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拜伦有言:“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生活,也不能过没有女人的生活.”拜伦之心态可谓绝妙而精辟地概括了男性对女性的矛盾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个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既不能缺少女性形象塑造,又如何去塑造女性形象的问题.在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显而易见地存在这种矛盾心理.贾平凹,这个朴拙的陕西汉子自在文坛上刮起一股商州文学的旋风之后,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
叶青 《文教资料》2010,(27):14-15
作为讲述人类起源的一则悠长寓言,《裂缝》讲述了男人和女人从诞生日起.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最后却走向了和谐共生。本文试图从男人、女人、自然三者关系来阐释莱辛一生的追求——和谐共生思想这个主题。多丽丝·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这部新作中倡导人们要善待自然.正确处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两性观     
★“好吧,你可以当将军,我当士兵……不过你得听我的。”——一对即将结婚的新人在“婚后谁当将军谁当士兵”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最后他决定做出让步时对她如是说★在因特网世界,你的女朋友可能是一位男性,而你的男朋友可能是一位女性,这很痛苦,但你得接受。——一位网虫的无奈★缺乏爱的一生,哪怕再长,也没有意义。——一位作家如是说★婚前的男人是汽车,女人是加油站;婚后的男人依然是汽车,而女人却成了收费站。——身陷家庭烦恼的男人如是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必然有一个女人;一个不成功的男人后面,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女人。——近来流…  相似文献   

4.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她塑造了"丑陋"的男人众生相,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解构颠覆了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男性形象,以此警醒男权文化偏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男性的性格与生活也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74):149-150
海明威作为公认的文学巨匠,在他笔下诞生了许多"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的英雄。因此,许多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是一名主要描写男性气概的作家,而对于女性的描写,大多都只有两种角色:第一,操纵男人的坏女人以及只为男人的欲望而存在、失去自我的女人。这些评论无疑是对海明威的一种诋毁。而通过不断的对海明威笔下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与了解,我们不难发现:海明威笔下的女性角色大多性格多样且较为复杂。本文就针对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1.女性,是大地的女儿,人类的母亲。“女人是世界之诗——晶莹、发光、谐和”,“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尘世之星”(哈尔格累夫语).“人类历史就是女人的历史”(法国谚语)。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所以,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以生花的妙笔,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圣洁俊美的女性形象——这时代的精灵,人间的女神。文彩同志对女性形象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他曾开设过《萧红研究》、《现代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等选修课,自然女性形象也就成了他学术研究的母题。辽宁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初探》一书,就集中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作家童年的创伤性体验让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独特鲜明的女性意识。她用苍凉老辣的笔触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采用对照的写法,以女人的强悍来对照男人的懦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强女人,弱男人”模式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男性批判意识,是她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经典作品.茨威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困、为情而死的陌生女人形象,感染了无数中外读者.小说借由R的目光,从侧面反映出陌生女人由童年到少女到女人的变化,然而她的内心却是停止生长的,陌生女人实际上是作家茨威格以男性视角创作出的形象,并因小说的假定性情境,而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女儿立场",从整体上表现为小说中所塑造的男人形象都是恶浊的"泥做的骨肉",女儿形象都是清纯的"水做的骨肉";从个体上看即便如贾宝玉这样的"男人形象",他的"善与美"也正体现在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男人",而是一个"女性化的男人";而如王熙凤这样的女性形象,她的"恶与丑"也正体现在她不是一个"完全的女人",而是一个"男人化的女人"。这种"女儿立场",正体现了作家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和独特之思。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对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的现实主义探讨。她对以前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权视角和某些观念进行反驳,以女性的视点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文章探讨简.奥斯汀小说的文学基础、社会背景、以及其中展示的这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前卫的婚姻观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变性之父"之称的上海整形外科专家何清濂教授,最近就人类性别的区分提出了新的见解:除了男人、女人之外,还有其他5种性别的人.分别为:假男人,即女性假两性特征,染色体为46XX,有卵巢、子宫、阴道又有阴茎;假女人,即男性假两性畸形,染色体为46XY,隐睾丸,有阴道,无卵巢,无子宫;两性人,即阴阳人,有睾丸,又有卵巢,有精子,还有月经,有阴茎,更有阴道;无性人,无睾丸,无卵巢;变性人,即本身为男性或女性,却强烈要求变为异性.  相似文献   

12.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诡谲瑰丽,雅俗共赏,别具一格。与一般女性主义写作不同的是,李碧华的胸怀和视野都广阔得多,在她的笔下,男性与女性同为主角。在李碧华的作品中,男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作为父亲的男性形象和作为情人的男性形象。此外,李碧华小说中还有一些混淆了性别的男性,在李碧华塑造的这些男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她对男性的一种辩证态度,一种理性的沉思,在一系列的男性形象中"他审"与"自审","重建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13.
阅读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的许多作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性经验世界中的他者——即异性方往往会出现西方男人,并且这些西方男人在文本中常常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而如果我们将这种文化现象与后殖民时代的第三世界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女性写作昭示的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独特地存在以及女人是流露个体生命体验的“自我书写者”,女性写作正是张扬着女性意识,书写着一个个真实而精彩的女性形象,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当然,女性作家也不应沉迷于一种性别自恋,以免造成女性写作的迷失。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精简有力的文字,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质疑了传统的婚姻,表达了对女性作为传统的“家庭天使”的角色的怀疑和否定,使原来处于男性中心社会视角盲区的现实得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挑战了男性至上主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从中折射出女性的性属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的是"女人的故事",作品不仅借助王琦瑶这个女人的故事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女性观、情爱观,而且在充溢着浓郁女性气息的文本中,用"女红式"的叙事静静拆解了女性依附男性的历史,构筑了现代女性的生存景观,同时传达了作家对两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借助男性叙述主体塑造了为男性作家所压抑和变形的妇女形象,并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男性叙事范式。通过对作者叙述圈套的解构及女性形象批评,充分体现了叙事与性别之间的亲近关系,而且生发了富于召唤性的存在性思考:女人何为?  相似文献   

18.
一、女人干得的,男人一样可以干 记得当年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李文华有段相声讲了许多男人做“阿舅”的笑料,结论就是幼儿园里只能有阿姨不能有“阿舅”。这段相声之所以令人捧腹,其实也正代表了一种传统的固定观念——男子汉不应该干这种婆婆妈妈的职业,不但因为分工不同,更因为有损形象。可是,有一个男性响亮地反驳:“男人干的事女人可以干;女人干的事男人同样可以干,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妇女形象和爱情故事,在<双城记>中,露茜就是他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她不仅漂亮而且勤劳.悉尼·卡顿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他为了露茜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悉尼的所作所为其实正是狄更斯想做而又不能做的.尽管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法国的大革命,它的主题是十分严肃的,我们仍然能看出作者想通过作品来补偿他的心理缺失.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对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的现实主义探讨。她对以前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权视角和某些观念进行反驳,以女性的视点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文章探讨简·奥斯汀小说的文学基础、社会背景、以及其中展示的这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前卫的婚姻观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