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兴材 《武当》2011,(2):9-12
中央国术馆,简称"央馆",在旧中国历史上曾为继承、发展和推动中国武术,乃至传播武术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南京中央国术馆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近十年期间,共招收了五期学员,包括教授班、师范班、青年班、少年班、女子班等不同学制年限和培养目标的  相似文献   

2.
南京中央国术馆始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南京中央国术馆始末昌沧编者按:中央国术馆在旧中国历史上曾为继承、发展和推动中国武术乃至传播武术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页。昌沧同志撰写的这篇文章可以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由于文章较长,本刊将分两期刊载...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武术及其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也是各种思潮和现象不断涌现的时期。民国时期的武术从组织形式到功能及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华新武术》、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对近代中国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青岛武术和青岛国术馆于利生,管仁利,严庆心,卢玉华位于胶东半岛的青岛市,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它为中国武术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近代历史上青岛国术馆的建立,更为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建市于1891年的青岛市,虽然至今只有1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7,(1)
在中国武术史上,旧立中央国术馆早已闻名海内外,而馆内首批武术教官韩化臣和马英图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同师学艺,追随师兄李书文离家授业,是近代传播、弘扬八极拳、劈挂掌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蒋兴材 《武当》2011,(3):12-14
十二、杨式太极拳杨澄甫(1883~1936),永年广平府南关人,幼承家学,早悟太极之理,练就一身外柔内刚、棉里裹铁之纯正太极拳功夫。1925年公开出版《太极拳术》。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杨澄甫应馆长张之江之邀赴馆担任太极拳教员,在央馆第一批学生训练班伊始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及推手等。郝鸿昌著《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和《中国武术百科全  相似文献   

7.
1929年,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邀请,“承南京政府嘱命”,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团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武术团体出访,它“洗去病夫之耻,以求扬我国光”、“实开侨界未有之破天荒也”(民国18年12月7日《南洋商报称》),是中华武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先驱,在中国武术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闽南国术团的出访与永春尚武之  相似文献   

8.
童旭东 《武当》2010,(2):29-31
中央、江苏两大国术馆成立后,来江南的武术家就更多了。知名太极拳家杨澄甫、田兆麟、郝月如等都曾在江苏国术馆任过教习。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在参加首届国术国考前都曾到江苏国术馆学习,国考后朱氏三兄弟皆被中央国术馆录用。当时,国术馆是群雄荟萃之地,经常进行实战切磋,这使许多有名的武术家很不适应。孙存周虽不在国术馆任职,但是经常来馆中代父传艺,因此有机会经常与各派名家交流。无论是馆内的教习或学员,还是馆外的名家高手,  相似文献   

9.
范克平 《精武》2010,(11):46-51
二、中央国术馆顾问与编审处揭秘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5日——国民政府颁布《国府第174号令》,其大意为其一:兹遵循总理“强国强种”、“我武唯扬”之遗训,倡导全体军、国民以国术强身、国术救国为宗旨,特准予“南京国术研究馆筹备委员会”拟设立之“国立南京中央国术研究馆”由国府备案并正式命名为“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由国府直接管辖且令国民政府财政部下拨专款(按每月5000元法币拨发)用于馆内使用。  相似文献   

10.
范克平 《精武》2011,(1):40-45
四、探秘"央馆"首期教授班 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伊始,其董事会出于日后选拔师资的目的,经召开相关会议之后而做出决定:"与国府教育部联合发文至全国各省、特别市政府……拟请其在各地域内组织国术选拔赛并从中定夺若干名选手,最终报送中央(同术馆)以待作为国术教员之比试、任职人员。”  相似文献   

11.
李付华 《武当》2008,(2):52-53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提倡国术,发展国民体育,促进民族健康为宗旨,成立了中央国术研究馆,1928年改称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并令任全国建立国术馆系统,规定由各级行政长官和军阀豪绅兼任正馆长。据193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有25个省设立了省县国术馆,共计约有300多所,  相似文献   

12.
十大武术形象事件之一 健身强种,自卫卫国 中央国术馆宣告成立 1928年3月,国术研究馆在南京成立,张之江任馆长。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江苏省国术馆是继南京中央国术馆之后,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省级国术馆。由于资料缺乏,对其研究带来了种种困难。本人最近看到了《江苏省国术馆年刊》,该刊民国18年(1929年)出版,大32开,共95页。对于有些问题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另外,我查阅了当时的省政府有关公报,走访了有关人物。现把它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中央国术馆武术普及教育课程设置,目的是提炼和汲取历史经验,为我国当代武术普及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在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基础上,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的武术普及教育课程经历了南京时期分级培训模式下的武术课程设置和国民政府迁移时期短期培训模式下的武术课程设置,在全面抗战前对编订大中小学武术课程标准做出了贡献。中央国术馆武术普及教育课程遵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体现了传承体用兼备的价值追求。主要启示在于,应重视“刚健有为”的武术普及教育观念,以及重视拳种意识以开发中华武术对抗类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15.
1928年3月,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后,为选拔武术人才,中央国术馆于二十年代未发起并组织了两次规模盛大的武术竞赛——第一届全国国术考试(简称国考)和杭州国术游艺大会。 一、第一届全国国术考试 国考于1928年10月6日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参赛选手从县里逐级选拔,最后以省、特别市为单  相似文献   

16.
四、央馆核心部门——编审处揭秘 南京中央国术馆在报批前,即原名为“南京中央国术研究(研修)馆”之时的筹备时期(1926年4月至1927年3月15日),就已先行设立了馆属的编审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为史料基础,对中央国术馆时期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进行考察。面对国民的身份屈辱、国民的文化自卑、国民的三病困扰,张之江积极筹建中央国术馆,希望以国术振奋民族精神,以国术实现强种救国。总结张之江国术救国实践得出:国民意识重塑需要由“重文轻武”向“文武兼济”转变,以根植勇武意识;需要由“术德失衡”向“德艺双馨”转变,以培养尚德意识;需要由“西学东渐”向“中西交融”转变,以提升主体意识;需要由“门户之见”向“破除畛域”转变,以塑造家国意识。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关注国术对国民身体的锻造、思想的启迪,可以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强化国民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夯实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重塑德才兼备的价值意识,凝聚休戚与共的爱国意识提供历史镜鉴与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18.
唐豪先生是我五十年前的老师。那时,我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武术,唐先生任国术馆编审处长。 唐先生原名唐范生,江苏武进县人。从小就喜爱武术,曾在上海从师习武,后来到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园大学法律系。中央国术馆成立不久,他即受聘来到这里。编审处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编审教材、整理资料、教授学生文化课程,同时还负责主办《国术周刊》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华武术》第七期起连续刊载了范克平先生撰写的《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一文,文中首次披露了国术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事件,范先生的功劳应该说是很大的.他在多期的文中都提到了韩会清(化臣)教官,可以看出,韩会清在中央国术馆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让海内外广大的武林朋友了解和记住这位昔日的武术前辈。我们作为韩先生的再传弟子亲自到他的祖籍故乡——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罗疃村采访他的后人,并撰写了这篇文章(题目中“春秋”指春秋大刀.“八极”指八极拳,是韩会清先生在中央国术馆所传授的主要技艺),将其作为范克平先生《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的续篇和补充,敬请各位读者斧正。  相似文献   

20.
出于文化自觉下对国术价值的认识,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即积极开展推行国术的工作,意图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在推行国术的工作中,国民政府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国术馆作为专门的国术推行机关;颁布法令,要求行政机关及军队等练习国术;重视教育力量的运用,并通过宣传等方式辅助推行。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国术推行工作对于国术自身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限于时代条件,其注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