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因此,构建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从而促使课程改革,成为中学教育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立足过程,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要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本文结合国内外教学评价理念,重新审视我国现行教学评价体系,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以及评价主体与客体等方面尝试重新构建有利于师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评价新体系,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构建有利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全面体现着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历史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课程改革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和机制的关键和枢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评价机制对课程改革的制约性便日益凸现出来,全面地建立一种评价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评价功能和主体多元化的全方位、多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之初,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涉及许多方面,是发生在教育领域中包括课程的结构、功能、管理、实施、内容、评价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其中评价问题由于其独特的“指挥棒”和导向性特点,首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学生评价正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它要求构建一整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励性评价作为这套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全面体现着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历史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  相似文献   

7.
石磊 《化学教学》2004,(9):41-42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传统的试题过分强调难度和区分度,不能全面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必须按照《纲要》要求,设计、改编、构建新评价体系下的试题。下面就改编、设计新评价体系下的试题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姚继荣 《快乐阅读》2012,(34):54-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村级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而在发展性评价中有一个小环节,它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是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那就是评语评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评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淡化了评价的选择和鉴定功能,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构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要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此,它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而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发挥新课程评价多种功能的教学实践平台,而且是建立三个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李宁 《学苑教育》2012,(21):76-7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这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过往评价的弊端,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提出改进方法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评价的功能已不仅仅停留在甄别和选拔上,更重要的是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得评价具有了教育功能。因此,评价的体系构建与实施对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由于我国原有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促进功能,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纲要》特别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习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信息,也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支撑和指导。在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中,能否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评价体系,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转变评价观念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综合发展,应成为地理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和构建评价体系的指导原则。传统的地理课程评价机制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评价功能片面化。原有的地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与之相适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一、生本化取向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评价中,都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了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课程改革还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促使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基础课程评价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已不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所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所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谐全面地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改革目标在这方面有明确要求,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物理课程标准》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作为新课程的一种基本理念,提出了“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化学教学评价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评价改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区别与选拔,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以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为依据,对高校化学教学评价观念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孔文韬 《教育导刊》2004,(19):41-43
评价问题是教育的敏感话题,一线教师尤其关心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换言之,学生、教师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点。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素养,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获得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