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先秦社会的历史事象中,巫觋的祀神活动是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到了商周时期,这种原始的文化现象仍然很鲜明地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和人们的文化活动中。这种近似宗教的活动为什么能为当时社会所接受,它又是如何与一些具体的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呢?本文将以商周社会为主从两个方面来简要论述这个问题。附带说明,本文不涉及当时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继先的诗大体可以分为应酬赠答、宗教劝化、闲情览胜三类。这些诗集中体现了他的宗教思想,充分反映了他宗教领袖、宗教活动家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道教的特点。张诗尽管艺术成就不很突出,但对丰富宋诗内容不无补益。  相似文献   

3.
每个社会都有一种抵御风险、度过灾难的方式。佤族社会在大型宗教活动中剽牛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和社会支持的方式,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是对财富的浪费。从佤族所处的生态环境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指出,剽牛适应了当时佤族的生产生活水平,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宗教如同民族、阶级、国家和政党等社会现象一样,也属于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人们的宗教观念和宗教制度不是僵死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古代西北民族(本文主要指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一样,经历了原始宗教时期与人为宗教时期两大阶段。关于西北民族中萨满教、摩尼教、拜火教、景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人为宗教,文献资料比较丰富,所以研究成果多,情况比较清楚。但是原始宗教在西北地区民族中流行的时代很早,当时这些民族尚未使用文字,而汉字对此记载较…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权力表述——中国宗教的公私形态及其秩序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宗教的社会形式,具有两个大的层面。一个是制度层面,结构的、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公共宗教”层面;一个是私人形式,扩散的、非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私人宗教”形式。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宗教的神圣理念,同时并存在这两个层面。这个宗教的公共形式,几乎囊括了历史上中国人所有的价值关怀与社会存在.涉及了中国社会之中真正具有秩序的符号、信念和宗教活动。这个制度形式的“公共宗教”,同时也包含了“私人宗教”形式及其一切活动和价值行动,表现出最为扩散的宗教形式。正是这种扩散的宗教形式,证明并构成了中国社会之中的权力秩序。所以,中国历史上“宗教形式”,实际上就是孕育着中国特征“秩序模式”的母体。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部小说中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中国宗教法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多种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对当时的宗教现象和宗教生活进行了概括和界定。不管是对正统的佛教、道教、儒学以及基督教等,还是对民间信仰都在法律上给予一定地位,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各宗教获得了应有的承认。民国时期的宗教立法对当时社会具有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文英 《天中学刊》2007,22(3):108-1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与当时形势相适应的宗教政策。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宗教政策必然是与反帝反封建的政策相应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宗教政策是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活动不受侵犯的自由,宗教要适应新中国、服务新中国、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推动宗教界开展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新时期,党的基本宗教政策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西用时期,宗法制度趋于成熟,并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这一宗法制对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成了宗教信仰的分化:一方面,它把包括天子在内的诸侯、大夫、士等贵族阶层的宗教活动禁锢在宗去制的范围内。形成了国家宗教;另一方面,平民阶层被排斥于宗法性宗教信仰以外,产生了与国家宗教相并行的平民信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和改变。社会发展对宗教这个神圣的殿堂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宗教也挖掘其内在适应机制,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时代变革而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表现为世俗化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宗教也随之以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投入,与社会发展相耦合。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唐宋时期敦煌僧人违戒现象的基础上,对僧人违戒的原因进行了考述。分别从僧尼违戒的思想根源即僧尼人生欲望的增强、忏悔法的负面效应、戒律自身原因以及世俗政权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雅歌》,可以看出它是古希伯来时期宗教向日常生活渗透的产物,与希伯来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契合一致的,独特的流传过程增强了《雅歌》的宗教文化蕴涵,加之爱情与宗教的异质同构关系,这些都赋予了《雅歌》这首情歌以超越单纯的世俗情爱的深沉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 (长春 )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 ,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 ,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 (平话 )》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15.
有别于同时期西方世界的宗教分裂与战争,宋元时代的中国,迎接佛道等宗教文化挑战而兴起的程朱理学及经理学重构的宋明以来的基层祠庙却成为中国多元宗教和谐并存的基础。东南中国特别是泉州,发祥闽学,祠庙社会得到典型的发展。通过以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泉州富美宫萧太傅信仰为例,研究祠庙社会如何构筑了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青春之歌》向我们描绘了30年代北平大学生们富有激情的革命生活。这种讲述方式被当时的读者和评论界接受了。而30年代真实的大学生活真的如杨沫在小说里面所描绘的充满了革命与政治的色彩吗?本文在与另一部讲叙大学生活的经典小说《未央歌》的比较下,试图走近历史、逼近现实。  相似文献   

17.
壶天火龙灯     
壶天老街是建自北宋庆历年间的一条古老石板街,它位于湘乡西北部,地处梅山文化区域圈。在这里,壶天火龙灯这种民俗活动世代相传,活跃了一个半世纪。笔者认为壶天火龙灯含有大量的梅山宗教文化元素,具有梅山傩舞的一般性特征,是一种梅山傩舞,属于梅山宗教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8.
壶天火龙灯     
壶天老街是建自北宋庆历年间的一条古老石板街,它位于湘乡西北部,地处梅山文化区域圈。在这里,壶天火龙灯这种民俗活动世代相传,活跃了一个半世纪。笔者认为壶天火龙灯含有大量的梅山宗教文化元素,具有梅山傩舞的一般性特征,是一种梅山傩舞,属于梅山宗教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9.
《岭外代答》是宋代周去非在广西做地方官时所作的一本极为珍贵的民族志典籍,它反映了宋朝对广西的民族政策及广西的社会文化、经济、民族等多方面的状况。透过《岭外代答》中的零散记载,可以窥视宋代广西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衣食文化、婚丧文化、信仰文化等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宋代服饰文化明显地体现出一种儒雅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文质彬彬的文人风度的推崇,对平淡简朴却又自然闲适的审美格调的追求,对含蓄温雅的传统礼仪风范的注重。形成这种服饰文化特点虽然与宋代创立的理学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理学从萌蘖到形成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宋代社会在政治领域、宗教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策略,即右文抑武的政治策略,三教兼容的宗教策略,复兴儒学、重整礼纲的文化策略。右文抑武的政治策略使得全社会都推崇儒雅的文人风度;三教兼容的宗教策略使得宋代文人士大夫能超然对待人生的得失荣辱,在服饰上追求平淡闲适而又意蕴深刻的情趣韵味;复兴儒学、重建礼纲的文化策略又促使宋代人们以"礼"为准绳,要求服饰符合传统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