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对贵州省仁怀市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和家庭环境,并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毕节市农村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剖析制约留守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以期引起更多的人以及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促进留守儿童体育运动的健康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对不同民族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汉男大学新生在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平均每天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汉女大学新生在所有指标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和对于项目的热爱是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多元分布,但又相对集中,也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新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总时间和次数上要多于女新生;制约大学新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或不开放、缺少锻炼的同伴、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和没有喜欢的项目或不会.  相似文献   

4.
采用访谈登记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对韩山师范学院校级体育社团本年度组织发展及锻炼情况,各院、系自组体育项目团队及参与人数情况,非体育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和锻炼项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发现:校级体育社团锻炼情况稳定,初具体育俱乐部形式;各院、系自组体育项目团队组建稳定,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明显不足;男女生选择课余体育锻炼项目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与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生在社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社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间存在差异性;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频度、时间和强度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与体育锻炼频度、强度关系较大,与锻炼时间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汤阴县第一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抽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所面临的生命安全威胁以及如何运用体育的方式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并针对农村学校的设施问题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形式以及受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知态度与动机,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不足、网络中花费时间较多、就业压力等。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湖南省大学生如何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本文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8,(6):505-509
目的通过对比黄冈市农村同地域、同年龄、同性别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体质存在的差异,提出促进本地区留守儿童体质发展的科学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3所小学1012岁的7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规定的测试方法对抽样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所测的数据在EXCEL2003里进行简单分类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均值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留守儿童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均值低于非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性别组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饮食、睡眠、生活习惯、情绪、体育锻炼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水平,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访谈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及作用.研究表明:体育参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山东省农村中学学生课余锻炼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农村中学的学生锻炼意识不足;课余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课余体育锻炼在农村总体得不到重视;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不足等.通过研究旨在了解情况,为学校等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数据,对于制定学校体育发展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体育生活方式的留守儿童比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人际交友更好,更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拥有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也少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体育活动环境滞后是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留守儿童为主体,政府层为主导,学校层为主阵地,社会层为支持,家庭层为配合"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1+5"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发现: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参与面最广、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领域。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余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共性充分了解个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锻炼方法去开展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主体的缺位、体育教育组织的匮乏、体育教育投入的不足、体育教育师资贫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边缘化等方面。提出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教师责任制,城乡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等建议,同时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也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和保证。保障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公平原则、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社区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社区武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中女性 多于男性,但男性有增多趋势;中、青年占有比重在增大;武术健身活动正在从城市加速向农村 延伸;参与武术健身的最直接动机是强身健体;人们的武术消费意识增强;活动时间更加机动灵 活;活动内容多元化;武术逐渐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社会武术团体在武术健身中发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武术活动的开展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如皋市部分农村高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的进行调查,根据结果分析农村高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对如何开展好农村高中课余体育锻炼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众传媒对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的分析,认为大众传媒是农村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渠道、影响着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观念、影响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认为,大众传媒对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存在城市与农村媒介的不均衡性、对农村居民体育传播内容的缺失性、农村居民接受大众传媒的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思考.提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种科学的、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发挥其体育的功能,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与同辈群体的融入.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社会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慧  黄寒  罗湘林 《体育科技》2014,35(4):98-100
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基础,分析了采用乡土体育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期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体育干预模式,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是促进居民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CGSS 2015)数据,采用OLS回归以及倾向值得分匹配法考查体育锻炼对居民社会交往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参加体育锻炼显著增加了居民社会交往的可能性,对居民社会交往的提升作用存在民族、婚姻、教育、健康水平以及代际差异。对于在城市和农村不同环境中长大并进行体育锻炼的居民,后者更注重社会交往。此外,参与体育锻炼对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在社会交往方面的提升作用更大。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重新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把体育习惯养成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确定“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清体育习惯养成对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探讨留守学生在父母缺位情况下体育习惯养成途径和保障机制,为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