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裂缝发育与否对于低渗低丰度气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分析本区块不同岩性的成像测井对应层位的裂缝参数以及自然伽马分维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套通过自然伽马分维数来识别不同岩性裂缝发育程度的图版,本区块裂缝孔隙度的范围在0~0.15%之间,以0.05%,0.1%为裂缝发育程度的界限,分为发育,较发育,不发育3类,进而预测裂缝发育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滩坝砂岩油藏具有隐蔽性强、储层横向变化大、储层单层厚度薄的特点,加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地震描述及预测难度大。围绕滩坝砂岩油藏的勘探难点,综合运用现代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明确了滩坝砂岩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滩坝砂岩储层的物探识别、预测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勘探技术流程及配套技术系列,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对运动员技术动作协调性、认知水平和时空感的均衡性,运动负荷的应激水平,以及心境调节能力的研究,综合评定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对控制训练给予科学、合理性的建议。研究方法:采用SET脑电中枢神经递质分析系统,利用影像学诊断技术和中枢神经递质及量子学的各项技术指标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和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脑内中枢神经递质系列化、数字化、信息化、影像学监测。研究结果:15名运动员经典脑电波监测,临床诊断100%正常,竞技状态影像学诊断未发现疲劳状态,心理诱发条件下,紧张状态占13.33%,良好状态占20%,良好与最佳之间占13.33%,最佳状态占53.34%;大脑神经元代谢的方式,速度型86.33%,速度、力量型或力量、速度型占13.33%。研究结论:为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开拓了新技术;创立了比血睾酮评定运动能力更加敏感的监测指标;为脑疲劳诊断竞技状态影像学评定,提供了神经分子生物学脑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高科技、系列化的监测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InSAR技术发展而来的D-InSAR技术是当前地表形变监测领域的前沿技术,该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以及基于面状观测等优势,在地震形变场监测、滑坡监测、城市地表沉降监测等方面应用广泛,然而也面临时间失相关,空间失相关,大气延迟效应等瓶颈问题,影响其获取地表形变的精度、限制了D-InSAR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D-InSAR技术基本原理,利用大量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对空间基线和时间基线对相干性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分析,初步建立了根据时间基线和空间基线估算干涉像对相干性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如何选择主辅影像,提高干涉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对D-InSAR技术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参加国家:39个运动员:172人比赛项目:10个级别破世界纪录13项前六名得奖情况金牌银牌铜牌总计 1、苏联5 3 0 8 2、保加利亚2 4 2 8 3、古巴1 0 1 2 4、捷克1 0 1 2 5、匈牙利1 0 1 2 6东德0 2 1 3 下面是各级别比赛情况和前六名成绩(括弧内W和N,分别是截至79年末的世界纪录和我国纪录) 52公斤级(W:抓111,挺142,总247.5;N:总237.5) 这一级别前四名成绩均一样,只能以体重的顺序(轻者在前)排列名次,说明水平十分接近。韩京时第四次抓举以113公斤打破世界纪录。奥斯莫纳里耶夫身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自行车运动时大腿和小腿肌群的氧代谢的特征及其肌肉活动量之间的关系,12名健康男子受试者在50、100、150、200、250W等5种负荷强度下,分别进行了6min的自行车踏蹬运动,并采用近红外线光谱和表面肌电图技术,对右侧下肢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氧合血红蛋白/肌红蛋白(oxy-Hb/Mb)与积分肌电图进行了连续性的同步测定。结果发现:股四头肌的oxy-Hb/Mb在50W至150W时下降比较缓慢,200W和250W时下降十分明显;iEMG在50W至150W时缓慢上升,200W和250W时迅速上升。腓肠肌的oxy-Hb/Mb50W至200W时缓慢下降,但在250W时发生快速下降现象;iEMG在50W至150W时缓慢上升,但在250W时则迅速增加。各负荷强度下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oxy-Hb/Mb与iEMG相互之间比较,分别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由此推测,运动中两肌的oxy-Hb/Mb整体水平变化及相互间差异,归结于运动时两肌的运动量和负担度。  相似文献   

7.
