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黄淮海夏玉米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水分胁迫的夏玉米光合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实验,研究表明:1、可将土壤持水量的40.689%-55.79%和79.99%作为叶片缺水及最适的外部形态指标;2、干旱可以使株高低22.56%左右,而短时间内水分一只维持在田间持水量水平,对玉米的株高影响并不大;3、比叶重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大,到田间持水量的79.9%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湿度的进一步增加,比叶重反而略微变小;4、叶片含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吸收辐射率则受叶片湿度与厚度的影响,当土壤湿度达到持水量的79.99%时,叶片吸收辐射率可达到80%左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包含浓度、辐射强度、温度及土壤水分因子的夏玉米叶片生产力计算公式,为进一步准确推算水分胁迫对区域生产力的可能影响,为当地政府开发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抽雄期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 ,利用Licor 1 88B和Licor 6 2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状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层光合生产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当叶面积指数为 5时 ,水肥适宜状况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日总光合量变化在 95g·m- 2 至 1 0 5g·m- 2 之间 ,最高值出现在河南和山东两省交界处 ;当土壤湿度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 4 0 %时 ,该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平均降低 5 0 %左右 ;水分胁迫对不同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存在不同的影响 ,在夏玉米抽雄期水分胁迫对山东省玉米冠层光合日总量影响最大 ,水分增产潜力最高 ,此时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 ,及时灌溉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抽雄期进行了水发胁迫实验,利用Licor-188B和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层光合生产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当叶面积指数为5时,水肥适宜状况下黄淮海海地区夏玉米日总光合量变化在95g.m^-2至105g.m^-2之间,最高值出现在河南和山东两交界处;当土壤湿度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40%时,该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平衡降低50%左右;水分胁迫对不同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存在不同的影响。在玉米抽雄期水分胁迫对山东省玉米冠 层光合日总量影响最大,水分增产潜力最高,此时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及时灌溉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在玉米抽雄期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利用Licor-188B和Licor -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和作用的影响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层光和生产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当叶面积指数为5时,水肥适宜状况下黄淮地区夏玉米日总光合量变化在95g.m-2至105g.m-2&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进行的盆栽试验,分析了玉米在不同氮肥水平和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生物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受到水分胁迫后,生长发育状况与产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适量的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玉米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6.
达娃 《西藏科技》2003,(12):9-13
以玉米陕单九号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对幼苗叶片水分状况和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增加叶面积,提高蒸腾效率。但是,较高水平的氯肥会增加玉米幼苗对干旱逆境的敏感性,表现为叶水势降低,渗透调节能力不如中氮和低氮处理。  相似文献   

7.
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在两种土壤基质的豆科草本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对水分胁迫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水分处理为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和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5%),菌根真菌处理为接种和不接种处理。结果表明,水分和基质均影响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水分胁迫降低侵染率,条件较好的基质1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明显高于条件较差的基质2。两种基质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都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P<0.05)但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鸡眼草的分枝数和提高了鸡眼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干旱胁迫处理,基质1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4.29%,而基质2下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效果为11.29%。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因子有重要的影响,这加深了探讨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难度。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与气象因子季节变化的非同步性为探讨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时间变异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LAI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季节动态存在非同步性这一天然试验条件,本研究通过该农田生态系统连续两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生物因子对该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各个生育阶段,其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尤其当土壤温度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非同步时,LAI会改变土壤温度对生态系统呼吸的控制。基于直线回归方程,LAI能分别解释2003年和2004年冬小麦生态系统参考呼吸(10 ℃下的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异的97%和74%,能分别解释夏玉米生态系统参考呼吸变异的85%和42%。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呈“双峰”季节动态模式,且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及LAI的季节动态模式相一致,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冬小麦的LAI和夏玉米的LAI达到最大时。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6.6gC/(m2·d)和5.5gC/(m2·d),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7.7gC/(m2·d)和6.9 gC/(m2·d)。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2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402gC/m2(累计220天)和486gC/m2(累计232天)。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557gC/m2(累计131天)和481gC/m2(累计107天)。冬小麦及夏玉米生育期生态系统呼吸的年际差异受土壤温度和受LAI影响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协同作用控制。冬小麦秸秆还田引起的生态系统呼吸底物的增加以及夏季降雨对土壤湿度的改善都促进了夏玉米生长前期生态系统CO2排放量的增加。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受到更多的管理措施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农业管理措施以及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因子有重要的影响,这加深了探讨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难度.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与气象因子季节变化的非同步性为探讨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时间变异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一夏玉米复种农田LAI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季节动态存在非同步性这一天然试验条件,本研究通过该农田生态系统连续两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生物因子对该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各个生育阶段,其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尤其当土壤温度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非同步时,LAI会改变土壤温度对生态系统呼吸的控制.基于直线回归方程,LAT能分别解释2003年和2004年冬小麦生态系统参考呼吸(10℃下的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异的97%和74%,能分别解释夏玉米生态系统参考呼吸变异的85%和42%.华北平原冬小麦一夏玉米复种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呈"双峰"季节动态模式,且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及LAI的季节动态模式相一致,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冬小麦的LAI和夏玉米的LAI达到最大时.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6.6 gC/(m2·d)和5.5 gC/(m2·d),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7.7 gC/(m2·d)和6.9 gC/(m2·d).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2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402 gC/m2(累计220天)和486 gC/m2(累计232天).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557 gC/m2(累计131天)和48l gC/m2(累计107天).冬小麦及夏玉米生育期生态系统呼吸的年际差异受土壤温度和受LAI影响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协同作用控制.冬小麦秸秆还田引起的生态系统呼吸底物的增加以及夏季降雨对土壤湿度的改善都促进了夏玉米生长前期生态系 .统CO:排放量的增加.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受到更多的管理措施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农业管理措施以及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的盐(NaCl)浓度对盆栽蚕豆(Viciafaba L.)和溚草(Koeleria cristata L.Pers.)处理的实验表明:两种植物叶片叶绿素a/b比对不同浓度NaCl的处理的反应存在着种间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说明盐分胁迫能影响植物叶片叶绿素a/b比.另一方面也说明叶片叶绿素a/b比与植物的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几种实际蒸散计算方法在土壤水分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将较为常用的Penman和Priestley-Taylor参考蒸散模式的修正模型、实际蒸散模式中常用密集植被状况下的Penman-Menteith模式和稀疏植被状况下的Shuttleworth-Wallace模式计算的玉米蒸散结果进行比较,并利用不同气候年型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模型,发现干燥年型几种蒸散模型和模拟效果均好于湿润年型,尤其是动力模型。在湿润年份Penman修正模型的模拟效果好于Priestley-Taylor修正模型;在干燥年份玉米旺盛生长季Shuttleworth-Wallace模式的拟合效果好于Penman-Menteith模式;但在湿润年份Penman-Menteith模型在叶面积较大时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而言,参考蒸发修正模型中含有土壤水分参数,对土壤水分变化较大时模拟的稳定性较差。模拟结果表明,使用环境要素模拟土壤水分变化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效果较好,时间过长可造成较大的累积误差。  相似文献   

