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无心插柳     
周国霞  施本银 《师道》2005,(7):29-29
《赠汪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语第十册教材的一篇课。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读来亲切感人,情深意浓,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  相似文献   

2.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人教版高中《语》教材几经修订改版,均保留了这篇作品,且分量越来越重,由略读变成了精读。这是教材编订极有深见的选择。但课本对此诗“虚室有余闲”一句中“虚室”一词的处理一直存在问题。“虚室”一词在诗中是用了典、有出处的。先前的版本对此本该有所说明却忽略不作注释;最新版(2004版)对此词作了注释又失之粗糙且注错了出处(课本的注释为:[虚室]指房间,也指人的内心,在诗中是双关语。语出《老子》)。  相似文献   

3.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独特的文本样式。文中含诗,诗文一体。《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文包诗课文。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学语文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学作品最早出现在由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1920年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教材《白话范》(四册)中,共有四篇:胡适译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刘半农译英国诗人虎特的诗《缝衣曲》,耿济之译屠格涅夫的小说《航海》,托尔斯泰的小说《三问题》。此后30年,外国学与中学语教材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七年级上册共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成长篇,第二单元为理想篇,第三单元为自然篇,第四单元为科学篇,第五单元为亲情篇,第六单元为想像篇。与以前的语教材相比,语课标理念下的语教材编选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写景诗是各种语篇中艺术性较高的一种,本文通过对写景诗的语篇特点及其认知基础的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分离理论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写景诗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剖析。研究表明,写景诗通过图形和背景的转移和变换来给读者呈现变换的写景画面。  相似文献   

7.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对于语篇建构有重要的作用。以一直都颇受争议的庞德之译《长干行》为例,文章具体分析探讨了中诗英译中如何重构原诗的语篇连贯性,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语篇对等。  相似文献   

8.
语篇衔接理论最直接的应用是语言教学和语篇分析。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对《大学体验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衔接理论应用分析,旨在探索衔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丰富我们对衔接理论和语篇分析的理解,为运用衔接理论进行语篇分析提供验证性依据,并对该教材的教学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文,就是骈语。我国汉语的词汇单音节,双音节占压倒优势,排比起来,非常整齐,一音对一音,一词对一词,不多不少。我国古代的启蒙教学,向来重视骈语。汉代的《急就篇》,梁朝的《千字文》,北宋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后人用对仗形式编写的《声律启蒙》,均是著名于世的使用年限为世界之最的骈语教材。目前,中学语文教材韵文骈语有一定份量,本文打算从中学语文教材的诗、词、曲中出现的骈语类别,略陈拙见。教材中出现的骈语类别可以归纳为13类。 1、正对。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同或相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反对。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相似文献   

10.
董水龙 《师道》2004,(10):27-28
第一次读到《斑羚飞渡》是在2001年的《小小说选刊》上。后来这篇小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看中,做适当技术处理后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语》七年级(下)册。因为上课和听课的需要。笔又多次研读了这篇颇能煽情的章。但读的次数越多,越让笔觉得此不宜入选初中语教材,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内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建议□山西省教科所白晔小语六年制教材第四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教材安排了三篇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文章通过记叙战斗...  相似文献   

12.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语篇教学提倡"词句结合,语篇感悟",而语篇整体性教学能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就《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Unit6 A PE lesson(A Read and say)的教学分析了语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进行语篇整体性教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以唐代王之涣边塞诗《凉州词》的意境分析为例,从功能语篇分析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这首诗的意境,从而一方面论证了功能语篇分析的广泛适用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功能语篇分析可以成为一种解读诗歌意境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感遇》一诗作于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之时,在其十二首诗中,诗人对被贬之后自我情绪的描述,呈现其对仕途的淡化和对逆境的顺适与超然。该文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从意象衔接的角度,对张九龄《感遇》诗中所营造的意象展开分析,旨在揭示意象衔接手段在诗歌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为《感遇》诗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宋晓霞 《学语文》2003,(4):15-15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入了曹植的《白马篇》和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诗和曹操的诗有什么区别?谁的艺术价值高一些呢?现以《白马篇》和《短歌行》为例,分析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学类语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文学语篇的典型特征:文学语篇借助特定体裁达成交际目的,作者借助“赋”这一语篇体裁实现劝谏的交际意图;文学语篇是作者和读者对话的产物,《阿房宫赋》彰显了双重的对话意识,对其探讨有助于把握杜牧的创作动机;前景化理论为文学语篇解读提供了动态交际视角,作者运用前景化语言增强了《阿房宫赋》“讽喻”的传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22,(1):22-28
通过考察敦煌类书《籯金》写本《储君篇》和《诸王篇》录事与叙文的关系,对比《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录事可见,现存《籯金》写本《储君篇》"诸王"之后的"帝子、天孙,大王风、小山桂,瑶枝、琼萼,派裔五潢,祚土、分茅,猿岩、兔苑"等事当属《诸王篇》。《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在录事上相似性很高,这说明唐代私修类书在编纂实践中或已逐步形成一些常设部类,部类内或已逐步凝聚了一批核心事例。  相似文献   

18.
《阁夜》是人教版高语第五册《杜甫律诗五首》之一,历来被认为杜诗中的典范。然而,教材将该诗尾联句中的“漫”字释为“徒然、白白地”,笔认为不妥,兹陈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本文从韩礼德功能语法之语篇功能入手,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和它的英译本进行了尝试性的语篇结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英语语篇结构重形合,而汉语语篇结构重意合。  相似文献   

20.
第三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设山西省教研室白建华一、教材简析: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静夜思》和记叙文《北京》、《初冬》是讲读课文,《蜘蛛》是阅读课文。《北京》、《初冬》是描写景物的记叙文,《蜘蛛》是描写小动物的记叙文。《静夜思》是我国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