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汉末年,五言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标志其最高成就的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最早被选录在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里,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2.
陈冬梅 《现代语文》2005,(3):28-29,27
"古诗"是魏晋以后人们对汉末流传下来的一批无主名五言诗的总称.据梁朝钟嵘言,他所见者犹有五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纂集<文选>,从流传的古诗中选出十九首载入书中,而冠以<古诗十九首>,后人沿之,遂成为这十九首诗的专名.<古诗十九首>以其浓郁的抒情特色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曹旭说"<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陆时雍<古诗镜>亦评其是"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十九首>正是以五言诗的特有形式所抒发的作者内心那种凄凉哀怨悲怆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使"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这种悲凉凄怆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涉江采芙蓉》选自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评论家历来对其艺术成就有很高评价。明代王世懋的《秋圃撷余》道:"余谓《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评论:"《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更有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甚至被推崇为"五言之冠冕",而《涉江采芙蓉》正是了解《古诗十九首》以及五言诗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红炉一点雪     
本节课教学的一首小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梁太子萧统编入文选的十九首古诗之一,被称为五言诗的冠冕。正如《诗经》一样,《古诗十九首》抒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恨情愁。其实这也是心灵的觉醒,状写这份莫名的无形的情感难,而解读这份情感表述妙处也很难,于是便涉及到教学中惯常的思路“短诗长教”,也就是把这首10句短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上,放在诗的长河中,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去引导学生解读、感悟。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四个教学设计,三个追求,两个遗憾。第一个教学设计:神话切入。《迢迢牵牛星》借助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杰出代表选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古诗十九首》以抒情性见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抒情艺术特色。本文立足《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对其情感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木斋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成熟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时间确定在建安十六年以后,这有一定道理,但他认为《古诗十九首》等"古诗"都应该是与曹植有关,是曹植与甄后相恋事件的结果,这就为他的论证造成了困难。以《西北有高楼》《青青河畔草》为例,考察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可以发现他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作用在于所引符号的嵌入,不仅暗示出诗中未申明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结构的张力,而且揭示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体和感伤主义风格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比较方法 ,将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比较 ,从乐府诗反映社会风貌 ,而《古诗十九首》仅事个人身边事 ,它启示今天诗人要写出无愧时代作品 ,诗人应深入火热生活中去 ;从汉乐诗 ,与《古诗十九首》风格迥异 ,而又被继承、发展来看 ,今天诗人应向民歌学习。  相似文献   

9.
陆机拟古诗,体现了对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情感认同,整体上隐现出诗 人孤独苦闷的心路历程,又在模拟创作中确立了新的诗歌写作法规,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后人的拟古诗均未 超越陆机。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抑扬有致,堪称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之作,其境界清新而又醇厚,显示出五言诗的形式美、抒情美和艺术美。《古诗十九首》开拓了诗歌的抒情空间,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体式。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是古诗艺苑中一朵奇葩,代表五言诗发展的最高成就,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古诗十九首》中文人忧生情结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继承与发展了《诗经》、《楚辞》与《乐府民歌》的抒情艺术,并在其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本文分析了《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面影 诗苑的奇葩─-浅谈《古诗十九首》宋尔康《古诗十九首》近人多方面深入研究,肯定是东汉末期一群失意知识分子的作品,这已成定论。王渔洋在《渔洋诗话》中说:"风雅后有楚辞,楚辞后有十九首,风会变迁,非缘人力,然其源流则一而已矣。"由此可知,《古诗...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人类出现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自从形成了人类社会,人类就开始了对社会的批判。诗歌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和对社会批判的感性的表现方式之一。《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李泽厚先生说:"《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我认为应该再加一句话,变成这样:《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形式和内容所负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涛歌,它对魏晋以来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诗中内容可以互相印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失意士子与留守家中思妇的悲哀愁情,体现了他们对生命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失意文人之作。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在发展中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因此,历代诗歌理论研究者都在艺术上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刘勰称它是“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嵘称赞它“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张戒《岁寒堂诗话》甚至说它“视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乱世士人心态的真实写照,集中传达了士人功业难就与时光易逝两相矛盾的焦灼意识。其焦灼意识的产生,既源于儒家的入世精神,更源于东汉末年黑暗破败的社会现实。当《古诗十九首》将这种焦灼感融入“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的主题之中时,不仅表达了特定时代里士人的独特情绪,也传达出了整个封建社会士人的共通情绪,而这正是《古诗十九首》之典型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身份及诗歌主题等方面分析,确认其作者为东汉桓、灵二帝时人物。同时从鸿都门学士的身份、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古诗十九首》之其作者为鸿都门学士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一、对教学材料及教学对象的理解1、通过《迢》诗感受汉五言诗的节奏,感觉《古诗十九首》“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王夫之《姜斋诗话》),“深衷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诗镜》)的风格。2.通过《鹊》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宋史·秦观传》)的词风,以及词格平仄的诵读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