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课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本学科相应的教学规律,向教学同行系统阐明个人对某一章节内容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策略的设想的一种创造性劳动。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学习、研究和评价一节课,对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以“肝脏”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极其重要。我们认为,“教”与“学”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活动,其逻辑关系主要有四种。 一、教等于学 “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第一种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意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 二、学大于教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学生所学多于教师之所教的情况,从而构成“教”与“学”的第二种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意指学生所学超过教师所教的范畴。一般而言,只要…  相似文献   

3.
<正>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具体课题、教材,既说是怎么教,更说为什么要这样教的教研过程。说课需要说课者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发挥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有重点地,有层次性地,有理有据地把说课的每个环节说清、说准、说深、说精、说实,使教学思路更明晰,教学进程更流畅,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体育课说课由来已久,它是在其它学科说课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就是在备课基础上面对同事、评委、专家等评说者,对即将进行的实际操作的课堂讲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一种口头表述,以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教学。根据笔者经验就说课的利与忌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体育教学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法、教师教法的研究,以学生的学法来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就是要摒弃"教师怎么教、要求学生就怎么学"的主观教法。"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是建立在依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  相似文献   

6.
<正>一、忌为教而教新课改实施以来,各地体育教师融入自己对于新课标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利用教材,体育课堂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其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所体现,可以说备课环节教师下了很大工夫,但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15,(5):19-22
对排球垫球教学单元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基于"运用"角度思考,并以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对比试验,得出基于"运用"角度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排球垫球技能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解决教师层面"教教材"弊端,实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解决学生层面会技术,但不会比赛运用的尴尬。力求为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比"教"更重要等,这样容易导致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笔者对体育教学"要求"这一特殊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包含了教和学的目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要求"正是实现上好一堂体育课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的规律而设计的,教学的内容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被学生消化。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一种似乎反常的现象日益令人关注。有些教学多年,颇具知识功底,教得细腻扎实,往往为人称道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反而不如部份初出茅庐,功底较薄,教得粗犷简约,甚至有时疏漏的教师。其中,除了精力有别造成的训练程度有别外,还有什么别的道理呢? 于是使人想到了书法,诗歌、绘画,想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奥妙。说书法,笔酣墨饱的浑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全面启动教师先行的继续教育工程 ,我省各地市相继举行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比赛。由于其操作简便 ,既能体现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钻研深度 ,又能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全面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 ,因此 ,说课已成为教师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表明 ,要说好体育课需坚持8个做到 :1、做到仪表端庄 ,教态大方 ,用专业术语讲授和普通话说课。此外 ,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语气、语调说课 ,应富有朝气和激情 ,具有艺术感染力。2、做到对教学内容外延涉及范围和内函结构深入剖析 ,向评委展现教师对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开展“说课”活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许多地方 ,“说课”已成为了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功竞赛的主要形式。本文就“说课”及其评比活动开展的实践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提出一些浅见 ,供参考指正。一、对“说课”环节的思考“说课”的程序 ,通常有备、说、评、教四个环节 ,但习惯上我们把第二环节“说”直接称作说课 ,此时“说课”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并不完全。首先 ,“备”是说好课的基础 ,是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 ,分析研究学生的过程 ,是进一步学习、深思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写好说课稿 ,是说课成功的一半。其次就是“说”。教者在一定范围内 ,或备课组、或教研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青少年中,尤其是在中学生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听话”、“不受教”。你说东,他往西,你说南,他往北,经常与人顶嘴,对着干,令家长和教师十分头疼。在体育教学中,这些学生表现为不听体育教师的话,不让做的技术动作偏去做,不按教师所说的动作要领掌握技术,自  相似文献   

13.
<正>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清楚常见内容的教材与教法应聘教师说课的内容多为田径、体操和三大球等常见教材。由于应聘教师多数未教过所考学段的内容,常常通过看书、专家培训、网上查阅等方法了解相应的教材、教法。其中,专家培训是最快捷的方法,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应聘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常见内容的教材教法。2.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应聘教师对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论比较了解,欠缺的是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  相似文献   

14.
<正>但凡教过小学一年级体育的教师,我敢说,大部分都会因为教广播操和队列而被"无情地折磨"过。这种无情的折磨,不只是因为它枯燥乏味,更主要表现在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这样的举动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这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本人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5.
<正>本期案例研讨,从参与情况和议论的问题来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首先,参与讨论的教师和学生们已经认识到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运动原理"和"教学原理"为支撑,否则教学本身的依据不足。其次,从对"运动原理"和"教学原理"的认识来看,也具有了一定的深度,打破了从概念到概念的简单认识方式,并从实践意义上对为了教而教的"教教材"的现象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尝试“学后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后教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提出来的。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在苦口婆心地教后,才肯放心或不甚放心地让学生亦步亦趋、依葫芦画瓢地模仿、学习,即在教师充分地教会才让学生进行仿照性的学。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来的学后教,是指教师在教技术难度不太大、危险性不太高的运动项目时,教师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尝试与探索,然后教师在学生的尝试练习和探索实践中提炼或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当然是符合教材中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需要的动作)。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教学研究的新形式,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时既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还要说清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等问题。它不仅可全面考量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与效果究竟如何定位,如何展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又可衡量教师是否真正地体现了课程的精神和教学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生评教"是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普遍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由于评教受课程、学生、教师及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评教结果的真实性时常受到质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评教结果成为客观反映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聚焦一:如何教教学从来都是非常个性化的活动,而建立在课前充分准备基础上的授课,也近乎是一种即兴行为,近似于主持一场直播的春晚,现场观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做出各种行为。所以,即使教师准备很充分,也会有各种生成性问题需要教师临场机智地处理,而处理的方法则关系到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写好“教后感”是新教师的一项教研任务 ,许多新教师由于刚刚走上教学岗位 ,对如何写好教后感一时把握不准 ,不知怎样写?写好“教后感”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1)“教后感”要简明扼要实用 ;(2)要有感而发 ,持之以恒。“教后感”在形式上可分为课堂随感、课后感和单元教后感三种 :1、课堂随感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将自己的随时所感随手而记 ,用简洁的语言或符号记在事先备好的卡片上(假如随身携带教案则可记在所授内容的相应位置)如 :“先复习好”“应改变保护方法”等 ,或者用“△”表示重点 ,用“?”表示疑问等 ,这样将“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