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西方文明尽管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依然存在,女权主义团体的日益增多.试图从英语的词汇入手,分析英语词汇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第一部分阐述英语词汇通常给人某种暗示,认为女人通常都是男人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则揭示英语词汇本身对女性的一种天生的敌意,它不断地歧视贬低女性.只要社会中的性别歧视未被消灭,语言中的歧视现象就永远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英语词汇反映出了很多社会现象。其中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歧视、贬低女性的现象在英语语言中俯拾即是。本文通过对英语语言一些词汇意义的对比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指出了英语语言当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旨在通过对词汇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英语词汇反映出了很多社会现象.其中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歧视、贬低女性的现象在英语语言中俯拾即是.本文通过对英语语言一些词汇意义的对比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指出了英语语言当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旨在通过对词汇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田艳 《百科知识》2007,(9S):28-30
在现实社会中,歧视无处不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同地域之间的歧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歧视等等。这些观念借助功能强大的媒体、文学作品、社会舆论以及人际传播,歧视的态度和情绪被强化并推行开来,更加剧了这些不平等的隔阂和隔离。歧视和偏见作为偏离客观事实的看法和态度,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吴丽丽 《科教文汇》2010,(19):203-204
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是在对传统伦理学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关怀伦理学是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从女性的视角,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这对于我们主张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实现两性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普正芳 《科教文汇》2010,(22):109-110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在这个以男性为代表的社会里,性别歧视问题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及诸多不平等的现象俯拾即是。本文就从词的构成、词的顺序、语义等几方面对英汉语言中女性的歧视加以列举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陶胜 《今日科苑》2007,(10):136-137
性别歧视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性别歧视语。性别歧视语是指轻视、侮辱或贬低女性的语言。本文探讨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竞争逐步加剧的环境下,我国对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女性就业形势,对中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歧视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女性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晨  朱冕 《内江科技》2007,28(8):34-35
本文对大学英语词汇学习及英语词汇积累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步骤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良性思维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世人认为女性比男性的数学天赋差,这是社会世俗的偏见,实际上人的大脑之间并不存在差异.另外,人类大脑的活动以及所作出的决断能力,其中不乏有相当部分是在盲日褒扬男性、贬低女性,而女性们却很少知道自己在"蒙受着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1.
性别歧视是基于性别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通常意义上的性别歧视是指针对女性的歧视。这种文化反映在语言里,产生了大量了性别歧视语。很少有人从认知的角度来阐述和分析英语中性别歧视语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形成性别歧视语的认知根源。然而了解了性别歧视语的认知根源,才能真正做到在实际交流中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  相似文献   

12.
性别差异的研究是诸多领域的研究重心,语言学也不例外,而且语言学领域内对于性别与语言的研究多教都关注男性与女性语言的差异问题。主要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论证其差异的根源之一是由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汪偲 《科教文汇》2007,(11X):190-191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性别受到歧视导致社会地位低下,从而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一事实同样也被很明显地反映在人们日常语言的应用中。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称呼语和咒骂语的研究,详细比较了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了语言中产生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宋彦 《科教文汇》2021,(10):165-168
“厌女症”是指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歪曲、贬低女性形象的表征,并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女性头上的情绪或主题。《伊库斯》是当代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在《伊库斯》中,彼得·谢弗表现出明显的厌女症倾向,具体体现为塑造的女性形象传统刻板,把责任和问题归咎于女性以及贬低女性的智慧,认为男女之间在灵魂和肉体上都无法沟通。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性别受到歧视导致社会地位低下,从而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一事实同样也被很明显地反映在人们日常语言的应用中.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称呼语和咒骂语的研究,详细比较了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了语言中产生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吕雯霞  张志超 《内江科技》2010,31(10):39-39,2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语,原有词汇也在上演着更新和演变,更加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本文试图从英国社会的发展历史,结合大量英语词汇演变的实例,来研究英语词汇的演变以及英语词汇中所反映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7.
伍敏 《科教文汇》2011,(14):136-136,137
自男权社会以来,男性在生产劳动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则长期处于被忽略、被歧视的社会地位。从而,两性之间在长期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地位的差异,性别歧视由此产生。这种歧视同样存在于人类的语言文化中,因为人类的语言文化从劳动中产生。因此,本文介绍了"她"的文化背景及其与性别歧视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侧重研究在性别歧视文化背景之下如何对"她"字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8.
孙海燕 《科教文汇》2007,(6S):66-67
本文从记忆原理切入,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英语词汇记忆中的若干重要原则和实践技巧,反思了目前英语词汇教学和学生英语词汇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索适合自己词汇记忆和扩展的方法、途径,以及教师在学生词汇记忆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能对英语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隐性歧视包括性别歧视、经验歧视、教育背景歧视、地域歧视及身体状况歧视。隐性歧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与就业市场的结构失衡、高校的教育结构、用人单位的就业观念及大学生的"集体无意识"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个体等层面,营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是逐渐减少或消除就业过程中隐性歧视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有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影响,美国社会文化对独特的美国英语词汇形成也有着很深的影响。这篇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展示了美国英语中的一些反应出其多元的社会文化的词汇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