文献   

7.
情绪调节研究成为近年来临床心理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情绪调节量表、实验室情绪调节任务以及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成为近年来三种主要的情绪调节测量工具。情绪调节量表侧重于对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习惯的测量,实验室情绪调节任务主要应用于情绪调节的机制研究,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主要是对内隐情绪调节的测量。拓展情绪调节测评工具的内容、加强临床应用和评估以及跨文化适应性探索是情绪调节测量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一般模式及其特点。研究发现:(1)大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使用最频繁的调节方式是积极分心,使用最少的方式是暂时解脱;(2)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消极分心两种调节方式,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认知管理、接受与重构、暂时解脱三种调节方式;(3)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4)文科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的方式,理科生更倾向于使用暂时解脱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对351名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艺术类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格、自动思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艺术类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愤怒和悲伤两种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中,注意转移策略最多.前者的情境修正策略最少,后者的人际支持策略最少.表达抑制策略在两种情绪调节中的使用均较少;在快乐情绪调节策略中,支持分享策略使用最多,表达抑制最少.(2)人格特质P、N和L及自动思维与情绪调节策略关系密切;(3)人格特质P,或通过自动思维对情绪调节策略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探究考试焦虑个体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以及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差异.结果表明:(1)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存在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11.
以3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依恋问卷>和<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析、探讨了不同依恋行为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结果:(1)年级与院校类型在消极认知、消极行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情绪定向上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异;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修订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EmotionRegulationQuestionnaire,CER.Q)对712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高师生更倾向于使用内控型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如积极重评、调整计划等);2高师生只在自我安慰维度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使用更多自我安慰;3大一学生使用更多调整计划策略,大二大三学生则使用更多的灾难化与责怪他人策略;4不同专业的高师生在调整计划、积极重评和灾难化等雏度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师生整体使用较为积极的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但需积极关注个别群体的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1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情况及特点。结果显示:(1)初中生总体上感受正情绪快乐、兴趣的较多,负情绪感受悲伤、厌恶的较多,恐惧最少。不同性别、年级的情绪感受有所差别;(2)初中生在感受正性情绪时出现比较多的增强调节(重视和宣泄),在感受负性情绪时出现比较多的减弱调节(忽视和抑制),同时更多地通过原因调节(忽视和重视)来调节自己的情绪;(3)初中男女生在负性情绪的宣泄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更多地采用宣泄的调解方式;(4)情绪调节方式在年级上存在差异,表现在对负性情绪的重视调节、宣泄调节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了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Gross情绪调节问卷对25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主要探讨大学生自尊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结果发现: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男女大学生在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认知重评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表达抑制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隐自尊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呈正相关;外显自尊与表达抑制负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内隐自尊可以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外显自尊可以负性的预测表达抑制,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害羞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和内隐害羞观量表测查了756名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与害羞、内隐害羞观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2)不同害羞水平中学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与总分上差异显著,高害羞组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显著低于低害羞组个体。(3)害羞能显著预测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内隐害羞观在害羞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测查了高职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与本科生的测量结果相比较,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抑郁的关系。研究结果:(1)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本科生,且差异显著。(2)高职生群体内部的差异检验显示,在表达积极情绪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班干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来自双亲或单亲家庭的高职生在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后者得分较低。(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抑郁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加强对高职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教会他们善于管理和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自尊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升的条件下,有助于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无不留下了情绪的痕迹。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情绪的力量,由此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情商的开发和培养。本文论述了情绪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方式和注意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阐释了积极情绪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和消极情绪对学习的破坏作用。并从培养积极情绪和克服消极情绪两个方面探讨了学生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情绪调节策略和记忆的关系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对于进一步认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情绪调节及其策略、情绪调节策略和记忆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材料性质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并受到注意资源分配、个体情绪体验、认知能量损耗、认知加工策略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最后讨论了情绪调节与记忆关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采用自我控制量表(SCS)、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及情绪调节策略问卷(ERQ)对4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相关显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中介效应分析中发现,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中发挥多重中介作用。这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也通过影响多种情绪调节策略而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和自尊对抑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抑郁的策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自尊量表,随机抽查260名在校大学生,从而得出结论:性别对依恋类型、自尊水平及抑郁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恋类型对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自尊水平越高,个体的抑郁情绪越少。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大学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