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冼春梅 《华章》2008,(16):71-72
当前,高校存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淡化是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十七大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利用各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七大精神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向、主题、动力与目标.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历史教育与成就教育、中华文化教育、国情与国防教育,并立足现实,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报效祖国相结合,真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内在耦合,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高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丰富内涵;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爱国...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一个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好文件,对于我们高等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同所有的历史范畴一样,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与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实质,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殊性和国防教育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这一培养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对于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两者关联的角度,分析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只有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实质,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殊性和国防教育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这一培养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对于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两者关联的角度,分析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只有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现代化集中阐述,是人民团结祖国统一的向心力量;爱国主义是保卫祖国的动员力量;爱国主义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鼓舞力量。而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力量,更是不可或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也在不断进步。随着新时代新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使其不断进步,为国家做出贡献,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状况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关系着边境民族团结、稳定的大问题,因而开展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目前边境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总体态势良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因此,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化和教育内容民族化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和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仍然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溯林则徐的爱国精神,试图探寻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在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随社会形态流变而辩证演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内容,既体现民族的人文品质,又是民族的文化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符合物质文明建设需要,契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爱国主义精神不但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更有深厚的实践意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立足国内,着眼国际,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赓续弘扬。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新时期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是社会大背景之下,爱国主义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年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报效祖国的精神,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德育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爱国观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色彩的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 ,弘扬邓小平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是清末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他的思想虽然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但是他思想中所闪耀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坚持正确的爱国主义,抵制狭隘民族主义;树立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树立真正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是我们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和引导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史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既是这门课应当承担的任务,也是当前应当探讨的重要问题.一、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作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作用.今天,为了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必须在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作为直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出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在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如何创新发展思路,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家风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有机土壤。通过研究家风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含义、关系及问题,探析以家风建设为着力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旨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进而把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赋予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使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向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学校教育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