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麦谷邦夫、吉川忠夫《〈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是研究《周氏冥通记》的最好注本,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刘祖国、陈祥明、亓凤珍等学者已就其中的某些语词注释、原文移录、断句标点方面进行了匡正,文章认为译文还存在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2.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3.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4.
周素贞 《文教资料》2009,(19):40-41
本文以<周氏冥通记>为研究对象,对书中量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描写与分析,旨在展示<周氏冥通记>中的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使用情况.<周氏冥通记>中大多数量词与名词搭配比较固定,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齐民要术》和《周氏冥通记》中的疑问词语进行较全面地分析,并与同时期成书的其他文献中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六世纪疑问词语的时代特色,并从中归纳出较有地方特色的疑问词语。  相似文献   

6.
五、六世纪处所介词词组南北存在差异。选取《世说新语》、《周氏冥通记》、《齐民要术》、《洛阳伽蓝记》四部载籍来讨论,发现南方文献中处所介词词组更倾向于居VP前,南方文献中传统介词"于"在处所介词词组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文献中的要低。总体上北方介词词组位置比南方稍显保守。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与上古汉语、近代汉语相比,中古汉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还需要加强中古汉语的专书、专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萧红的《六世纪汉语疑问词语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分布》一文选取了中古汉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齐民要术》和《周氏冥通记》,对其中的疑问词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还与同时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     
正与上古汉语、近代汉语相比,中古汉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还需要加强中古汉语的专书、专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萧红的《六世纪汉语疑问词语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分布》一文选取了中古汉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齐民要术》和《周氏冥通记》,对其中的疑问词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还与同时  相似文献   

9.
《真诰》和《周氏冥通记》是南朝陶弘景整理的两部道教文献。文章对两书中介词"乎"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其使用情况与中古其他文献进行比较,认为其中介词"乎"多属仿古用法。这两部道书的语料性质既具有南朝口语色彩,又存在一些仿古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11.
《蜀中名胜记》有重庆出版社点校本及民国周肇祥校本两个单行本,前者已有许世荣《<蜀中名胜记>点校质疑》提出了一些问题,后者则未见学者进行研究,而点校本也并未参考周肇祥校本。更遗憾的是,许文并未对《蜀中名胜记》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类的研究,也未对整理该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鉴于此,我们将对《蜀中名胜记》两个校本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为整理该书及整理《蜀中广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据《搜神后记》、《幽明录》、《宣验记》、《冥祥记》,析理了佛教文化与南朝志怪小说之交涉,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地狱巡游"故事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来有“冥界”说,而无“地狱”说。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国传统冥界思想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佛教地狱观念中的道德审判、罪恶惩罚的观念。地狱信仰与中国家庭宗教、祖先崇拜相结合,是佛教融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六朝志怪小说中大量反映地狱观念的“入冥”故事,是在佛教地狱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对最集中地收录“入冥”故事的《冥祥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佛教地狱观念为中国冥界思想增添的新内容,以及佛教地狱观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沈约《宋书》、李延寿《南史》,前人多有校勘考订,近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书》、卢振华先生点校《南史》又综合前人成果,并作了进一步审慎精密的校勘考订工作,纠误补漏,多有创见,诚为迄今所见之精本。今阅点校木《宋书》、《南史》,于其中有疑问者,冒昧作献疑数条,以供再版时参考。一、误改 1.《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附景素传》又夺景素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第1816页) 按点校本《校勘记》(以下简称《校勘记》):“‘镇北’各本并作‘征北’。按上云‘进号镇北将军’,则此‘征北’亦当作‘镇北’,今改正。”原《宋书》各本皆  相似文献   

16.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倞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分为上中下3次刊出,此为第2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王制篇》至《礼论篇》校勘失误111条。  相似文献   

18.
《涑水记闻》(以下称《记闻》)通行本16卷是司马光的一部语录体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该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 《涑水记闻》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三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乐论篇》至《尧问篇》校勘失误90条。  相似文献   

20.
检讨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刊本(简称光绪刻本).本检讨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讹误、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39条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检讨共计300条.本文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一部分,包含本文序言、例略,共检讨《荀子集解》点校本“考证”部分与正文部分《劝学篇》至《儒效篇》失误99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