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和丰富的情感倾向。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重思想、轻情感,重智商、轻情商,重理性分析、轻情感体验的倾向,忽视语文学科的个性。教师对课文的情感淡漠,往往把反复地、机械地操作当作语文教学的全部,疏忽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怀,忽视了对语文学科人文魅力的张扬。一段时间教学下来,学生不是喜读爱写,而是厌读怕写。课堂上,本该活泼烂漫的学生却缺少了应有的率真和灵气,本该散墨香神韵  相似文献   

2.
朱永梅 《现代语文》2008,(12):14-15
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在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参与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回顾以往的教学历史,往往是重知轻情,重理智轻情感,是只重视认知因素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对情感研究的逐步深入,在教育教学上,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也逐渐发展起来,在学科当中,语文学科情感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加深,大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理念,并有效地指导着语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但是目前,阅读教学存在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的倾向,忽视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现象。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高效语文教学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若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倾向,造成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更不能忽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语文不仅有工具性,它还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魏翠翠 《考试周刊》2013,(94):22-22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关注的往往是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重理性、轻感情,重认知、轻情感,以致语文教学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本文从情感教学的现实依据、情感教学的意义、情感教学的途径三个方面论述用情感构建和谐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品质、创新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更要求学生具备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重情轻理”的倾向,突出表现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弱化,语文课堂的理趣的欠缺和语文学习的理性的忽视。于是,构建情理相融的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成了我们迫切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重讲轻练"、"重讲轻读"的倾向,大部分时间被用于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而留给学生朗读、背诵以及情感体验的时间甚少.现在许多教师对"多练少讲"、"多读少讲"已有所重视,但为练而练、为读而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1)只重练的形式,不重视练的效果,即忽视语言训练与思想内容的联系,思想内容未与训练内容同步;(2)只重读的时间,不重视读中情感体验的过程,使读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本义与要求.怎样才能防此弊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训练这条主线,在训练中突出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换言之,就是人类社会离不开情感。美好的情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美好的情感体验来源于生活,亦来源于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地位却惨遭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忽视,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高情感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重点突出的内容,是针对目前教学中只重认知、忽视情感的现实提出的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而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特点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更具有优势。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由于情感缺失而出现的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厌学、身心健康受损、个性片面发展等一系列现象我们应从教学理念、教材本身、学科性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去呼唤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目前来说,一般把语文的教学分为认知及情感两个方面,不管是哪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两者都是相互影响的,是不可分割的。而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出现了"重认知,轻情感"的局面,一味地重视学生在试卷上的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获取。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以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唐欢 《考试周刊》2015,(48):34-35
当前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轻情的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从论述情感教育内涵入手,通过分析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玮 《文教资料》2010,(10):74-75
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为了应试,只重视探究的结果,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与感受,悖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本文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课堂教学实施展开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情感因素.加强语文感染力.促使学生思想与情感同步发展.使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具体实施。因而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不容忽视。下面是本人这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把它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我遵循语文学科和学生心理的特点,通过"情境创设,听读并重,说写结合"等三个策略,有效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改变了过去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何也?"情感态度"相对于"知识与技能"来说很难测量。语文知识与读写能力是外显的,容易量化,因而被现行考试  相似文献   

17.
语文科作为一门综合文学素养的学科,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情感因素,加强语文感染力,促使学生思想与情感同步发展,使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具体实施。因而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师生之间融洽沟通的基石,也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的纽带。在以往教学中,很多教师视语文学科为一种工具,或多或少的忽视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在看似情趣盎然的教师讲解中,学生的独特情感被无情的扼杀了。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教师只有善于营造语文情境,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这一新课程标准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郑秀蕊 《教师》2012,(26):72-72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审美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所反映的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