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经正义>是唐代初年唐太宗为统一经学而下诏组织修撰的.唐宋两代,它一直是士子传习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在经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五经正义>的修撰、版本、内容、研究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李小成的<文中子考论>选题立意新颖,重点考察了王通的弟子,分析了王通新儒学出现的背景,对<元经>真伪展开辨析,对常为学人所忽略和回避的<续六经>也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原道>是韩愈儒学思想的纲领,历代的韩学研究者都对其高度重视,然评价却大相径庭.考察<原道>写作的社会时代和文化学术背景可以看出:韩愈的辟佛倡儒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原道>中提出的道统说、尊孟说、心性修养论等,是对传统儒学形态的突破;从而确立了它在唐宋时期儒学更新运动中引导发展方向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唐代儒学由于外部佛道势力的冲击和内部经学的僵化之困而日益式微.因此,如何恢复儒家经典的生命力来复兴儒学成为中唐主要的时代课题.新<春秋>学派批判"以讽诵章句为精,以穿凿文字为奥"的经学传统,主张从经史合一的<春秋>中探求"圣人之微旨"、"王道之根源",假圣立言,掀起了由章句向义理转变的解经范式变革和由"叙事"向"义理"转变的史学变革以及主张舍传求经、严格区分经传的本文变革,开辟了儒学从汉学向宋学演进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今文学>一文是蒙文通晚年最重要的一篇经学论文,集中体现了他的经学思想.在该文中,他综合了<儒学五论>的主要观点,从解决今古学入手来思考经、子、史的关系,通过构建"批判儒学"来重新定位经、子、史的关系,通过对儒学根源的不断回溯来彰显今文学(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他自觉地将治子之法与治史之法结合起来,着眼于思想与历史的互动,在儒学与诸子传记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中来考察儒家思想的变迁,揭示了今文学的根本精神是"革命""素王"说,今文学井田、辟雍、巡狩等制度寄寓了天下大同、万民平等的理想,从而基本上揭示了今古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云南儒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云南文昌、魁星祠庙修缮、修建的重要时期.<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对云南各府的文昌、魁星祠庙地理分布及数量作了详细的记载.以<古今图书集成>中相关记载为依据,探讨清代云南儒学的发展状况,认为文昌、魁星祠庙在清代的大量修缮、修建,反映出云南儒学的大发展,而这些祠庙分布的不均匀,又反映了儒学在云南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宋初“三先生”之孙复学术思想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初三先生"之一孙复以<春秋>学名于当时,学人们多从其思想意义或时代价值进行定位.孙复<春秋>学以儒家之道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作<春秋尊王发微>是儒家之道在政治上的具体实现.从中国学术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复<春秋>学对宋初儒学复兴、两宋<春秋>学以及理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代科举改革是随着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加深而展开的,它集中围绕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两大方向进行。在内容上确立策论的主导地位,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使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融合。宋代科举改革对儒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儒学化和儒学的义理化,并使理学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实现了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一统,使儒学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0.
在实现民族复兴、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必须全面认识儒学和儒家文化.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儒学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它在中国封建时代不能解决王朝的长治久安问题,也不是王朝兴盛的必要条件,在近代不能解决中华民族独立、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问题,因此不能把全面复兴儒学视为解决当前中国在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药方.在当代中国,儒学已经丧失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态,一些思想内容与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抵触,因此所谓"全面复兴儒学"是完全不可能的.对待儒学和儒家文化,要反对虚无主义和取消主义,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1.
该文就<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书对<论语>某些词语的歧解或误解作了分析和评议,并作出了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2.
清道光年阃,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汤一介 《今日教育》2009,(11):53-55
我想,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它的文化复兴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儒学的复兴,也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儒学是源远流长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研究儒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科学地揭示它的现代意义,但是,揭示儒学的现代意义只是儒学现代化的一个侧面,不是儒学现代化的全部内涵,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现代化不是儒学的现代化,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正义论>是罗尔斯的心血之作.它是讨论有关社会公平正义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梳理<正义论>的理论框架及思想成因,对于我们探讨、维护与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经历了一阳来复,又走上了复兴。韩星教授《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望》对大陆新儒学四十年发展作了回顾与展望。论文从宏观上把四十年儒学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重评孔子、儒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是一阳来复,儒学重光; 21世纪以来是和而不同,多彩纷呈。在第三个阶段他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儒学界多种多样儒学观的代表性的观点,从已故的老一辈先生,到正在活跃的后起之秀,从学院派到民间书院,尽可能全面地给予展示。  相似文献   

17.
按照"城乡相同比例"原则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我国的国家性质,体现了政治正义的实质性;它有利于从程序方面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了政治正义的程序性;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确立的,体现了政治正义的发展性;它在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确立的情况下对其他领域的正义具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8.
对<韩诗外传>一书的性质,有解诗说、用诗说及调和之论.<左传>中的赋诗是学界公认的用诗典范.考察两书中同一诗句的运用,有明显差异:<左传>中赋诗是叙事情节中的组成部分,起着传情达意的重要功能,而不需考虑所传递的意义是否合乎儒学义理,带有随机性.而<韩诗外传>中,往往是经师从儒学的角度设置多个含义相似的故事来解说同一诗句.多个同类故事对诗句的多重经学解读,体现了经师叙事解诗的预设性,印证了<韩诗外传>叙事解诗的经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的雅诗歌曲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庙堂诗歌,主要继承了<诗经>中"雅"诗以来的四言诗的优秀传统.宋人对柳宗元雅诗歌曲的接受主要集中在其思想上的标榜古道和语言上古奥雅正两方面,反映了宋人锐意儒学复兴以及浓厚的复古主义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春秋、秦汉时期学者经常谈及上古有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可惜<连山易>一书早已失传,其真相扑朔迷离.笔者根据对<山海经·五藏山经>和<连山易>的研究,发现古人所描述的<连山易>,其性质与<五藏山经>非常接近,并据此推论<连山易>出自<五藏山经>,而笔者创意绘制的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客观上复原了<连山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