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遂川县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足、锻炼方式单一、时间和频率较少,提出要对他们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器材投放和扩大体育支教力度与范围;对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设计、发放、回收以满足论文研究的需要;结合遂川县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日后更好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14所高校"非体育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活动形式、锻炼方式以及影响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学生课余锻炼的宣传工作、增加相关经费投入、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建议,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沈阳市1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娱乐、磨练意志、劳逸结合、爱好体育、结交朋友,健康娱乐是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操场和社区空地;球类和跑步是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以和朋友一起锻炼为主。没时间、无兴趣、无器材、无场地是影响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也对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此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广西5所高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该地区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当前,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高,但活动的量相对不足,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显现出现多元化特征。同时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较差。在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锻炼时间和参与目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有理 《灌篮》2021,(2):141-14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到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存在体育锻炼意识薄弱、运动方式单一、社团带动乏力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对策,为广州市中职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习动机进行详细分析及研究。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出多样性,但还存在动机不足以及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探索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建立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1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访谈登记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对韩山师范学院校级体育社团本年度组织发展及锻炼情况,各院、系自组体育项目团队及参与人数情况,非体育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和锻炼项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发现:校级体育社团锻炼情况稳定,初具体育俱乐部形式;各院、系自组体育项目团队组建稳定,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明显不足;男女生选择课余体育锻炼项目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及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波  许可 《四川体育科学》2004,(3):184-185,2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探索我国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的主要途径、方法,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缺乏技术指导。湖北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余体育锻炼作用,领导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加大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不断丰富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对不同民族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汉男大学新生在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平均每天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汉女大学新生在所有指标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和对于项目的热爱是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多元分布,但又相对集中,也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新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总时间和次数上要多于女新生;制约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或不开放、缺少锻炼的同伴、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和没有喜欢的项目或不会.  相似文献   

12.
邓景怡 《体育世界》2013,(10):75-76
农村中学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是我国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本研究通过农村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原由,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我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大专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 ,锻炼的目的性较明确 ;体育课内外参加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 ;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 ,锻炼的形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是影响体育课内锻炼的主要因素 ,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不足是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发现: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参与面最广、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领域。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余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共性充分了解个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锻炼方法去开展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莆田市高中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并从学校性质和学生性别等不同角度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莆田市高中生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参与形式和运动项目丰富多样,对课余体育活动持积极态度。同时,本文对阻碍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展开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对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对北京邮电大学以及普通高校的学生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形式以及受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知态度与动机,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不足、网络中花费时间较多、就业压力等。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湖南省大学生如何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本文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锐 《体育世界》2010,(11):108-110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高校的983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了新疆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高校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高,但活动量相对不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高,但形成习惯的少;"增强体质"、"娱乐、消遣"、"兴趣爱好"等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动机;场地器材缺乏、功课负担过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4所高校2880名男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发现男女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项目选择、锻炼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并从生物学差异、社会性别文化、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高校的课余体育建设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山西省四所本科院校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师范生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主客观等方面探讨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感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存在正相关性;活动场所少、无时间、学生缺乏运动技能是主要制约因素;体育课、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同学和朋友的带领是主要促进因素。因此本文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丰富、健全高校课余体育活动,深化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