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姚志坚  姚婕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20-127
技术跨越的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跨越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型技术跨越和技术能力发展轨迹,并进行了综合案例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以引进模仿吸收为核心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两种技术能力积累模式。技术能力的积累体现出一个成长型的轨迹,这实际上是成长型技术跨越的机理所在。而在对浙大中控的案例研究剖析中进一步发现,协调的技术能力积累、技术融合和自主核心技术对技术跨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后发优势、技术跨越与赶超、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创新国际化等有关理论综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国际化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跨越、赢得后发优势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通过技术引进或模仿实现技术赶超的不同。最后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证实了理论假设,揭示出创新国际化对消除滞后效应、实现技术跨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后发优势、技术跨越与赶超、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创新国际化等有关理论综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国际化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跨越、赢得后发优势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通过技术引进或模仿实现技术赶超的不同.最后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证实了理论假设,揭示出创新国际化对消除滞后效应、实现技术跨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系统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研究是技术跨越研究的核心内容。技术跨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技术跨越过程及其系统特征,即非线性、突变性和振荡性。并在建立企业技术跨越过程整体观模型基础上,用具体实例对技术扫描、技术跨越的突破点选择、技术创新和积累后的临界点突破等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技术跨越概念的定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技术跨越研究领域正面临着概念危机:各类研究中的技术跨越定义的模糊不清和互不相同影响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进行。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基础上,借助分析哲学中的"概念置换"方法,利用技术管理中的经典分析工具"技术S曲线",提出了一个严格的、可计量的技术跨越的定义。基于这个定义,一系列的后续问题的研究,如技术跨越的条件、技术跨越的规划、技术跨越的评价等,都变得简易可行了。  相似文献   

6.
技术跨越概念与标志界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智 《科学学研究》2006,24(3):364-367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技术跨越概念研究基础上,运用科学研究中的种差界定方法,对技术跨越进行了严格的概念界定,给出了包含技术跨越主体、目标、行为特征、结果标志的技术跨越定义。并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关键指标,建立了可以量化判定的技术跨越标志的指标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对技术跨越理论研究及标准判定、技术跨越战略制定与实施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获取--环境、模式与吸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着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获取,对技术跨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重新对跨越概念进行了界定。企业作为技术跨越的主体,其在进行技术和产品的选择时首先要辨别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为此就要进行市场、技术和能力环境的分析。根据三种环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机会窗口的开闭,企业可从自主型、引进型、并购型和合作型跨越模式中选择相应的模式。围绕不同的技术获取模式,企业面临着不同环节的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将技术跨越理论与对高科技产业特征的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技术跨越战略的定义和中国高科技企业技术跨越战略实施过程框架,为中国部分已经具备一定资源和能力积累的高科技企业成功实施技术跨越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数字监控技术领域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对以上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跨越理论探讨我国数字视频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珂  林则夫 《科学学研究》2004,22(4):382-387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本文认为技术跨越的落脚点应该放在产业的层次。总结国外已成功的产业技术跨越案例,我们构建了产业技术跨越发展的"菱形理论",并用这一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数字视频产业面临的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以及政府如何在其中起到核心推动和资源整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技术跨越的概念演进进行了回顾,并对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企业作为技术跨越的主体,在进行技术和产品选择时首先要辨别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为此进行市场、技术和能力环境的分析。根据三种环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机会窗口的开闭,企业可从自主型、引进型、并购型和合作型跨越模式中选择相应模式。以此为框架,对中国视频监控行业作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状况及其内在成因。通过集中度、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文章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成因:科技差距由“国家队”区域分布和“地方军”共同决定;“地方军”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国家队”区域分布取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家队”与“地方军”虽然相互独立,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发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陈颖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22-1730
研发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能力则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获取最佳的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长远的发展,企业有理由对这两者进行匹配,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境下在不同吸收能力状况中优先选择某种研发模式。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研发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进行了分析,继而计算得到不同吸收能力情境下两种研发模式的创新绩效边际收益。研究发现,企业在低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大于外部研发,而在高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低于外部研发,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吸收能力的情境下企业进行研发的最优资源分配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汉林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85-1791
传统的技术社会学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社会学产生,它认为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而成的。从学科观念、学科铺垫、技术认知、研究方法论、研究视角以及发展格局等方面,探讨了新技术社会学之所以"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吴贵生  鲁琨  王毅 《科学学研究》2009,27(6):918-924
 技术替代型创新是具有竞争性质的进攻型创新,避实击虚是可行选择。本文提出避实击虚战略的分析框架,指出避实击虚的可能战略路线。基于该框架的案例研究表明,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标准替代普遍采取了避实击虚战略路线。避实击虚战略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徐顽强  熊小刚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56-1660
当前我国已有196个非政府奖项正在面向全国开展科技奖励活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在设奖数量和规模、社会影响力和地位、奖项管理以及开放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束缚,传统观念和社会结构体制的影响以及非政府奖项的管理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等原因造成的。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采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设奖,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设立国际科技奖的力度,提高非政府奖项的立法等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颠覆性创新模式是什么?现有理论鲜有系统性研究。为弥补空白,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并有机整合数字技术文献、产业技术轨道理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对欧比特与乐鑫两企业运用探索性多案例法,首先界定数字技术背景集成电路产业颠覆性创新概念,然后形成3项研究成果:①阐释数字技术创新轨迹与产业技术轨道“螺旋同构上升”机制,提出“双轨匹配结构”;②揭示商业模式创新“螺旋迭代上升”机制,提出“价值闭合循环系统”;③明晰“双轨匹配结构”与“价值闭合循环系统”作用机制,构建数字技术背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双螺旋同构迭代上升”颠覆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创新政策制订过程融合技术预见方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中保 《科学学研究》2008,26(5):994-999
 技术预见构建了政产学研相关利益者交流沟通、共同塑造未来的平台,其结果在科技政策制订和科技规划制订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创新政策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尽量提高创新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促进相关利益者充分有效的交流沟通,就创新政策制订中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是提高创新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手段。为此,加强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与技术预见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政策制订模式变革入手,提出了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中融入技术预见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与技术预见融合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韩兵  苏屹  李彤  万民 《科研管理》2018,39(3):11-19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对两个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我国27个省域2012-2015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全面分析各省高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的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存在重视中间成果而忽略商品化产出的问题,需针对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性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成果为更客观的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工具,为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朱敏  许家云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63-1670
 海外回流人才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FDI技术溢出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本文将海外回流人才引入FDI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外回流人才对不同地区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海外回流人才引致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但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对影响此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检验,并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效率及科研投入水平等方面测算了引发海归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杨中楷  刘则渊  刘倩楠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49-1854
通过对激光专利的发展历程和引用情况这两种视角的考察,发现在专利制度"垄断"与"公开"的基本特征下,存在着专利权人间的"竞争"和技术间的"共存"现象,并利用专利引文分析及可视化方法描述了专利引用活动中的知识扩散轨迹以及不同专利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有力论证了我国建立专利引用机制和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