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文远竹 《传媒》2011,(6):69-71
不久前,应日本外务省的邀请,笔者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第三批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代表团"前往日本考察。赴日期间,我们走访了共同通信社、朝日新闻社等日本主流新闻媒体,并与日本青年媒体同行交流座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媒体有关"熊猫烧香"事件报道的考察,透视媒体如何代表主流文化设置这一黑客亚文化事件的报道和阐释的框架,并从中解析主流文化与黑客亚文化的关系状态,揭示媒体构建的黑客亚文化镜像在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规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媒体对形成黑客亚文化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有意无意的忽略或遮蔽,无助于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积极疏导.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主流报纸是形成社会舆论场的重要力量之一,且日本人均报纸占有率和阅读率居世界前列。二战期间,《朝日新闻》作为当时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主流媒体之一,深受日本法西斯新闻传播统制的影响,鼓吹军国主义,美化侵略战争。1937年至1945年间,《朝日新闻》多次报道在台湾地区征兵的新闻,内容涉及征兵政策、台湾兵源去向、时间节点等信息。本文以《朝日新闻》(1937年-1945年)上有关对台湾地区征兵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采集,主要考察新闻报道中日本对台湾地区征兵的政策演变和相关内容,进而解析1937至1945年台湾青年参战动员的战局背景、日本殖民政策、战时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闫庆文 《东南传播》2021,(10):145-148
亨利·詹金斯笔下的"参与式文化"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被赋予新的意义,主流文化的能动性逐渐凸显.场景、权力、圈层和语言共同铸就青年观众的参与式互动逻辑."新主流"电视剧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抵抗、收编、融合,近期达到和谐的产物,它顺着青年观众的逻辑,依托流量、圈子、社交媒体,主动化身为电视文本解构-建构者,与青年观众共同"游猎".这不是主流价值观念对青年观众的单方面"收编",而是其与青年观众的一场平等"对话",是达到读者与作者"共赢"的精明策略.  相似文献   

5.
郑洋 《东南传播》2021,(12):83-85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队伍,尤其需要引入、留住、用好青年人才.然而,目前主流媒体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其中既有青年自身能力建设问题,也有媒体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紧扣"选、育、用、留"这一主线,探索建立青年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长效机制,让新闻宣传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6.
媒体宣传是国家认同建构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输入与输出和媒体宣传密切相关。主流媒体“共青团中央”积极融入以B站为代表的亚文化场域,通过解构官方话语体系、设置主流议题、革新传播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构建青年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衡量一家媒体的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是媒体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赢得受众,形成和提高公信力,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宝贵的资源。作为一份都市类青年报,青年时报面向浙江广大青年,承担着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重任。如何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担当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青年时报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认真做好主题报道等方面着手,加强舆论导向的把关能力,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借用攻玉之石谋划手机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新闻考察团前不久赴日本、韩国考察,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移动媒体"的兴起,并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市级媒体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谋划手机电视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社交媒体在整个赈灾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对当下日本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以及在地震灾害中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归纳,从"风险社会中的媒体"这一视角对社交媒体在灾害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考察,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媒介迁移引发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的调整,并深刻影响着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和方式.作为与新媒体共同成长的青年群体,他们在碎片化、视频化、移动化的媒介环境下养成了特殊的信息获取习惯,并构建出电竞、二次元、弹幕等亚文化景观.与此同时,依托传统媒体阵营的主流媒体在青年传播格局中不断被边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青年报》从媒体站位、传播内容、工作机制着手,重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要求,实践全媒体精品战略,打造新时代青年服务平台,更好地提升主流媒体在青年读者中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殷帆  金佳 《东南传播》2012,(7):93-95
近些年来,"主流媒体"一词在国内风靡,"主流媒体"似乎成了一个高帽,所有的媒体竞相抢着拥戴,究竟什么是主流媒体呢?主流媒体的特征是什么?在媒介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传统党报媒体以及都市类媒体怎样通过改革跻身"主流"的平台上?主流媒体如何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本文收集整理2011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对"主流媒体"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主流媒体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主流媒体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主流媒体在未来应当如何强化自身功能,并试图在传媒、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发掘主流媒体创新实践与功能强化的意义与影响。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深入考察主流媒体的自身功能,期待主流媒体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是本文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一要求说明:城市新兴媒体是"舆论引导新格局"框架内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舆论引导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意外胜出,给日本朝野带来巨大冲击,日本媒体称之为“特朗普冲击”.日本主流媒体此前一边倒地看好希拉里,在特朗普当选后态度十分值得玩味.本文意在通过解读四家报社的社论,剖析日本主流媒体面对“特朗普冲击”的立场与角色.  相似文献   

15.
黄暐 《新闻爱好者》2011,(21):18-19
社会危机爆发时滋生的谣言、流言往往导致群体恐慌、抢购或斗殴等集合行为。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波及我国国内民众情绪,由主流媒体传播"碘化钾能够防治核辐射"的报道引发国内抢购碘盐风潮。此事件的产生与手机媒体的高效传播、主流媒体的权威效应、国民心理素质以及抢购人群等密切相关。基于"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研究框架,笔者对手机谣言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谣言与"第三人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规避谣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媒介技术的社会性干预和媒介文化的商业娱乐性使得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社交媒体有组织的把关"缺位"、新闻媒介"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信息传播者的蓄意煽动"冲突",以及青年大学生对社交媒介文化的过度消费加剧了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指数。因此,加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及时进行群体性情绪疏导,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主流媒体的及时跟进是有效规避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骆语诗 《东南传播》2020,(8):122-125
社会性别建构主义认为对于社会性别的认知是建构的、来源于人际互动。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青年男性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交媒体、青年男性护肤行为与社会性别建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护肤内容的接触频率、形式、立场、呈现性别、传播者的身份和特质都与青年男性的护肤行为及其社会性别建构有关。这种社会性别的解构与重构是在性别平等意识、个体意识、消费主义共同作用下在社交媒体的"拟态环境"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人关注的重心是媒体融合,而对于"新型主流媒体"并无过多在意,其实,在我看来,在习近平的讲话中,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媒体融合的最后落脚及结果——"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只是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众多实现方式之一。区域整合、多元产业、发展新媒体等,都是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方式,这些方式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主流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主流媒体"的初期讨论,存在官方和民间、计划和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较大分歧.本文指出,"主流媒体"是一个包含着不同层面内涵的复杂概念,它具有多重功能:首先,"主流媒体"是一个框架性概念;其次,它是一个理想性概念;最后,它还是一个有特定具体内涵的概念.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现在形成了"传统主流媒体"和"新主流媒体"两种"主流媒体"并存的张力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新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流动化等特点,当代青年在传统文化认同上的背离、政治文化认同的隔膜、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流媒体应革新观念及传播方式,学会用"看不见"的宣传,以期积极建构并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