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觉悟"的有机结合与共同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教学目标,重视能力培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合作探究;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探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师的道德、知识、技能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多媒体仅仅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多媒体教学困境的反思应该落在人的身上,只有从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汲取传统教学精华,才能建构有效的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3.
"道德困境"是指需要在是与是、善与善或两个均有价值的事物之间进行二取一的选择的情境。由于只能二取一,本来同样为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变成了相对的"非"和"否",因此,道德层面的辨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就会在这种情境下凸显出来。道德困境是中小学德育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师生双方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善于处理和利用道德困境的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师的道德、知识、技能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多媒体仅仅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多媒体教学困境的反思应该落在人的身上,只有从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汲取传统教学精华,才能建构有效的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5.
学科德育区别于专门德育课,其因间接性、渗透性等特点而具有独特的德育意义。中小学的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附于学科知识之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利用,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陷入难为之困境。面对现实中教师学科育人的种种偏失,教师应在教学中促进知识与道德的融通,运用教学机智巧妙进行道德感染,树立以人育人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伦理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在法律运用技能中的法科学生法律职业道德培养问题.提出了其培养目标是树立法律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熟悉与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树立依法维护当事人利益、确认与解决道德困境的能力与意识;其培养模式是设立职业道德课程、做好法律职业道德与其他法学专业课程的衔接、做好教师的示范工作和做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工作;其培养效果是有利于法科学生有道德的法律运用技能的形成和有利于培养良好法律素养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作为大学校园道德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围绕文明理性的习惯和风尚、优良浓厚的学风和校风、独具亲和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具有渗透性和一体化的德育测评、公正的道德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与行"脱节的矛盾,把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缩短知行距离作为道德实践环节探讨的突破口,重视在实践环节上营造大学生校园道德文化氛围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让大学生在感受和感悟"发现道德"、"体验道德"、"道德选择"的过程,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目标,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日常道德认知和行为水平的目的.使道德教育具有亲和力,将是道德教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主流.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三化"策略,即活化教材内容、深化课堂互动、内化道德情感,让学习内容更具针对性。根据儿童喜欢活动的天性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将教材内容趣味化,使学生更快地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能力,形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李先军 《中学教育》2008,(11):11-12
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指学生在面临道德困境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自觉自愿自主地作出善恶取舍活动的能力。它是学生将所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具体情景的中心环节,是由知到行的转化。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最终得以完成,道德选择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及其破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成才形成了强势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陷入了"三观"困境、道德困境、学习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和身心健康困境.网络自身具有诱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是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走出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