第13届欧洲田径锦标赛于今年9月6日至12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在天气非常炎热又时而逆风的情况下,选手们共刷新了四项世界纪录和一项欧洲纪录,多项成绩平了世界纪录和上届锦标赛纪录。这在欧洲田坛历史上是罕见的。一、本届共进行了41项比赛。金、银、铜奖牌共计123块。获得奖牌的前六名国家是: 第一名:东德——28块奖牌(金:13;银8;铜:7); 第二名:西德——13块(金:8;银:1;铜:4); 第三名:苏联——26块(6,12,8); 第四名:英国——9块(3,5,1); 第五名:捷克——9块(1,4,4);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空心板桥裂缝类病害较多、对桥梁安全运营构成危胁的实情,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空心板裂缝监测方法,以了解其状态和发展趋势,科学决策安排对空心板的维修加固,保证空心板桥的正常服役,延长空心板桥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火山的分布     
世界上已知的活火山大约有455座,其中深藏海底的约有80座。这许多活火山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火山和地震一样都是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地球上现有的火山主要分布在两大火山地带。一个是环绕太平洋沿岸及其附近的岛屿的环太平洋火山带;另一个是沿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本期论坛的探讨,发现不少教师对体育微课的作用,微课制作的准备工作、重点和关注点、采用的策略、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及其解决方法等问题认识不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整理归纳,现总结如下:一、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技术动作,视频是展现技术动作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对淮南潘谢矿区水体下安全开采进行分析阐述,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并借鉴淮河及其堤下采煤的成功经验,从解决水患、突然下沉及裂缝等三个问题入手对水体下安全开采进行了论述,掌握堤体(地表)的沉陷及裂缝发育规律,通过留设防水煤岩柱及地面维护加固等措施,解决了水体下采煤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符合淮南潘谢矿区实际和具有自己特色的“三下”采煤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体育电化教育的发展,微计算机电视形象创作系统的运用,使乒乓球的教学与训练,可以通过录像和微机技术,从对技术动作过程的定性直观分析,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定量直观分析。我们根据乒乓球教学训练的需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即:SMC—70GP微计算机电视形象创作系统,对我国优秀的削攻结合打法选手梁戈亮、陈新华、童玲等的主要技术及其运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提供给同行们共同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人体运动后的微血管、血流速度和微血管形态改变等方面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微区血流量、氧及血红蛋白等变化数据及外周微循环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更实用的运动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邮政2011年10月13日发行的《美好新家园》邮票,生动展示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貌,反映了从地震发生、抗震救灾、八方支援到建成美好新家园的不平凡历程。全套4枚邮票在表现新貌的同时,还各有一尊雕塑作品。小型张则以雕塑为主图。笔者深入这些雕塑原地,向当地人作了了解,并查阅了自地震发生以来收存的大量报纸,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本文结合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经历,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止裂缝产生的施工技术措施,有助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裂缝的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墙体裂缝的各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SIMI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中、外赛艇女子单人双桨项目(W1X)优秀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赛艇W1X优秀运动员在划桨技术周期的艇速、划距指标上与国外W1X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拉桨时间、桨角和各关节角度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赛艇W1X运动员的推拉桨时间、划桨身体姿势比较合理,建议在保持推桨动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赛艇W1X优秀运动员低桨频高稳速划桨的技术,缩短与世界级赛艇W1X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而温度裂缝是混凝土的裂缝中较常见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本文就温度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和处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体育教学中掌握运动技能的价值,论述了发现与纠正错误方法在促进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中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什么是"5W"程序及如何运用"5W"程序及时发现和纠正篮球技术错误,总结得出在剖析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存在问题时的思维路线和程序,应该首先通过"5W"程序判断错误是属于技术认知错误还是技术运用错误。  相似文献   

20.
第11届亚运会古典式摔跤比赛于1990年9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比赛的有13个国家和地区共74名运动员。中国、南朝鲜、日本、伊朗、中华台北参加了全部10个级别的比赛,其它国家均未报齐级别。中国摔跤健儿获2块金牌、5块银牌和1块铜牌,实现了“零的突破”。笔者根据现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和观察,就亚洲古典式摔跤技术水平进行粗浅的分析。一、主要技术特点和成功率通过对214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见表1),不难看出,古典式摔跤站立主要技术是潜入抱腰转移、抱腰摔以及后倒背(含转移),其次是揣、夹颈背和过胸摔。潜入抱腰转移在这次比赛中共使用了71次,成功58次,成功率占81%;抱腰摔共使用了65次,成功36次,成功率占58%;后倒背(含转移),共使用36次,成功了21次,成功率占58%,揣和夹颈背虽然使用的次数多,但成功率不是很高。揣在这次比赛中共使用了58次,成功25次,占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