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化学教…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应树立几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教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树立几种意识.1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境意识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挖掘教材精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  相似文献   

4.
所谓“解决问题”,是指在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中,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活动过程。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假说———小组合作,探索验证———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构建模型,理论升华———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提出假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但问题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因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情知融合"的新型教学意境.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经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自然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过程成  相似文献   

7.
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教师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以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所谓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要创设…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让他们像发明家那样创造新技术、发明新产品,而主要是在教学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改造和重组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是在各种相宜的情境中表现和形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时机,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情境———直觉———发现直觉是科学家、发明家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特质。许多发明、创造往往都发端于直觉,顿悟于瞬间。(当然,直觉的东西还需印证)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依据问题,提出设想,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而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是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均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因此。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文就问题的设计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学生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促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获得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一、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矛盾中发现“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特别强烈。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 ,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探索需求 ,从而激发其学习、探究的欲望。在导入新课、揭示矛盾时需要情境设计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设计情境 ,使问题不断深化 ,让学生不断地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实施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的程序为:引入——→讨论——→争论——→结论——→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应用一、“引入”——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引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应着力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起来,教师应注意创设以下五种情境:浓郁…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自主解决”的教学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创设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问题自主解决”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 ,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 ,提出问题较困难。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启发学生去思考 ,进而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与新的…  相似文献   

14.
尹晓光 《河北教育》2005,(24):31-31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能灵活地运用。要解决问题,首先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力争在创设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闸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试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学到知识后,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对情境有深刻的理解。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并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索,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到解决问题,即获得“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新思维能力。例如,氯气和水反应的教…  相似文献   

18.
一、“情境探究学习”的框架结构传统的教学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这一模式过多关注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完全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情境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了改变那种“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唱配角,大多数学生当观众”的“剧场式”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重在创设一种情境。创设情境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进入一种最佳的积极思维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发现。在重大的疑难和困惑面前,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在搜集、整理、处理各种信息与资料的过程中,积极思…  相似文献   

19.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情境,激发兴趣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应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的问题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识冲突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究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的渴望,激发探索的情趣,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