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情感,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积极性,共同促进课堂的师生互动。通过教师巧设情景引发学生"想学";错误暴露教会学生"会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享学";课题交流促进学生"活学",提高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何志强 《考试周刊》2011,(18):75-75,50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再成为课堂上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做法,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五动"语文课堂: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心动";多角度朗读,让学生"口动"。创设问题,让学生"脑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动";读写结合,让学生"手动";从而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高师学生心理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增设互动方式,使学生体验"能学";指导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巧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坚持学"。  相似文献   

5.
所谓"互动",这里指的是安排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动起来,是"形动"还是"神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度的结合点上,巧妙运用好"互动",让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地做到"动"在关键处,从而创新语文课堂,优化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观念更新,自发"位动";教学任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趣动";教学内容要关注学生的"情动"以及教学方式要注重实践、体验、促发"体动"。"位动"是关键,它必将促进学生"趣动","情动"和"体动",从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提高考前政治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是提高考前课堂教学效益的核心问题。作者结合多年的从教经历总结出如下经验:课前准备要坚持"三精",即精于选题,精于评卷,精于查漏;授课时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为"本"、教师为"末",强化师生互动,激发"求知欲望";循循善诱,注重"授人以渔",突出点拨方法,启迪思维,总结规律;构建"全员参与"的"民主课堂",通过增强学生学习和应考的信心,激发思维,升华认识。只有本着"科学、高效"的宗旨,坚持"三精出彩",重在"授人以渔",优化政治试卷评讲课堂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考前试卷评讲课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试卷讲评课的备考效益。  相似文献   

9.
2011年版新课标是小学语文教师今后一段时期教学指导性文件,其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修改,要求确立正确地习作教学观念,针对现今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言语之河从心灵流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且要注意有效指导和及时的修改、点评。  相似文献   

10.
郭秀娟 《成才之路》2011,(3):90-I0019
一、教师"导",学生"悟",双管齐下培养能力导与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两方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学生当然须学,而尤宜致力于悟。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平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对值得探究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并勇于和善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比较新颖、有一定难度、同时又是通过独立思考可以完成的问题,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1.
杜敏 《成才之路》2012,(27):16-I0013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能学";深化拓展知识,让学生自己"独立学",才能使学生在有效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薛琴芳 《考试周刊》2011,(75):90-9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无形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学优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假象互动,鼓动学生答一些"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假问题,缺少的是深层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始终紧随着教师被动地答问,缺少主动设疑的氛围:多数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师生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玩商";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前概念"与物理规律的顺应。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方院校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卿 《考试周刊》2010,(45):62-63
本文作者通过对地方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地方院校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的成因,给出了授课教师在转换"弱势群体"中的几点做法: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实施"赏识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拾阶而上",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从选好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活动课的作用;综合实践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的"角色";注重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实践活动几个方面阐述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林芹 《现代语文》2014,(11):103-104
笔者所说的"三俗"并不是指社会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而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所谓"三俗",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易于学生接受,做到"通俗"易懂;教学方法遵循传统,发扬沉淀下来的教法精髓——教法"循俗";对学生的考评和教师自身的考评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语文教师对于评价要做到"傲俗"。这样的"三俗"恰好契合了教育"三高"提法,即"高尚""高洁""高雅"。  相似文献   

17.
一、班级文化的构成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  相似文献   

18.
陈红仙 《生活教育》2012,(14):56-57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长期以来,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一种"反生活"现象,使得二者原本相互融合、互为渗透的关系日渐疏远,甚至对立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地摒弃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写出鲜活的、个性化的作文呢?可以通过淡墨"主题",浓彩"心理";淡墨"内容",浓彩"生活";淡墨"技法",浓彩"表达";淡墨"命题",浓彩"自拟";淡墨"大作",浓彩"随笔";淡墨"修改",浓彩"赏识"六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高中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致力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一要奏好"源泉曲",提高课堂参与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使学生"想学习";二要奏好"主题曲",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会学习"。三要奏好"保障曲",培养健康的学习情感以及良好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爱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扮好"导演"角色,创设情境,诱发情趣,激发"表现欲";以"爱"和"激励"为主导,激发"乐学欲";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激发"创造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培养他们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