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是人们接触文学作品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的人们,当他们阅读同一部优秀作品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类似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这种欣赏中产生的一致的反映或心理活动,我们称之为“共鸣”,即文学欣赏的共同性。然而,文学欣赏过程中更为突出的现象却是差异性。所谓差异性,即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以及不同审美能力、不同性格的欣赏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审美理想就是人们关于审美对象的宏伟蓝图 ,是进行审美创造的基本条件 ,它对审美创造具有反作用 ,同时又具有时代的、民族区域的、阶级的、个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对于美和艺术的感受和欣赏,不仅要受到个人生活经验、心理条件、文化教养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这种特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渗透在个人的审美感受中,往往制约着个人的审  相似文献   

4.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审美认识的重要特征是它的阶级差异,审美认识带有鲜明的阶级印记。由于社会生活带有不同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往往对生活美和艺术美做出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在鉴赏美和评价美的时候总是以本阶级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出发点。不同的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决定了人们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做出不同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5.
利益是一个人相对于他人在物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好处。利益观是指人们对好处的基本看法。利益观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不同阶级、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同一阶级、同一时代和同一社会制度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利益观。利益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利益问题上的反映,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作风,左右着人们的人生之路。一、不良利益观对党员干部的影响概括地说,当代社会利益观大致有如下类型:“效率型”利益观、“双赢型”利益观、“公平型”利益观、“劳动致富型”利益观和“唯利…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道德范畴的一个分支,是救育学、伦理学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集合体。约言之,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作为教育理论课提出并受到重视,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赋于师德的内涵却不尽相同。就是在同一时代、同一阶级,由于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和教育对象不同,而对师德的要求也有差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学校培养任务、目的和规格的实际需要,探索研究师德规范,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之美是社会关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日常生活之美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对日常生活之美进行研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为什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举世闻名?为什么八大山人的《孔雀图》经久不衰?为什么同一艺术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中始终能得到尊崇与认同?这是因为它们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审美认识。本文试图从艺术的审美观角度探讨美术创作中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文艺的审美似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从审美的现象上看,文艺总是给人们带来愉快、振奋.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审美活动常呈现另一种现实:当我们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甚至绝然相悖.就是作为审美个体的自我也常有这样的经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作品)时,有时以为其不美,以后,又觉得美不胜收;有时面对美的对象赞叹不已,仔细思量确不知其美在何处.文艺的审美是愉悦的,但一进入审美的自觉,我们便会感觉到审美活动的迷惘和困惑的存在.它无疑地对人们的审美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我们能在文艺的审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满足,达到审美的自觉,我们对文艺审美中的矛盾现象有必要去作一些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物性格,是指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导引人物的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独有的在某些方面异于他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具体来说,人物的性格有温柔、野蛮、泼辣、阴险、稳重、幼稚、暴躁、内向、开朗、善良、风趣幽默、洒脱等。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典性格特征不会相同。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审美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不同的人欣赏同一个审美对象,各人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往往不完全一样;即使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个审美对象,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条件下,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中的个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一对美的爱好,是人所共有的,但爱何等样的美,却是因民族、因阶级、因时代、因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一个人的审美情趣,由他的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欣赏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因之审美情趣的表现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不过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并不纯粹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它是受民族、阶级、时代等多种因素所节制。其中民族性比其他因素对审美情趣的影响,可能更有广泛性,一方面民族意识,民族感  相似文献   

14.
浅谈电视教学片中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在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它并不研究艺术中的一般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着不同的美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因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异性。美感是形象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所以说美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模拟出物质的形态、社会的现象,甚至人的逻辑思维,却至今无法模拟出人的情感,模拟出一个人人皆美的形体。但人们对美的审…  相似文献   

15.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等心理机能的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是由可供鉴赏的客体作品与能鉴赏艺术美的主体读者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由于鉴赏活动中,文学作品文本的客观制约性,以及同时代、同民族、同阶级的鉴赏者在审美倾向、艺术趣味与鉴赏习惯方面的一致性,使文学鉴赏具有时代的一致性、民族的一致性与阶级的一致性。这种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16.
友谊是什么     
朋友将占据你终生的大部分思想和感情。为什么友谊对于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呢?在很多社会,人们交往的对象主要是造化所定,无非家人、邻居、同一阶级的成员。  相似文献   

17.
友谊是什么     
朋友将占据你终生的大部分思想和感情。为什么友谊对于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呢?在很多社会,人们交往的对象主要是造化所定,无非家人、邻居、同一阶级的成员。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不同阶级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代价值观的典范.一什么是价值?目前说法不一.就一般意义说,价值是表明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人的需要同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哲学价值范畴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关系范畴,包括物质、精神、经济、政治、有形、无形等等价值.价值的客体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的功能、属性,价值的主体是需要得到满足的人.价值是  相似文献   

19.
何晖 《现代语文》2007,(5):119-121
称呼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同一对象的称呼是不同的。近年来,社交场合表示当面称呼的词——"小姐""同志",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并在全社会流行。称呼语的历史变迁,不  相似文献   

20.
一、审美独特性丁玲的创作是独特的。这独特的创作凝聚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体现着时代审美流向。 1、审美内容不同的作家由于自身阅历和教养诸因素决定他特定的审美视野和审美观照对象。它不仅表现为某种题材为他所常写,而且还表现为他最擅长于表现此类题材。郁达夫对五四青年性病态的特殊关注,沈从文笔下孤独、蛮荒而充满人情味的湘西世界,艾芜笔下流浪汉边陲的浪迹……丁玲作品的生活面不是十分广阔的,远不如沈从文生活素材丰厚,也不象茅盾有意地对现代各阶级阶层作全景式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