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以及类似的公共创新平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技术转移效率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当前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研究的进展,对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各个模式进行了分类及评价。另外,在现有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还梳理总结了可能影响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因素,并归纳梳理了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与不同转移模式之间存在的关联,从而为指导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本文总结我国需要推进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实证研究,并且指出价值网络扩散会是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的经济效益与技术转移政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阐述了技术转移的含义,提出了“技术流”和“技术转移网络模型”的概念,并且分析了技术转移经济效益研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技术转移活动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通过对技术转移的经济效益分析,探讨了技术转移政策与技术转移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有关衣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理论入手, 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及其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4,(2):I0003-I0003
本期”专题报告”继续刊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与《电子政务》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电子治理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上征集的部分优秀稿件。《云计算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思考》在阐述云计算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个人数据控制权的转移、云计算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云计算自身发展的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云计算环境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并从云计算技术本身、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云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用户自身的因素五个方面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在我国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释放其最大效能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焦点。以我国中文论文数据库为样本,借助知识图谱技术,结合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定量化、可视化已有研究文献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领域及代表性研究成果绘制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现状的系列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给出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急需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即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协同创新问题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主题的进一步聚焦及代表性成果的显示度问题。这为深化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提升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在我国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释放其最大效能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焦点。以我国中文论文数据库为样本,借助知识图谱技术,结合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定量化、可视化已有研究文献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领域及代表性研究成果,绘制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现状的系列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急需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即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协同创新问题、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主题的进一步聚焦及代表性成果的显示度问题。这为深化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提升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在破解广东省科技创新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突出问题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系统梳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成效、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对国内外实验室建设特点分析基础上,根据截至2022年3月在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清单目录及其2019—2021年度执行报告数据,从区域、领域、人员分布等方面分析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要建设状况。结果发现:截至2022年3月,广东省已建设省重点实验室460家,在全省实验室体系中数量规模最大、研究领域覆盖最全,已成为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建有省重点实验室,各地市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中医学领域实验室数量最多,达95家、占31.05%,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中制造领域实验室数量最多,达46家、占29.87%;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队,截至2021年年底已集聚各类高端创新人才共计1 525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提升了广东省的原始创新能力、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着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加拿大政府越来越重视技术转移工作,技术转移已成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加拿大技术转移体系构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加拿大大学在技术转移体系中的作用和推动技术转移工作的措施,提出构建完整创新系列及加强大学技术转移,是加拿大技术转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技术转移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全国及各地市围绕技术转移开展了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新时期技术转移相关政策及实践活动,在国内技术转移市场整体格局的认知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技术转移市场现状,分析问题并给出以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抓手,开展河南省技术转移行动计划、搭建以开发技术转移服务工具为核心的线上技术交易平台、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方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西南地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各省市在体系架构设置、政策配套、区域交易平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立足西藏技术转移基础差、起步晚的现状,分析了制约西藏技术转移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转移重视程度不足、科技创新活力较低、技术转移意识不强和保障服务机制不健全,提出健全西藏技术转移政策体系、搭建技术转移体系架构、激发转移主体活力、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和培养技术转移人才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建立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转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冲突和协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广谋 《科研管理》1998,19(4):32-3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在市场环境下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冲突,论证了市场对单个企业激励引进,对行业或国家激励创新。由此引发了引进与创新的冲突。在一定条件下,企业放弃创新是行业内竞争的纳什均衡。本文提出创新机制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技术发展战略视角出发,探讨了战略维度各相关因素对企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根据战略理论和融合创新理论,分析了战略环境、战略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四个维度因素对企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关假设。然后,通过实证检验证明除了战略环境中行业竞争策略和战略目标中追随目标两个因素外,其余因素与融合模式选择的假设均得到验证,表明技术发展战略深刻影响企业融合创新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技术预见演变趋势和国内外“需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各地区以“需求定位”的面向高科技产业群技术预见的内涵及目标,多角度、多层次、较系统地剖析了“需求定位”技术预见的特点与演进.  相似文献   

14.
绩效技术是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通过对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内有关绩效技术研究的118篇文章进行的统计与分析,总结了当前研究和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国家投入巨大成本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但就目前情形看,培训的效果却与培训要求结果相去甚远。运用绩效技术对培训过程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设计了一个配合解决方案的EPSS。  相似文献   

16.
编译技术是计算机语言发展的支柱,它集中体现了计算机发展的成果与精华。在简单介绍编译技术作用的基础上,从编译实现方式的发展、推动编译技术发展的因素、编译技术的发展以及编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缺乏从技术转移本质与特征理论视角研究技术转移发展对策,为此,系统分析技术转移的驱动因素、运动机理、构成要素与过程等4个本质维度,以及利益性、势差性和重复性等3个特征维度,比较研究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转移发展实践。研究显示,美日韩政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案、法律和计划等,保护有关参与者利益,制约技术转移的无限制重复;长期稳定的较高水平R&D投入产生大量可供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并在国家宏观层面整合的科研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技术转移势差;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商业孵化器等形式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多主体联合,驱动技术转移运动。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技术转移逻辑框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与制度创新等推动中国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并购活动中的技术整合研究现状及技术平台的相关理论。接下来 ,文章分析了基于技术平台进行技术整合的适用条件、指导思想与方法论、实施步骤 ,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技术平台进行技术整合的几种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9.
PKI/PMI是新兴技术,PMI标准为移动代理的授权管理实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PKI通过方便灵活的密钥和证书管理方式,提供了在线身份认证的有效手段,为应用系统奠定了安全基础。从基本理论、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分析了PKI/PMI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加密的一般原理和当今常用加密技术中的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多步加密技术以及PGP加密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适应领域,并展望了加密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