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简单地说,在古典诗歌中,“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即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倍受古今中外诗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的物象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意象是建立在物象基础上的,它是经过诗人的感物或物感形成的,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我们应把握意象概念,通过对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真正把握诗词的艺术美。现就中学语文诗词中,  相似文献   

3.
"意象"在古诗文出现较为频繁,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种手法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我觉得有了解的必要。现今结合课内外的古诗文对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作一点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意象"在古诗文中出现较为频繁,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种手法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我觉得有了解的必要。现今结合课内外的古诗文对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作一点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其次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意。一句话,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传承着一个优良的美学传统,这就是讲究意象美。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从中国诗歌的美学特征看,讲究意象美不仅是古典诗词曲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现当代诗人从事新诗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们以现行高中教材第三册为例,从意象美角度来审视现当代诗歌名作。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成“夕阳中的新娘”,还有那“软…  相似文献   

8.
正"意象"一词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古代文学审美的重要艺术标准。意象由两个方面组成,即意和象。前者指客观世界的物象,后者指主观世界的心灵。当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猝然遇合,诗人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转化成文字,也便成了诗。因此,读诗绕不开"意象"二字。正如陈良运先生所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布局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  相似文献   

9.
姜凌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62-163
所谓"意",会意,从心从音。当取"心愿、意向"之义;所谓"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意象,作为意和象的复合名词,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意象在中国诗词创作中是一个独特的概念,一般意义上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想象所创作的包含主体思想意义的艺术形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意"象或者说是"审美意象",是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所提供的客观资料进行主观改造,在头脑中形成的具有主观意蕴的形象再现。在诗歌与绘画创作中,诗人与画家不约而同的强调"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意象     
考点分析所谓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物象进入诗人的构思,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人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用语言表情达意,意象常常作为语言与情感之间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意象”从词义上来看是由“意”和“象”组合而成。“意”即情感、情意,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可言说,难以形容的;“象”即物象、景象,是客观的,具象的,可触可感的:因此,“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凝聚着诗人主观情感,用来寄托情思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人传达内在抽象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读’者体会诗人丰富而微妙的创作情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杂文创作,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由生活而为艺术,客观事物先要在创作主体的观念中构成意象活动,然后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将意象外化为具体的艺术形态,也就是说,要经历由物象而意象再到艺术具象的嬗变过程.意象,即主体情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或者说是主体情意对客观物象的加工改建,客观物象对主体情意的同化吸收.意象活动的丰富性和物质手段外化意象的灵活性,决定了艺术具象类型及其审美特征的多样性.一般说来,文艺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具象都是客观物象的美学表现,具有通常的美学特征.不过,某些作品在创造艺术具象的过程中,由于意象活动异于寻常,例如采用了象征、联想、暗示等思维方式,物质手段外化方式巧妙,例如充分利用了语言蕴涵的多义包容性,这样创造出的艺术具象,便不仅具有通常的美学特征,还能拓展出作品实际艺术具象之外,可意会而难予实指的另一意象生存空间,从而突破  相似文献   

13.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等。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成为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象的创作,是诗人头脑中的意象和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相融合并互相激荡升华为诗中的审美意象,进而与审美物象水乳交融生成了超越客观物象,超越主观情意,超越了宇宙、天地、万物、历史、时空的融而为一的诗歌艺术形象,使诗的光晕获得了永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意象"诠析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之一,意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魏晋至宋,意象指构思中的形象;宋至明清,则多指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随着言意论的不断发展,象的中介性和主观意蕴性日益突出和丰富,意象范畴由哲、学范围逐步扩大到文学、艺术审美领域。想象和情感是审美意象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那么怎样领会诗歌的意境呢?首先,要领会诗歌的意象。一首诗的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便是构成这建筑的砖石。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例如,“梅”这个物象,本是一种客观事物,但由于诗人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和美学理想等,因此,它在不同的诗里,便有了不同的意趣,寄寓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其形象就明显不同,前者是傲霜挺立、笑看风物的形象,后者是寂寞孤独、无依无着…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诗歌意象形成机制及其接受心理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现代诗歌意象形成机制及接受心理特质,可沿着三个视角切入其中:即由主观意念情绪体验而孕育艺术图景,形成内视意象;由客体物象,折射抽象之意而形成外视意象;由主客体贯通,主体客观化、客体情意化而形成内外交融意象。意象形成的这种主体与客体交流,主观情态与客观物象的统一的机制特征,施之于接受主体则产生意象的感受性、多极性和虚幻世的审美特征,从而使诗的意象机制具有一种特别灵动的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桂芳 《课外阅读》2011,(1):177-177,175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是诗歌形象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融人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诗词要从景观意象入手,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表现在内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反映在外则为具体的客观物象。本文试图从景观意象的几种代表性建构类型上加以探讨.并对其深层意义进行概要分析,揭示其所反映的人生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