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仍然沿用2013年的题型格局。其中,第三大题的“现代文阅读”(论述文)部分仍然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层级B)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的能力,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六个能力层级的考核目标中,“现代文阅读”属于能力要求较低的题目。然而,我们发现:考生该题的得分情况却并不理想,这与本题的难易程度并不匹配,特别是第15小题。请看原题:[2014年第15题: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珠。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那么,是不是该题本身设计有什么缺陷呢?答案是否定的。设计第15小题,其实并非2014年原创。自2011年以来,这个题型一直沿用至今,它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中观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设计较好。也为各地市的模拟试题所采用。  相似文献   

2.
“片断写作”,习惯上称作“小作文”。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读写结合题,属于现代文阅读能力层级中“赏析与评价”能力的重要内容,能力层级为C级。重在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拓展运用以及初步的鉴别、评价能力。分值8分,题型大致可分为鉴赏类、评价类、拓展运用类(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三种,字数一般要求80字左右。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在语文阅读方面,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因而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纲》对“探究”这一阅读能力层级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4.
丁蕾 《中文自修》2022,(7):24-26
<正>复习现代文,建议考生首先认真研究《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中有关社科类和文学类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具体表述。和2021年考试手册将阅读分成“理解”“运用”“综合”三个能力层级,每个层级下按照“社科类”和“文学类”又分别列出若干条测量目标不同,2022年考试手册不再设“理解”“运用”“综合”这三个能力层级,而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四”中有关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成果的表述列出了19条测量目标,其中社科类10条,文学类9条。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其中“探究题”(能力层级F)更让考生甚至老师感到头疼。它是文学文本阅读中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道题。从江苏近三年的高考实践来看,这一题是全卷失分最为惨重的试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科《考试说明》指出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五种能力”的提法 ,体现了以知识立意转移为以能力立意的成熟思考 ,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科学性、理论先行与理论探索。高考语文试卷涵盖了这五种能力。但是 ,具体落实到现代文阅读部分(即近年高考试卷第三、第四大题)究竟测试哪些能力呢?用“五种能力”去对应分析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题 ,是否贴切呢?这是许多语文教师和高三学生关心的问题。《语通》2000年第5期王大绩老师的文章从分析“阅读基本能力”的角度提…  相似文献   

7.
考点解读 考纲要求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能“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欣赏作品的形象”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高考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历来都是考生感到棘手的问题,因而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总复习的难点,能准确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又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考试说明》把“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列为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第二能力点,能力层级为8级。因此,历年来高考语文试题都非常重视对这一能力的测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阅读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能力层级考核,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核重点落在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个能力层级上。想要胸有成竹地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解题步骤与方法主要有七点。  相似文献   

10.
综观2008年全国18套语文试卷,除了4套新课标试卷在现代文大阅读上继2007年仍然设置选考题外,阅读题在题型设计上已连续10多年保持稳定,且目标明确,指向清楚。题型设计体现了现代文的学习思路,对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起着很好的导向功能,真正发挥了“指挥棒”作用,也体现了新课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能力目标要求。笔者认为至少有下列四方面对现代文教学,尤其是散文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文阅读在全卷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下面是近三年20个省市的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统计表。由表可知,这三年现代文阅读的比重呈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大。从1999年的试卷看,占30%左右的居多,“三大块”(知、读、写)的试卷是这样,“两大块”(读、写)...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一般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这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会读书。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提高,答题开放度加大。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高考语文卷的“王牌”试题,具有其他试题无法替代的选拔功能,但在高考中考生得分并不理想。临近高考,本期特策划“现代文阅读训练”专题,以帮助同学们进行考前复习。  相似文献   

14.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特点(一 )分值比例大。由于现代文阅读能力是高校学生学习深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近年高考都将现代文阅读作为最为重要的测试内容 ,所占分数比例也大。譬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分别占“10分”和“2 0分”。 1999年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分值则分别为“12分”和“18分” ,尽管“微调” ,但总分值不变。(二 )难易区分度强。综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 ,题目平实 ,重视基础 ,考查能力。题型稳中有变 ,在保持试卷结构、主客观题目、单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试题分数比例的提高,大家对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也愈来愈引起重视。这虽然是受了“指挥棒”的影响。但加强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现代文的阅读分析能力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是《大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求。是科技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衡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尺。由此,在高考前夕,加强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也是十分必要的。怎样才能抓好现代文阅读复习呢?复习不是平日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再学习,它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已学的知识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充实”、“提高”,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简称“Ⅰ卷”)最突出的特点是与新课标“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理念呼应,设置选考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本文以2013~2015年Ⅰ卷现代文阅读选考题为例,从题量、题型及文本选择,能力层级及考查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助力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07年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增加了第六层级(F),即“探究能力”的考查,于是“探究题”应运而生,当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高考卷都在现代文阅读中设置了“探究性试题”。作为新课标“培养探究能力”目标的评价形式,新高考“探究题”正在成为命题专家、中学语文界师生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以客观题的方式呈现,虽然常常只是在理解层级(B级)设题,但是解答的难度并不低。它既考查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淀(如果面对的文本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就比较容易形成阅读的感觉),也考查应试者的速读能力(考场上时间有限)。当然,最主要的是考查应试者的信息转换能力。当然,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试题对阅读基本能力的考查(或说“需求”) ,是全方位的。即使不是在现代文阅读中 ,而在文言文阅读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题目中(甚至在“识记”考查中) ,也同样体现着对阅读基本能力的要求。第8题对杜甫《漫成一首》赏析不恰当的C项 ,错在将“风灯”误解为“江风吹打桅灯” ;第10题对《我爱这土地》赏析不恰当的D项 ,错在将最后一小节中的“我”误解为“喻体‘鸟’” ,都是基本的确认问题。文言文第16题D项 :“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 ,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 ,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 ,革除淮禁旧弊 ,造福两岸人民。”错在将…  相似文献   

20.
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一条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种提法并不意味着阅读能力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也不意味着现代文阅读命题思路将发生变化,其重要意义在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强调了阅读中处理信息能力的地位,这对搞好2003年的应考训练乃至搞好高中阅读教学改革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