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对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概念的认识,分析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提出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思路:要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活动;要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要积极融入南少林武术运动;要积极推进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撷取与南少林武术有密切关系的几个重要民间抗倭人物为例,来探讨南少林武术与明代福建民间抗倭斗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少林武术与福建民间抗倭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作为抵御倭寇的强力武器,南少林武术在福建民间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福建民间长期的抗倭斗争促进了南少林武术形成与发展,经过抗倭斗争的洗礼,南少林武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通过对泉州武术的历史及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南少林传统武术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为加速打造南少林武术品牌,弘扬地方武术文化,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做点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辛亥革命中相关重要武术人物为研究对象,探寻南少林武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研究结果:一)辛亥革命中许多重要人物皆习练过南少林武术,且将南少林武术的各种价值运用于革命之中,助推革命前行;二)辛亥革命实乃南少林武术组织洪门天地会衍化而来;三)黄花岗起义中有诸多南少林武术习练者,在近战、巷战、肉搏战及子弹用尽之时,南少林武术成为了革命志士的得力助手;四)在这次革命中充分体现了南少林武术之“爱国”、“尚武”、“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精神,振奋世人,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南少林武术在明清时期的一些迹象进行考证探求,以此推演南少林武术的历史。研究认为:南少林武术起源于唐,成形于宋,大备于明,鼎盛于清。  相似文献   

6.
旨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福建南少林雄风的中国福建泉州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于2004年12月18~20日在古城泉州举行。今年福建省的武术活动颇为频繁,据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阮宝翔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3年,福建省举办过4个全国性的武术活动,而2004年一年就举办了6个,仅泉州就承办了三项活动:9月的全国武术散打俱乐部比赛预赛、12月的决赛和12月的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难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龙开玩笑:“2004年的武术可以说是福建年,12月是泉州月。”  相似文献   

7.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萍 《中华武术》2006,(10):46-46
我初到泉州的一大早就跑到南少林寺观看将在这里举行的“以武会友,泉州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预演。于9月5日开始的国际旅游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就要在南少林寺拉开阵势,福建泉州的武术爱好者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同仁一起同场习武研文。“这次以武会友的旅游文化交流与以往单纯的武术表演形式不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拳友与游客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弘扬重振泉州南少林精神。”南少林寺住持释常定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南少林武术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以来,潘一经、罗炤两位先生在福建莆田地区对南少林武术历史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结果有新发现。他们撰文认为:清嘉庆戊寅年间(公元1818年),《香花僧秘传》抄本记有“南少林”词,且谈到古来寺僧“文武同修”,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值得探讨;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意义重大;古来寺僧人过去习武具有秘密性;通过南少林武术折射,其文化现象非常丰富和深邃。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由来 南少林问题由来已久,本世纪三十年代,体育史学者唐豪先生曾做过大量的考证工作,此后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原因,南少林问题被搁置下来。现代关于南少林的研究,在南少林的发源地福建,被一批有识之士重新提到历史议案上。泉州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借武术热的兴起,搞起了泉州南少林研究,并在东禅寺挂匾确认。1988年,历史上曾被尊为南少林祖地的莆田,也开始了南少林查证工作,并成立了南少林研究会。1991年,莆田迅速推出林泉院南少林遗址,一时间成为武术界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日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12.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侠电影的核心要素"武"、"侠"、"江湖"进行解读,探讨武侠电影发展与成败的关键要素是文化、艺术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对中国武侠核心要素的文化学解读,增加对于武侠文化和武侠电影的认识,深化对武术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彭翔 《精武》2012,(25):78-78,81
本文借鉴课程理论中"显"和"隐"思维形式,按照武术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教育活动中的武术内容分为"显形武术"和"隐形武术",提出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中具有"显形传承"与"隐形传承",武术教学是在二者辩证统一条件下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李国冰 《体育科研》2013,(6):98-100
将传统武术纳入文化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进行现代性审思,放弃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相互“否思”(unthinking)和彼此颉颃的“二律背反”式执拗.藉由文化“全球化”观点审思传统武术“现代形塑”的合理性.保持理性与感性的思维,透过异质文化相互交融,提出传统武术文化“去疆域化”过程中所隐含的现代化发展潜力.旨在采用“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原则,突破传统武术“本土化”的传统模式,构建“全球化”的现代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加入锻炼身体的队伍之中.作为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体育运动-武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以体现武术文化内涵的武术礼仪的发展却忽略了.通过从现代武术礼仪的概念、现代武术礼仪的动作进行论述.表明:现代武术礼仪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习武者在习武过程中遵守的具有浓厚民...  相似文献   

16.
绵延100余公里的微山湖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和富饶的土地,也曾经接纳了自鲁西南的郓城、巨野和嘉祥几县的大规模移民。移民的到来曾对微山湖一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经济利益与文化习俗冲突的交织,使得双方势如水火,并爆发激烈冲突。沛民的"尚武"与客民的习武,从客观角度评论,在扩大习武群众基数的同时,也积极的接纳了例如"大刀会"等外来武术,微山湖地区的移民在将鲁西南武术文化"带进来"的同时,也曾将沛县的武术"拿回去",最终促进了微山湖沿岸地区武术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东传统武术受现代竞技武术的影响,大量传统拳种悄然消失,而一部分传统拳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逐渐向竞技武术靠拢,使传统武术变成一种徒有其名、似是而非的运动形式。莫家拳虽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花拳绣腿”现象日趋严重、生存土壤日渐萎缩、传承之人青黄不接等等,只有逐个理清这些问题才能为莫家拳以及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8.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1928年由张之江创办、南京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央国术馆”,是近代中国武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近代武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打破了中国传统武术封闭、狭隘的教育传承模式,是中国武术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在它的成立过程中,社会形势的转变、社会尚武思潮、爱国人士的积极倡导等都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抽象化是影视制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写意”是中国文化表达的灵魂,抽象化的武术文化则是影视作品中惯用的表达策略。从抽象化的武技和抽象化的武理来表达武术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写意”性,一方面是为了较全面地让受众了解武术文化,消除人们对武术只是用来“打”的误解,除了“技”也有“理”;另一方面说明抽象化的武技表达是武术文化在影视剧中“写意”的突显,抽象化的武理表达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