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研究对1994年以来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培训方法,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类别、基本资格、培训目标、培训课程与时数,以及为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跨文化的比较和分析。在对我国社会体育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拓展其培训途径,加大高校培养的力度,并将其确定为一种职业。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不同类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以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动力与平衡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适度的动力和平衡机制,处理好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动力与平衡协调的相互关系,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认为经济推动力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核心动力、政治推动力规定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基本方向、文化推动力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具有持久作用;并对构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平衡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4,(5):97-102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力量,国家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予以规范和保障。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两支队伍与两类制度的并行状态,同时各地又进行了将有关岗位人员培养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探索。论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多元发展态势,针对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不能完全适用一些新类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情况,对设立社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新制度类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分类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建设发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我国大众体育主要具有健身方法、手段的科学性、管理组织的网络性以及健身内容的多样性等特征,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培养体制及队伍结构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探讨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的特征、功能和发展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而从专业化运动理论角度解析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发展中的4个主体(政府、职业本身、大学和社会)以及主体间的分工,并为解决由各自分工任务而带来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视角,从而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了一条统筹兼顾、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体育市场化改革的产物,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发展还未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还难以满足市场竞争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市场针对性和灵活性。今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建设应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建立面向市场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职业准入制度,借助市场途径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并可考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进行更名。  相似文献   

8.
面向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转变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向2010年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在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及其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类别、资格认定和考核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未来职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等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工作现状与行为激励方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有超过22.3%并没有行实际的指导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认可度不高;行为激励方式比较单一;物质依托不足和活动资金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立法的缺位等。针对以上情况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行为激励方式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体育俱乐部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凌平 《体育与科学》2000,21(4):17-20
文章通过对欧洲体育俱乐部组织结构类型的剖析,探讨我国在发展体育俱乐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章认为:我国业余运动训练体制不应该盲目地追求多渠道发展,盲目地全方位建立体育俱乐部,盲目地增加运动竞赛的种类。要提倡“拿来主义”,积极稳妥地推进单项协会实体化改革,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充分运用竞赛扛杆的作用,调动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娱乐体育——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分析了群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差异。由于群众体育的业余性、参加者的异质性、目标的多样性、组织实施的分散性以及旨在满足参加者自身需要等特征,发展群众体育不能简单地搬用发展竞技运动的模式。开展娱乐体育与我国体育经费、设施尚不充裕的现实相适应;适合中国体育文化的民族特点;符合中国居民生活中能量摄入与支出的特点;有利于启发人们的体育动机;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全面的体育观。因此,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对辽宁省群众体育指导者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群众体育活动实际指导者的一般情况、自身锻炼情况,以及指导者在群众体育活动内容、方式、组织、管理方面的影响作用等情况的调查分析,描述群众体育活动指导者的构成、作用及途径。调查结果揭示:目前辽宁省群众体育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而在实际指导者中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培训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体育指导者主要是因为技术、为人、组织能力和活动表现等因素的作用;群众体育活动指导者在决定活动内容、方式和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沿革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是有待进一步认识的新生事物。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 ,回顾业余体育俱乐部、职业体育俱乐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认为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从业余体育俱乐部演变发展而来的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项目的商品价值不断得以开发利用的产物 ,是与业余体育俱乐部有着本质区别的竞技体育的组织形式。职业体育俱乐部演变发展的历史 ,对完善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总结归纳等研究方法,以职业发展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医学和体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有关文件法规,对"医体结合"应用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职业方向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述了"医体结合"应用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价值,提出开发"医体结合"类特色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类别、医学类院校和体院类院校共同培养以及吸纳医学和"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加入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三重路径选择,并制定出相关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推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建立和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现状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确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纳入法制的轨道。本研究对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证,对该制度的形式结构与基本内容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从而为制定和实施这一法规提供了科学研究的论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展的基础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与队伍的发展状况,揭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构建我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制度体系;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模式和经费保障;实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基层群体组织的互动发展;创设多样化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方式;加大对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评价和激励力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国家学历文凭制度情况的介绍,引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它的学历文凭制度现状,探讨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学历文凭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