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单板U型池国家队男子运动员在2010年冬奥会集训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和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进行生物学监控与评价,探寻其变化规律,为教练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队8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集训期对其血清睾酮、皮质醇、肌酸激酶、血尿素和血红蛋白进行测试与评价,测试结果显示:在冬训和夏训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个别队员的体质状况和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主要表现在夏训期间的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显著升高,而冬训期间则出现低血红蛋白和高血尿素现象.根据其训练的内容,认为夏训期间高强度、长时间的蹦床训练是导致队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的主要原因;而冬训期间恶劣的训练环境和大负荷的训练量以及队员饮食条件较差是造成高血尿素和血红蛋白偏低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夏训期间教练应及时调整训练强度,来缓解运动疲劳的状况和机能能力的恢复,在冬训期间要特别注意铁元素、优质蛋白的摄入.此外,应该增加生物学监控的次数,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保质保量地完成运动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龙舟运动员在2012年备战南宁南湖国际龙舟邀请赛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和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进行血液生化监控与评价,探寻其变化规律,以期为教练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3.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浙江男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高原训练期间Hb值高于高原前,高原第3周与高原前1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高原训练期间显著高于高原前(P〈0.05)。CK高原期间显著低于高原前(P〈0.05)。结论:HB、BUN、CK是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的监测指标的有效指标。高原训练期间应有效调控训练负荷,避免训练量过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国家击剑队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家击剑队2008年奥运会前体能训练和模拟比赛密集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4个剑种18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各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整个训练期间各组运动员Hb、CK、BU、T、C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显示出Hb、CK、BU、T、C结合使用可较好监控击剑运动员的机能状态,CK对运动强度敏感,而Hb、BU对运动量敏感;比赛前2周运动员T维持在较高水平,C有所升高,教练员对运动负荷的控制适宜.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我国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子足球运动员在一个完整高原训练周期内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方法:以11名国家男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测试。结果:1)RBC、Hct、Hb氧转运指标在高原训练期间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BUN与CK会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步增大;3)C值在高原训练期间较为稳定,T与T/C表现出高原训练第1周增大、第2、3周逐渐减小的特征。结论:1)4周高原训练未改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2)CK与BUN对运动负荷反映较为敏感,可作为日后进行机能评定的重要指标;3)血睾酮水平受负荷的影响较高原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7.
丰永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2):101-102,108
为了充分的了解花样游泳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的状况,本文运用部分生化指标对其身体机能进行了监控。监控结果发现,赛前不同的阶段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随着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赛前1周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调整到较好的状态,为参加2007年全国冠军联赛作好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运动的生理生化指标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评定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竞技健美操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的机能评定方法,并能根据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科学地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2005年全国冠军杯赛前进行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结果显示:在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较好,但个别运动员的体质状况和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有待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负荷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王军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3):34-34,37
目的:探索辽宁省部分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全运会赛前训练期间机能变化规律,为运动员在全运会期间取得好成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N)、血清肌酸激酶(CK)、睾酮(T)对辽宁省部分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6人进行身体机能状况的监控。结果显示:HB在131g/l-138g/L之间,赛前接近140g/l;BUN在5.9mmol/l以下;CK在正常范围内;T在34.6ng/d-42.5ng/d之间。结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状况良好,能够按照教练的训练计划将身体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为比赛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子运动员在2015年夏季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是否合理,及对其疲劳后恢复状况进行监控与评价.文章采用实验法,对运动员的血尿素、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生物学监控.从夏训过程中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波动来看,大部分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良好,较好地适应日常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但个别男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有大幅度波动或始终处于正常值上限以上的现象,在部分训练阶段出现不适应训练负荷的情况,经过跟踪测试并及时反馈,针对个别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相应地调整后,运动员的机能状况都保持良好状态,并没有过度疲劳的现象发生,逐渐地适应了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2.
控制运动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及时地获得运动员身体状况的信息,特别对耐力性项目,及时地掌握运动员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状况,对评定训练计划、训练手段及方法安排的正确性,十分必要。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PWC_(170)机能测验。它要求受试者在逐渐增加的运动负荷中,进行稳定状态的练习,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心率。在达到所要求的心率时,每分钟作功的  相似文献   

13.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体育大学16名在校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与代谢能力进行了生化评定。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正在进行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良好,无运动性贫血发生或其它对运动负荷不适应的现象。两组运动员即田径(短跑、跨栏、跳跃)与足球组的队员的代谢特点与其专项运动特点相适应。两组运动员在有氧代谢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无氧代谢能力及代谢特点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女子举重运动员冬训期生化指标变化特点和身体机能状况,监测了湖北省女子举重运动员冬训期间的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我省女举运动员的生化指标随运动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呈现不同的变化,冬训监控机能评定的结果是女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处在较好状态,机体抗疲劳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和探索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和运动员训练效果、成绩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生化指标。文章对中北大学特招的16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程训练跟踪和生化指标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运动员机能指标较好时,成绩相对较好。得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内容对改善运动员机能状况,有助于创造良好运动成绩的结论。同时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主要影响其运动水平的生化指标是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等。  相似文献   

17.
1 赛艇运动员过度训练产生的原因 过度训练是由于运动负荷与当时的身体机能能力不相适应,运动负荷超过了身体可承受的能力,以至于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不协调及内分泌等一系列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9.
对2名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进行身体机能监控,综合分析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和血尿素(BU)变化特点,探讨赛前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与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阶段T水平上升,后3个阶段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整体呈上升趋势;T/C值逐渐下降,且运动员a较运动员b下降明显;BU水平呈先下降后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受运动负荷控制、运动员个体差异和高原饮食的影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无锡市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队的14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训练准备期进行了跟踪监测,应用血液指标和尿常规指标分析评定准备期训练计划和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运动负荷引起运动员出现尿蛋白;运动员的血红蛋白(Hb)浓度的标准差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平均值稍有下降,未超过10%;WBC超出正常范围,但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大部分运动员的机体对训练负荷已经适应,曲棍球运动员准备期运动负荷安排较为科学,但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差异性是在今后制定训练负荷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