12.
旱地土壤水分盈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庆超 《资源科学》2000,22(6):51-53
在探讨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计算出孟津县农田潜在蒸散量和土壤含水量;并根据笔者实测的土壤含水量资料,得出土壤含水量桑斯威特算值的修订公式,进而求得孟津县土壤含水量、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亏缺量,归纳出孟津县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和剖面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马文军  宇振荣 《资源科学》2013,35(3):585-593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管理水平而异,实验站与农户管理水平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专家与农户间的知识差,促进合理灌溉措施的推广.该文基于农户田间试验和农户调查,分析了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比实验站研究结果,讨论了实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可能主要影响0~80cm土层的土壤饱和电导率;土壤盐分向下淋洗是盐分运动的主要趋势,很难形成上行运动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相对于淡水灌溉,微咸水灌溉的冬小麦相对产量为45.38%~83.33%,夏玉米相对产量为42.86%~58.57%;无论是实验站还是农户管理水平,微咸水灌溉均对土壤饱和电导率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站管理水平下的灌溉制度比农户管理水平下的更加合理,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实验站管理水平要严重;需要多角度采取措施提高农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水热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结合DKRZ 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如作物生长季、≥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而且详细分析了2×CO2气候情景下,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如生长秀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如日、≥3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一季稻水热条件匹配状况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增温有利于改善东北地区当前的热量条件,减轻低温冷害的危害;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作物的供水条件,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增温引起蒸发蒸腾的增强,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普遍不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业产量将受到影响。另外,平均气候变化以后,气候极端值的变化将更加剧烈,因此,异常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改进了彭曼公式中的系数,加入作物需水系数和土壤供水系数,建立农田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计算出淮北地区主要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及时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20cm小型蒸发器产测蒸发量与标准蒸散量的统计模式,以此作为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6.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OTC-1型开顶式室进行了CO2浓度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发芽势明显增设,CO2浓度有加速种子萌发的作用。CO2浓度升高对C3作物叶面积、叶干物重增加显著,C4作物增加不明显;随着CO2浓度升高,C3作物叶片气孔密度变小,C4作物(玉米)呈相反趋势;水分胁迫使气孔密度增加;CO2浓度升高,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沿山东段土石山区黄绵土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且许多地方不便梯地建设等现实情况,在滦平试区进行了秋季免耕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玉米地免去秋耕,比对照区减少土壤冲刷量79.3%,减少地表径流量18.8%,土壤水分提高1%左右,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分别提高1.4pm和38坡耕地、水保耕作措施、黄绵土  相似文献   

18.
农田作物耗水规律研究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作物高产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新型五水转化动力过程实验装置人工精确控制夏玉米生长环境条件,监测蒸散发实时变化,分析均质粉砂壤与层状壤质土土壤条件下夏玉米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均质粉砂壤与层状壤质土壤夏玉米蒸散发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14:00-14:30达到峰值;日蒸散发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12月21日达全生育期最大值,分别为3.70mm/d、3.90mm/d;5日蒸散发变化呈线性增长-小幅度降低-回升-逐渐降低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7.00mm、18.08mm;全生育期总蒸散发分别为373.94mm、395.65mm;均质粉砂壤与层状壤质情形下夏玉米全生育期实时蒸散发与温度的相关性呈从极显著到显著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关系数在三叶期-拔节期达最大,为0.79。层状壤质土的土壤结构和初始含水量利于玉米根系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耦合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