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作权的扩张、限制、反限制均是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它们同时又受著作权永恒的主题--利益平衡这根主线的牵制,著作权的发展始终围绕这根主线上下波动.著作权法即要完成作者权利的保护,又要妥善处理著作权人与社会公共的权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著作权限制出现双向强化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法定许可结合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制度将代替授权许可,成为网络环境中作品授权使用的主渠道,这增强了对著作权的限制。另一方面,合理使用向法定许可转化,强化了对公共利益的制约。网络著作权的限制还呈现出一种内化和弹性化的趋势,以默示许可和创作共用许可为典型。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著作权法的不断发展,高校教材著作权限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利益平衡这个著作权限制的理论基础出发,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个方面对高校教材的著作权限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教材著作权限制的立法完善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著作权的限制制度是著作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著作权的限制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制度构成的.对著作权的限制具有过程性的特点,深入剖析对著作权的限制的过程性,对于构建合理有序、平衡各方利益的对著作权的限制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权作为著作权在网络上的延伸,其确立丰富了著作权的权利内容.为了更好地维护著作权人和使用人的利益,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对网络传播权的限制是著作权法正义性价值理念的要求,是减缓平等和效率冲突的需要,是著作权本身反垄断的需要,是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和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自由与限制     
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对着农夫喊道:“你快把我身旁的支棍拿开,它阻碍了我的随意伸张,这让我怎么自由生长啊?”农夫耐心地说:“用棍子把你束缚住,是为了使你将来长得又直又高啊!”树苗不听,挣脱了棍子,任其枝条自由生长,可最后收获的季节,其他的兄弟姐妹个个长得挺拔高大,可自己却是又矮又小,还不结果,样子难看极了。这就是树苗想要的自由,它摆脱了棍子的限制,得到的却是无人问津,遭受冷落的结果。河水对堤岸咆哮:“你像两堵墙立在我的身边,阻挡我随意流淌,限制我自由发展。”堤岸严肃而认真地说:“正是由于我的存在,你才从涓涓溪流发展成滔滔…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延伸集体管理制度在作品交易过程中具有成本、监督、定价等优势,能提高潜在权利人的创作力并能克服我国法定许可制度的不足,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文章通过将延伸集体管理制度与著作权限制和行使比较以及从该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我国引进安排该制度的成本等方面考虑,认为将延伸集体管理归入著作权行使部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抗战政策发生一定转向,限制共产党的发展和继续抗战,成为这一时期既相矛盾又相交织的两个主题。了解抗战前后国共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战时限制与反限制等方面的情况,对国民党防共限共之因果关系及其运作经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限制死刑的适用,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死刑政策,但是,对于该政策,理论上从宪法角度所作的研讨并不是很多,而实际上,该政策与人权保障、刑事法治等宪法问题密切相关。在国家权力自我约束的情况下,死刑限制政策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因而具备自身的法治基础;而死刑限制政策超越死刑是否具有正当性的争论,在人权观念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为未来废止死刑逐步创造条件,使得自身也具备人权的基础。从宪法的角度寻找死刑限制政策实现的路径,符合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求。根据刑事法的特点,对死刑权的限制,既有程序上的限制,又有实体上的限制,但都是在国家的死刑权与公民的人权之间取得平衡,而这需要考察国家究竟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需要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乃至剥夺公民的生命权。对该路径的研讨,既有助于在法治原则下实现对死刑的限制,又能为死刑制度的发展提供一种理论的前瞻。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产生、获取、归属和使用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伴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公众对信息的接触变得更加容易。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加入,使得这种接触更具有正当性。在保证社会公众接触信息与使用者使用信息的前提下,也应当对著作权人的权利进行维护,以更好地发挥著作权法鼓励创作、促进文化传播的作用。因此,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完善也日益成为新网络时代下的焦点。我国《著作权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正,需要对此做出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教材著作权保护中,教材是否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教材的著作权究竟应该由谁享有?教材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美术、音乐等)要选用大量已发表作品,应该对所选作品著作权人所享有的著作权进行怎样的限制?这都需要我们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给中小学教材以明确定位、放宽教材编写与出版的著作权限制以及加大对盗版等侵犯教材著作权的打击力度这三个方面来加强我国《著作权法》对中小学教材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宋朝建立后停止了后周的废佛运动,佛教得以迅速发展。许多佛教著作在谈及宋代佛教政策时,一致认为宋政府对佛教采取的是支持态度、保护政策。这一判断是感性和武断的。事实上随佛教的迅速发展,自仁宗朝对佛教试经、剃度等政策又渐趋严。宋代在佛教政策上吸收前朝经验,更加趋向于理性:一方面要发挥佛教有益政治的功能,一方面又要严格限制僧尼人数过多等不利因素。对待佛教的政策也因时局而不断调整,即有支持,又有限制,总体表现为理性的良性政策。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努力谋求著作权保护制度国际化的相近背景下,著作权立法有不少共同点;同时,在著作权的内容、主体与归属、客体及其保护范围,对著作权的限制和法律保护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差异.对两岸著作权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大陆和台湾地区著作权立法的现状,藉以增进相互了解,彼此借鉴,进一步推进两岸著作权立法的国际化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幼儿教育存在许多限制幼儿的现象,这不利于幼儿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发展。限制幼儿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和教师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造成的;为了减少限制幼儿的现象,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倾听和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教案的著作权问题是个法律盲点,是教育界和法律界面临的崭新课题。本文认为教案的法律属性为一般职务作品,教案的著作权归教师享有但又受到学校的限制,教案的著作权和教案本的所有权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死刑限制论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废除了死刑,中国刑法既不能废除死刑,又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用死刑的政策。死刑的存废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立法时,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减少死刑数量。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流动,这一方面使得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高效,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的频繁流动也增加了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泄露的可能性。因此,这就需要利用竞业限制制度来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既要做到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竞业限制制度起源较晚,在很多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定。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我国的竞业限制制度在义务主体、补偿金以及违约责任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好地协调和保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特殊语境又使得模糊限制语有着丰富的语用功能。本文从模糊限制语的发展着手,主要阐述了模糊限制语在英语中的语用功能以及模糊限制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作权法对委托人依委托合同取得的作品著作权是否包括人身权没有明示.委托人取得作品著作权应属于著作权的继受取得,应受制于著作权转让的限制即人身权不得转让.但如果委托人不获人身权就会对其委托目的的实现造成障碍;若允许委托人取得人身权又会使代写论文等有违社会公平和道德的情形合法化.鉴于此委托人取得的著作权应限定为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内容,如此既能顺利实现委托目的又能阻却不法委托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我国复制权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核心和基础的复制权,必须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在我国复制权的发展道路上有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第一是作品数字化问题,它是探讨复制权发展的逻辑起点;第二是暂时复制问题,这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焦点问题;第三是权利限制问题,其是“利益平衡”这一著作权法律体系根本立法原则的集中体现和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