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明 《中华武术》2004,(8):36-37
秦庆丰,祖籍安徽,1949年1月生于北京,武术国家高级教练,北京市武协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武术七段。1982年,其家传拳法荣获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优秀奖,1991年获“日中武术交流一等奖”,1993年获“中国武术资深专家感谢奖”。1975~1994年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散手,太极拳、剑等比赛场上执行裁判、副总裁判长。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28日,由亚太文化促进会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主办,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香山团城演武厅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百多名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名家,欢聚一堂,切磋武艺。到会的武术名家有中国武术“十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乃梁,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等。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0,(2):I0002-I0003
2009年,是中华武术事业继续坚韧向前发展的一年。期间,全国各地武术活动频繁,赛事不断。从不同的方面扩大着中国武术的影响,推进着中国武术事业的向前发展。为了综合梳理2009年中国武术的发展足迹,在2009年底,本刊在武当杂志网站发动广大武友参与了“2009十大武术新闻,十大武术风云人物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约在1985年传入俄罗斯。俄罗斯人主要是通过到中国武术之乡观摩和参观武术比赛;假借录像带和书籍自学;聘请中国专家、教练赴俄任教等途径获得武术知识和技术。1988年11月,俄罗斯国家武协宣告成立。其间,还得到了前苏联国家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十年的磨励,俄罗人终以其锲而不舍的追求, 获得了成果,并在北京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上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5.
通风报信     
美国“中国武术夏令营”在京闭营 由美国青年冠军武术会(YoungChampions wushu)组织的2004“中国武术夏令营”6月6日下午在北京吉利大学武术学院闭营。当营员们从著名武术家吴彬手中接过“中国武术培训班合格证”书时,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不少人手捧由吴彬签名,带有杰·李(美国人对李连杰的称呼)功夫图像的证书,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有的甚至请吴教练在运动杉上签名留念。吴教练看着这群金发碧眼的洋弟子在结业式上一招一式地操练武术,心花怒放,也为自已在退休之后还能为传播武术尽绵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6.
为使中国武术摆脱目前在技击功能价值上所遇到的尴尬处境,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改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武术技击的现实与境界追求,论证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过大张力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打破武术技击认识上的套路思维”“纠正武术技击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错误认识”“厘清功能多元兼顾与一维极致之间的关系”“改革传统武术的主体训练模式”的改变中国武术技击现状的要点,从思想认识到实践操作贯通中国武术技击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7.
陇原刀客 《武当》2009,(3):42-42
2008年12月28日下午,华夏武坛风云榜颁奖盛典在京隆重举行。经过申报、推荐、终审三个阶段的评选,由专家评选出了2008年度百名中国最具影响力武术人物(终身武术成就奖、十大武术风云人物、十大武术新闻人物、十大武术馆校长、十大武术教练、十大武林英杰)。评选活动得到了博武国际武术网、世界武术网、华夏国际武术联盟网、人民网、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打”有好几种,跆拳道、空手道、自由搏击、武术散手等等。其中武术散手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北京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对各国散手名将作了一次检阅。武术散手俗称散打,是中国武术的格斗形式。由于它既健身又防身,所以自古以来为群众所喜爱。目前全国至少有十几万人坚持练散手。中国武术研究院的高级教练、本届比赛组委会副主任吴彬介绍说,1982年将散手列为全国正式比  相似文献   

9.
百杰精神赞     
当代“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历时两年有余,在1996年即将到来之际,于山东莱州市揭晓,并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本刊编辑部向当选的中华武林百杰及其十大武术名师、十大武术教授、十大武术教练、十大武星等中国武术界精英,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 评选中华武林百杰是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的一  相似文献   

