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初中生物理学习效果大多处于零学习和机械学习的现状,为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可通过“单元内”“跨单元”“跨学科”三种跨度进行初中物理元认知类比教学,建构起已知、元认知、新知之间的关联,实现学生的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物理观念三维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表达了一种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情景和复杂技术环境中更加注重批判性地学习和反思,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内在含义,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和丰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阐述深度学习概念内涵并比较其与浅层学习的差异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的若干重要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的解释和影响,以及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引导与调节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建构主义、情境认知、连通主义及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学习元的内容与活动整合、协同建构等功能,依托"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开展了实证研究,试图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行为投入,推动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帮助学习者深度理解复杂概念、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期为高校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模式,促进各专业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作为人类的高阶心智活动方式,深度学习建基于情境之中,要求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知识,使其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迁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本文在阐述深度学习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分析情境教学融入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的优势,并创设可视化情境、批判性情境、社会生活情境、探究性情境来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形式化、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深度学习”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知识建构”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教”与“学”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全景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内涵,提出“聚焦思维培育,关注课堂生成;紧扣学科特性,回溯课程本源;落实实践育人,助推素养提升;渗透审辩训练,凸显教育价值”的生物学课堂特质。为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实现,从“巧用情境创设,诱导动态生成;设计多维活动,把握知识本质;开展具身实践,培育核心素养;思辨社会议题,促发评价反思”4个方面,探寻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细胞的增殖”为例,运用“四构概念”法,设计“创设情境,建构概念“”设置任务,解构概念”“论证活动,重构概念”“迁移评价,创构概念”4个环节,探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深度学习路径,加强学生对学科概念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知识关系建构是众多学习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内涵与主要思维特征。忽视知识关系建构重要性易导致两个问题:使课堂教学异化为例习题教学;使学生无法掌握解题策略与基本思想。重视并善于进行知识关系建构的数学教学具有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可帮助学生构筑扎实的学习基础;可帮助学生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借由知识关系建构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进路与方略:以探究示范教学,引导学生研究知识纵横关系与“簇知识”;促成“结构性理解”,启发学生感悟作为知识结构精髓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在于:一是如何运用学生带入课堂的先前的知识和体验,怎样使这些知识和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二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从具体知识向抽象知识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通过探究苯酚与溴水反应、燃料电池反应式的书写、高锰酸根离子共存问题三个案例的分析。阐释了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的网络研修已成为促进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重要研修方式。为了探究网络研修中教师学习的质量与学习深度,本文结合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法,以教师的话语分析透视教师学习过程,探讨网络研修社群中教师的学习深度,指导共同体中各角色成员有效开展对话与深度讨论,最终指向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发现:教师在线学习停留在经验分享阶段,缺乏批判与分歧性话语、问题深度不足,在线学习的知识网络结构松散,知识建构方向表现为阶段迂回和总体上升趋势。基于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问题设计”、“强化坊主专业引导”、“促进知识建构深度”、“加强教师学习分析”等具体化支持对策,以期促进网络研修中教师知识生成的深度与实践性知识生成。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关于元认知的概念仍是处在发展中的概念,元认知由三部分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加强元认知训练,重视元认知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惩罚性抄写作业作为一种学业惩戒方式,被小学教师广泛使用。“罚抄”作业是强化知识记忆或熟练智慧技能的一种重复学习策略,但不当或过度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目标上,侧重浅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深度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强调机械重复与被动接受;在学习情绪上,容易激发排斥反感与消极情绪。为了更好地达到育人目标,建议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元认知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确立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迁移;丰富学习指导策略,避免单一重复“罚抄”,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离不开五个核心要素,即学习需求、理解性学习、高阶思维、知识体系建构、元认知等。教学工具开发可以围绕这五个维度进行,通过"短视频""六顶思考帽""拼图"等教学工具的开发和使用,让"深度学习"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不仅传递知识,语言还是建构意义的媒体。语言的建构性决定语言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建构意义的能力。建构主义元学习观指导下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群组合作的形式,认知主体在一定情境下,互相协作、会话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在新形势下,面对日益增加的学生数,在高校大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个人经验中去认知和创造,去建构个人意义,进而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习迁移。将深度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案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中通过概念建构、主题单元情境设计和概念批判分析,可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和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的全球学习格局的形成,社会变革带来了学习概念和学校组织的相应转变。21世纪学习范式转型与深度学习“发生问题”的研究吁求,从实践改革与理论发展两方面要求我们必须重审学习者深度学习。基于此,首先在对深度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习者深度学习行为的课堂观察指标;其次,通过测试卷对“深度学习倾向的学习者”进行聚类识别,为选择性观察提供意义的聚焦对象;再次,基于课堂观察和滞后序列分析法,从实践层面对“课堂中深度学习如何发生”进行学习行为序列的提取与分析;最后,在分析上述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行动进向:关联知识与行动问题情境的深度学习触发源点、支持身份建构的对话-协作共同体的深度学习中心逻辑以及促进自我扩展的反馈素养的深度学习中介环节,以此在研究转化的意义上回应“学习者深度学习何以发生”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教学的出发点是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大概念是少而精的知识概念,是关于知识学习的元认知,意味着大视角、大思维、大主题、大结构等。教师基于大概念的跨学科教学可以大概念为核心,建构结构化的跨学科教学任务;以大概念为依据,形成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设计;以大概念为支撑,设计助推学生学习的跨学科任务;以大概念为基石,驱动学生跨学科学习走向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徐婷 《学周刊C版》2023,(17):127-129
在浅层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背景下,基础教育提出了“深度学习”概念,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内涵,使其形成深层体验和高阶思维,建构有深度的知识体系。文章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对深度学习价值与引导策略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上说明观点与建议,与一线教师共享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情境支持、问题引领等过程中,不断提高历史理解深度与探究广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的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设计意图,从建构生物学大概念、剖析科学发现过程和运用真实情境等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是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大概念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提炼教学核心概念,围绕历史大概念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推动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中落地。笔者试以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为例,探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