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堂《植物的叶》课里,朱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纷纷举手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2日,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中学部的语文教师温毅华,把课堂搬到鲁迅纪念馆里,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拓展课《感恩思源》。这是新黄浦实验学校第一次走出学校,把课堂搬到学校以外。用一种参观、讨论、研究的方式,将德育与拓展课相结合,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缅怀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3.
课前设想 我曾经教过《制作叶的标本》一课,通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前让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带到课堂里按书上的要求一步一步制作。然而,对照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使《制作叶的标本》这一内容的教学充分发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所突破。所以,我设想,把《制作叶的标本》改为《制作植物标本》,利用农村天然的优势,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标本制作”的学习活动能室内外相结合,形成一个前后连贯、逐层推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多行动、强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课前设想我曾经教过《制作叶的标本》一课,通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前让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带到课堂里按书上的要求一步一步制作。然而,对照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使《制作叶的标本》这一内容的教学充分发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所突破。所以,我设想,把《制作叶的标本》改为《制作植物标本》,利用农村天然的优势,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标本制作”的学习活动能室内外相结合,形成一个前后连贯、逐层推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多行动、强体验的过程。教学片段那一天,天气晴好,学生以学习小…  相似文献   

5.
《植物和环境》,未见有人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教,也很少见教学经验介绍。这个课不好教,教起来总觉得不顺。 怎么不顺? 学生都知道,还有什么可教的? “环境”是什么意思?前一课是《动物和环境》,学生能不知道?环境就是植物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植物就不能生存。 低年级学生搞过植物栽培,给植物浇水,知道植物缺水就会干死; 中年级学了根的作用,知道植物用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分;学了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知道植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的第1课,本单元是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一)、《植物的叶》(二)、《植物的茎》五课组成,主要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例发生与经过通过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孩子们已经对种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二课中孩子们首先汇报了自己的种植计划,通过讨论明确了:为确保出芽率,每个试验中凤仙花种子的数量要在两颗以上。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第一个实验: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考虑到把花盆拿到学校来很不方便,因此让学生把种子带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种植凤仙花,并要求做好记录,一周后在班级里进行汇报。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茎》一课,我认为教学要从引导学生认识茎的本质特征入手。茎的太质特征是什么?上面有叶、有节和芽,叶长在节上,芽长在叶腋里,这就是茎。 教学时,首先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茎,包括地下茎,都交给学生观察,学生通常都认为树枝、树干、  相似文献   

9.
《蚂蚁》一课是一年级常识教材(首都师大版)第一册教学内容。下面是出现在一年级常识课堂里的一个小片断。学校外的一块空地已成为我和学生学习《蚂蚁》这一课的天然课堂,教师和学生仔细地观察着蚂蚁的活动情况。下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段谈话: 师:快来看,我在土堆上发现一只蚂蚁正吃力地搬运一只蝗虫,同学们,大家给这个小蚂蚁想个好办法,看怎么能让它把蝗虫运回家?  相似文献   

10.
一、拓展观察空间多媒体技术可提供图文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如:教学《写一种植物》,可让学生欣赏植物课件,仔细观察它的树干、叶、花。当电脑屏幕上出现:一阵微风吹来,一朵展开的白玉兰花瓣轻轻颤动,好似一位少女在跳舞,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这美景中。老师告诉他们这只是学校里的一株植物,校园中还有许多呢!于是一下课,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去校园观察植物,或进入校园网站,挑选自己喜爱的植物仔细观察,于是,一篇篇细腻、生动、有个性的作文应运而生。小学生随机观察能力不强,对客观事物和社…  相似文献   

11.
淮安 陆平:《与上帝对话》认为,左右人成长的只有两点:恐惧和爱。我们的学生因为得到的爱太少,才会在信息课上寻找。学校教育的长期失衡使得一些学生希望在信息技术这样的小学科课堂上找乐子。信息技术课堂可以观察到孩子的生命百态。我会对学生说:我们的课是幸福课。  相似文献   

12.
我校于2001年参加《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同年被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电影课实验学校”,从而拉开了我校开设电影课的序幕。一、把电影课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要用活动电影来教育学生,要让电影这种教学手段走进课堂,要使电影课作为一种课程在中小学校里开设起来,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它与学校课程计划之间的结合点。1.通过学、研、析、找“四程序”,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决定》,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办法》,分析当…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29日,笔者有幸听了衢州市白云学校叶海涛老师教学的《守候良心》,叶老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以人为本",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很好地处理了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这对笔者在社会思品课中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身教言传一致 小学自然、常识课十分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事物,周围常见的各种动物、植物,都被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也都会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周围的小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课前教师们的有些做法却事与“愿”违,甚至有“损坏花草树木、伤害小动物”之嫌。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叶》、《植物的花》、《昆虫》等课时,教师在课前会摘来各种植物的叶、各  相似文献   

15.
徐莉 《师道》2011,(12):39-40
1课多从故事开始,一些故事指向新的主题和专题的学习,其余则指向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业中存在问题,通过故事带出来。课堂上讲植物的叶,我给孩子们讲《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故事。几个孩子在故事开始时还说,这本书家里有,早已读过。讲着讲着,教室里越来越安静,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的“土壤与生命”的科学教学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课上,我要引领孩子去探究“植物的一生”。准备活动为了给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观察物品,早上到学校后我就把课前收集准备好的黄豆、花生浸在纸杯里,希望等会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打开豆子,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植物学分支学科,是《植物栽培学》、《植物资源学》、《育种学》、《植物生态地理学》等专业课的基础课。《植物分类学》的学习过程从根、茎、叶、花、果、种子外部形态的一一认识直到整株植物的科属种识別。要求学生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要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能独立将某一种植物识别到科或属甚或种(植物学专业)。这是因为,各种植物基本特征的准确识别,决定着日后学生从事植物形态研究、植物栽培利用及植物成分分析和利用工作的可行性。因此,能否很好地学好这门课程,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与其它课程相比,《植物分类学》具有更大的趣味性。这不仅仅因为这门课给学生提供了具有鲜活外部形态的活体植物,而且也因为这门课广泛涉及到了植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显微镜这种仪器,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只作过两次观察实验。它们分别在第二册第五课《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一课中,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第四册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一课中观察叶的气孔。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四册十七课《植物怎样繁殖(一)》中,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花粉效果不明显,于是,我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把花粉打落在玻璃片上,在12.5×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小学自然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自然第一册《植物》一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呢? 一、培养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叶形的能力 教“植物的叶”一节时,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植物的叶,边采集边观察,课上分小组讨论,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叶形的异同点,在同中观察其异,在异中观察其同。在观察了数十种叶片后,  相似文献   

20.
资源开发《叶的蒸腾作用》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重点是围绕“树木的叶是否有蒸腾作用”而展开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更加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