10.
朱瑞琪教授     
朱瑞琪教授,男,1950年2月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武术协会常委、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国际A级武术裁判员。曾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朱瑞琪教授是中华武林百杰之一,中国武术八段。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朱瑞琪教授硕果累累。著有:《中国武术散手教程》、《中国散手》、《全国武术训练教材》、《全国武术馆校教材》、《国际武联指定教材》、《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副主编)》、《中国武术百科全书(项目副主编)》、《中国南拳系列规定套略》、《南拳教学》、《武术格斗技术教学》、《南拳入门》、《南拳入门与提高》、《中国武术运动教程(副主编)》等十余种著作;发表了:“目前南拳竞赛套路的技术现状及训练重点之研究”、“论散手实战中运用距离差时间差空间差打法特点及训练对策”、“中国武术散手与跆拳道、业余拳击之比较研究”、“竞技武术散手攻防战术行动运用现状的定量分析”、“中国武术散打王赛制与市场的研究”、“中国功夫-美国职业拳击对抗赛的赛制与市场的研究”、“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现行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实施状况的调查”等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数篇入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相似文献   

11.
“大武术观”涵盖内容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对于推动武术发展,促进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和多角度的窗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而对“大武术观”内涵的认知;“大武术观”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和“大武术观”背景下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策略的建构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促进武术通过广西向东南亚的发展,本文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提出建设中国武术文化场域,提升中国武术的符号价值。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东盟各国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以及本土武术文化基础之上,通过加强武术词汇翻译,提升武术传播者的东盟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圈”文化共通之处,发挥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之用;激发武术文化场域各要素间的有机配合,推进官方及民间武术传播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精气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武术历代拳种流派的习武要义。中国武术在“精气神”学说的影响下,无论内在精神还是外在形体都始终贯穿着精、气、神的表现,突出着武术的风格和特点。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医学理论视野下的“精气神”作为研究的起点,以中国武术的“精气神”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和“攻防意识”的视角来认识“精气神”这一武术范畴下的概念。通过对中国武术“精气神”的研究,力图可以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来认知中国武术,从而实现对中国武术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较为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当前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网络化",拓展新型空间;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社会化",加深民族记忆;着力打造中国武术"生活化",服务人民群众;着力打造中国武术"世界化",推进文化入世,从而使得中国武术越走越踏实,实现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搞了十多年武术宣传工作,我深深感到武术走进各级各类学校为什么这样难!尽管大家都说“武术是国宝、国粹,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它有健身、防身、修身的作用”。 最近,我较系统地接触了一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更使我有如此感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1,(3):34-34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现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有“太极金刚”之美称,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第6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精神表明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武术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后认为应全面梳理和认识武术;搭建武术宣传平台,扩大武术影响力;转换“议程设置”,全面传播中国武术;加大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深入研究武术传播的受众层,实施分层传播策略;对武术传播作出长远的具体规划,以促进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引入“局内人”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韩国局内人,大韩武术功夫协会的专家、武术道馆负责人、韩国武术运动员的调查,探求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武术形象及在韩国的发展状态,因为他们既有着中国武术的体认,也承载着韩国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他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影响着该国局外人的态度。韩国局内人眼中的中国武术形象是华丽丰富、礼仪简单、不够规范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中韩两国虽共有很多相似文化,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韩国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他们认为并没有那么“热闹”;在竞赛方面,女子项目尚未全面推进,然而武术竞赛赛事较全面、规范,对引导武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会聘请中国教练员,但更注重保护本土教练员的发展;项目发展中,散打和太极拳表现出较好前景。如果说韩国对中国武术的认知是一面镜子,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则是个多棱镜。对多棱镜中中国武术认知的虚与实、异与同的透析与组合,如何在其他国家对中国武术认知关系的建构中找到中国武术的自我认知,这是武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Taling Tene Rodrigue(大灵·徳内·罗德里格),来自非洲喀麦隆,在这篇访谈中他阐述了他对武术的独特看法:他认为其实在世界很多文化中都具有一种武术的文化,非洲有非洲的武技文化,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武术文化,因此在文化的传播中,首先在语言翻译中,用“Martial Art”来描述中国武术是不够准确表达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的,他希望以后能找到一个更准确的词语来表述中国武术,同样“African Martial Arts”概念的中文翻译也有困难。另外,他有一个关于“中喀武术”传播梦想,即建立一个“综合文化机构”,通过中国武术传播本土化来进一步地推广中国武术以及以非洲的武技文化,从而加强中非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4,(11):26-27
如何让更多的外国人喜欢和学会中国武术,著名教练、武术九段吴彬通过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套有利于推广的基础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