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翁心诚 《精武》2009,(6):58-59
一、小引 近来重读司马平先生提供的《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精武》2007年第12期第8至9页),觉其所论均为太极拳术正理,朴实真切且精当。文中说:“宇宙之原动力在太极,人生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腹为人全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文中谈了三种“非太极”。1.“一动而不全身皆动者,非太极也”;2.“一动作即见剑拔弩张之形者,非太极也”;  相似文献   

2.
张全亮  马永兰  蓝也 《武当》2023,(8):25-30
<正>(接上期)第五单元(第十四式)第十四式一、功法名称:太极按摩气归经(10动)二、健身功效:(一)此功法是提高太极拳演练效果,使之达到高级境界的有效方法;(二)是提高人体对暴力进攻反应的灵敏度和应变能力的好方法;(三)特别是对太极推手技艺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人于1990年发表《关于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的批判——兼论太极拳师承授受的发展源流》(《武当》,1990年第5期。台湾中华太极馆《太极会讯》1993年第131期、134期转载)。后来,本人深入研究“陈卜、陈王廷与蒋发父子的前因后果——对陈家沟传习炮捶和太极拳的影响”的课题时,思考到蒋发乃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4,(11):47-47
一、会议名称:本会在《太极》杂志第3期和《武当》杂志第7期刊登的"2005年杨式太极拳西安邀请赛"暨"杨式太极拳主要传人联谊会",现改称为"2005年华亚杯杨  相似文献   

5.
孙建国 《武当》2007,(1):4-7
序说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武式太极一路中捋架于1857年研创,武式太极二路炮捶于1859年研创,武式太极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架基础上,多年苦练研创的第三套高层次功夫架。一路中捋架和二路炮捶,已在《武当》杂志1998年1期至10期系列刊登,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而三路小架一直在恩师所著《秘谱》中保存,多年来从未披露于世,更少传于外姓人,直到我的恩师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传于永年个别人室弟子。为继承和发扬先辈传统武式太极拳系列完整套路,使恩师所传系列套路真谛免于失传,本人首破家传门规,特将三路小架披露于此,望太极同仁参阅,共研揣摩其奥妙真谛。并对本门传人朱瑶盛、柴剑鸿、金爱平三同志的大力协助整理表示谢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翁心诚 《精武》2009,(9):58-58
我赞成刘强女士的观点,“在现代社会,提倡太极拳的技击攻防意识意义不大”(《中华武术》2008年第8期第13页),不过,就中老年修炼者而言,还必须明确提出:练太极具有非技击性。这样提势必有几个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似乎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档案:陈正雷(1950~)陈式太极举第十几代传人。河南温县人。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58年起随伯父照丕回家待参艺,后又从堂叔照奎习武,基本掌握了陈式太极拳械的全部套路、练功方法和理论知识。在1974-1986年省和全团...  相似文献   

8.
引言:看了2007年《精武》第10期发表的浦汉健先生的《怎样给太极拳下定义》的文章后感慨颇深,先前看过多篇浦先生的文章,浦先生对传统太极拳的执着和深研令人赞叹不已,从浦先生挚谈吴式太极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4,(12):I0004-I0004
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活动,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广西桂林市举办。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活动,是一项高规格、高水平的武术交流活动,自201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届,旨在"以武会友,弘扬文化,促进交流",中国和多个东盟国家的太极名家参加了这一武术盛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太极拳展演、中国武术段位制境外(东盟)推广项目启动仪式和武术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太极拳多年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创编了一套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目的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具有与太极拳功效相同,运动负荷适中,健身效果良好的活动项目。该健身操吸纳了陈氏、杨氏和孙氏太极拳的功法优点,以“调身、调心、调息”为健身理念,以“轻、柔、舒、缓”和“贯、协、正、圆”为基本练习要诀。为探讨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的运动效果,选取了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练习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比练习前均有显著增长,丙二醛(MDA)比练习前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对于中老年人调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16,(4):8
傅清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亲族传承人,太极宗师傅钟文之嫡孙,太极大家傅声远之子,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副主席,央视太极专家评委,中国武术七段,盛世永年太极会导师,中华武当内家拳名家讲坛主讲明师。自幼受祖父傅钟文宗师、父亲傅声远大师的严格教诲和训导,深得太极真传,年少时屡次荣获国内外比赛冠军。  相似文献   

12.
傅清泉     
《武当》2015,(4):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亲族传承人,太极宗师傅钟文之嫡孙,太极大家傅声远之子,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副主席,央视太极专家评委,中国武术七段,盛世永年太极会导师,中华武当内家拳名家讲坛主讲明师。自幼受祖父傅钟文宗师、父亲傅声远大师的严格教诲和训导,深得太极真传,年少时屡次荣获国内外比赛冠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9,(7):5-5
2009年5月下旬,在香港元朗天水围,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联谊会和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联合主办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国际论坛。海内外众多太极名家以及专家学者到会,深入研讨太极拳理法。论坛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太极拳的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路迪民 《武当》2023,(8):8-10
<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太极者,无极而生”一篇),被各派太极拳传人尊为拳经之首。换句话说,习练太极拳,如果不遵照《太极拳论》,那么就练不好太极拳;更深层次讲,如果完全背离了《太极拳论》,那你练的太极拳就根本不是太极拳。但因传抄渠道不同,历史上《太极拳论》存在多种版本。唐豪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参考14种著作对比校订。沈寿先生的《太极拳谱》(1991年),参校文献多达35本。孟乃昌先生的《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1993年),亦有稀缺参校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论的理论基础是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在太极旋转运动中产生的。太极旋转运动论在太极拳中应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论。太极拳运动论的内容有太极之意,太极之理,太极拳运动的理法依据,太极拳运动的方式,太极拳运动的法则,太极拳运动的性能,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特征等论述,这些论述开创了太极拳理法的新篇章,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对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增强太极拳健身祛病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17.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58-58
由辽宁省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辽宁武协太极拳研究会承办的’99辽宁省首届“六陆杯”太极拳(剑、推手)精英大奖赛,于 1999年9月 2 5~ 2 6日在沈阳隆重举行。 竞赛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器械、太极推手、太极技术、全能。太极拳包括42式竞赛套路,陈、杨、武、吴、孙竞赛套路及传统套路。来自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等13个市代表队,一百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角逐。经过两天的拼杀,沈阳的李文利、陈桂红分获男子3项全能冠军;在太极推手男女共15项中,展开了激烈竞争,最后铁岭唐超获男子80公斤级冠军;沈阳王…  相似文献   

18.
竞技太极推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传统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乡传拳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原理创编了太极拳。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以太极拳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传统的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习练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扌朋、扌履、挤、按、扌采、扌列、…  相似文献   

19.
张玉华 《武当》2003,(11):30-31
杨禄躔先生是清朝晚期武功卓著的太极拳大师,当时被称之为“杨无敌”。杨先生生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故于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享年75岁。杨先生过世几十年之后,杨先生的第三代人杨澄甫继续传授太极拳术,于是有了“杨式太极”之称谓。然而,杨澄甫的“杨氏太极拳”和祖父禄躔先生的太极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有  相似文献   

20.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