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延俊 《辅导员》2010,(23):33-34
作文难已是大家的共识,究竟症结在何处?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个人认为同学们的作文,没能在“吸纳”与“倾吐”(即“表达”)上达成某种融合,却形成了某种断裂,由此造成了作文难写。  相似文献   

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名句,至今仍为我们所习用。但笔者在翻阅司马迁《史记》时发现,此中的“良药”原作“毒药”.如《淮南衡山列传》中“元朔六年上书于天子曰‘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看来这一名言在秦汉时已是相当流行。  相似文献   

3.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一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足“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提到“黄花”这个词,恐怕大家都会联想到“过时”这层意义,但到底是“昨日黄花”还是“明日黄花”,恐怕就未必清楚了。让我们看一下某些文章中的句子:“女人到了40岁就是昨日黄花”;“无线寻呼业似乎已是昨日黄花”;“公司的辉煌已是昨日黄花”;“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明日黄花”;“时事热点比陈年旧事或明日黄花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以上句子中有的说“昨日黄花”,有的说“明日黄花”,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小说《守财奴》时,按照惯例,学生要对主角人物葛朗台进行分析与评价。小说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拿到课文浏览一遍后,对于葛朗台先生呈现出的“常态”——守财奴的贪婪吝啬、虚伪狡猾、冷漠无情已是基本清楚.因此再学再议,已觉得索然寡味,好像没有什么可  相似文献   

6.
面对“早恋”这一中学生教育中司空见惯的难题,我已是波澜不惊形成处理定式了:想方设法分开“热恋”的双方——或是把家长找来,或是苦口婆心地开“策”(做思想工作)。不治本,至少也能让他们在我眼底下有所收敛,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终将不了了之。然而这回我是彻底地失败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大半有“大情结”.你不见,充斥于耳的几乎都是“大”:先前是陶醉于“天朝大国”.殊不知自己已是夕阳西下.而西方列强正强筋健骨,虎视眈眈了。近些年耳边聒噪的是“进口大片”“大制作”.乃至不登大雅之堂的“女人喜欢大男人”……  相似文献   

8.
小江 《教书育人》2004,(3M):53-54
一直以来,有关“Microsoft office”Word文档的安全保密问题成了我们每个用户非常关心的话题,这个问题在公共办公场所尤其重要。如何很有效地加强和保护我们的文档资料,其实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有些朋友,在使用Word文档进行文字编辑之后,因为可能其中有相关资料是属于保密性的,也就是“隐私”或企业的重要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立足“师”字突出“范”字──中师语文教学改革谈呼和浩特市师范学校史树德呼和浩特市十六中学李荣海师范毕业生不会教书,不具备小学教师的基本功,已是司空见惯,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师范学校要立足一个“师”字,突出一个“范”字。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10.
黄蔚 《当代教育论坛》2005,(4S):113-114
当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等专家还在探讨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权衡其利弊的时候,美术高等教育则早已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定“产业化”规模,走在其所谓学科改革的前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产业化”并不一定是以赢利为目的,但美术高等教育中表现出的“趋利”行为,却毫无疑问地已经“产业化”,且还有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办教育肯定是以“树人”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以“包”和“统”为特征的现行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了。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已是大势所趋。我院作为交通部毕业生分配改革的试点单位,在去年12月18日,首次召开了八九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和学校管理中,“校本”理念的缺乏已是较普通的现象。本文对农村中小学“校本”理念缺乏的表现形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曾经见过这样一幅漫画,一堆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小石头,被送进了一座“育人所”,经过漫长的磨砺之后,出来时都已是圆头圆脑、滑不溜丢的鹅卵石,早分辨不出原来的模样。此画原为“无题”,但若是有人给它似个注脚,用上“学校”或“教育”之类的字眼,虽未见得就是作要本意,但有过学生经历的人只怕十之八九会点头称是吧。  相似文献   

14.
吴立昌 《教育家》2004,(10):58-59
如果影视单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百年前,一群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的五六岁孩子,在私塾摇头晃脑背诵“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类《大学》、《论语》中的语段,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滑稽可笑一然而,一百年后,这背诵的情景竟然再现,而且是在一个中华经典化教育交流会上,只不过表演已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的肯定是款式新颖的现代童装了。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文字与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商朝的社会面貌。通过比较甲骨文里“子”“女”诸字,可以了解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群“红”人,他们很潮.也很爆。他们很年轻,最“老”的也不过23岁,小的才17岁,但是他们已是走在时尚和娱乐最前沿的风向标。他们让“90后”一代拥有了自己的偶像,他们也让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叫“青春无敌”。  相似文献   

17.
何捷 《湖南教育》2007,(11):43-43
曾经见过的一幅漫画,一堆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小石头,被送进了一座“育人所”,不知几世几劫的修练之后,出来时都已是珠圆玉润,光可鉴人的鹅卵石。虽说军容齐整,却个个圆头圆脑,早分辨不出原来模样。此画原为《无题》,但若是定要给它拟个注脚,用上“学校”或“教育”之类的字眼,也许大家都会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三统三正”循环论历史观,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但他不是“三统”的循环历史论。  相似文献   

19.
如今,“排名”已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排名”即排列名次。但如果看到题目中的“排名最前”与“排名最后”,你便仅仅理解为指名次排列在“最前面”和“最后面”,那就错了。请看生活中的两则实例:  相似文献   

20.
快乐面包 《成长》2006,(6):49-50
大年初九,老二突然来电话说要到烟台考察市场,希望东道主的我接待下。我一接起电话就大骂:“你这家伙玩失踪啊,两年都不冒个泡,同志们都以为你光荣牺牲了呢!”电话那头的老二倒不愠不火,只轻轻说:“老大,我已是结婚的人了。不跟你一般见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