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魏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7):158-159,161
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兴、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加强对它的保护;同时分析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王薇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19-121
云南拥有大量丰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掀起,很多地区由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属不清,有形或无形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国内外也频遭侵权。面对这种状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法律的保护工作就尤其重要。主要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说明重视少数民族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其文  刘俊杰  吴玉鸣  徐伟 《资源科学》2013,35(5):1104-1112
在分析广西国家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基于区域的视角,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民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类别,并考虑行政区划因素,建立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三江龙胜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东兴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整体性保护和传承.最后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规划和建设需要注意的6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呈现的是一个民族从历史走来的痕迹。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令人堪忧,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本文围绕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近年来文化工作者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研究。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料的存储、搜索和开发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可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兰会晗 《科教文汇》2009,(28):228-2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以河南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传承下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文化进行了传承,更重要是成为了增进民族感情的基础。因此基于"非物质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6,(3):129-130
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软实力。在我国高校引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有:加大宣传力度,区域内结合地方高校开展相关课程、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以及"引进来,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兰州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保持我市文化独特性与多样性,构建兰州文化圈,增强兰州文化实力,实现兰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保存、延续和发展,应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现行知识产权法,形成立体交叉保护态势,最大程度满足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团体、个人或国家获得精神利益和经济利益,从而避免因其他主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肆意进行商业化或其他方面的利用,损害到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珍贵历史记忆和重要情感纽带,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影响力大、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机构,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发展的主体,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作用为切入点来分析、探究高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传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重阳 《科教文汇》2009,(14):18-18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地方大学应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更好地维护民族的文化命脉,保护和传承民族本土资源。本文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大学保护与传承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梅花 《现代情报》2010,30(7):60-62
地方高校图书馆是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可以丰富图书馆的特色文献。泰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分为十类。泰州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分析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及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采用数字叙事记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满绣这门传统的民间工艺带入中职院校,让这一宝贵的民族工艺技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作为解决民族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途径,其在民族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省级的图书馆作为省内的文献信息中心,应该在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本文就针对省级图书馆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承人概况,分析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其在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的实践经验,提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曦宇 《大众科技》2011,(11):239-241
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演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积淀起厚重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的种类包括俚濮彝族语言、口述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要通过划定民族文化保护区域、对古村落群进行动态保护、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和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古...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具有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对它的保护依赖于以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综合手段。本文以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的辨证关系,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知识产权来保护,并以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为切入点,从登记注册制、集中管理制度、权利内容等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