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其必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即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与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要形成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机制,必须考虑到政府、企业、高校和专业四个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职业院校专业,重点是新建与开设,主要包括:专业出台背景的调研、论证;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的确定等。而调整的主要对象是职业院校已有的旧专业,包括:专业变更、优化;专业淘汰、废止等。  相似文献   

3.
专业是职业院校的灵魂和品牌,能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能力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高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明晰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路和原则,以期为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能够科学设置、理性布局,有效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行业企业只有参与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才能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人才.分析行业企业参与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动力,思考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资源整合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有效开展行业企业参与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市的大部分高职高专,调查统计专业设置情况,解析其专业结构,并结合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分析重庆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适应专业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由行业所办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过去行业所办职业院校大都根据本行业要求设置专业,专业数量少,服务面向单一。目前,行业所办职业院校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在依托企业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设置改革,调整老专业,增加相关通用类专业。随着专业调整与改革,需要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素质作风过硬、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辽宁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提高职业院校的技术服务功能。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体制,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要调整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集群发展;要改变办学形式,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对接。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应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优化为前提、具有适度的超前意识、力求效益最大化、稳定与灵活相结合、局部与全局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可采取进行市场机会分析、确定和定位目标市场、优化专业结构等步骤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相似文献   

9.
地方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近年来,随着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匹配不及时、协调不够的问题日益凸显。阐释了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中部JM市产业发展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为例,分析了两者在相互协调促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统筹、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强化校企深度融合、重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职业院校新专业设置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职业院校新专业设置软件的体系结构、运行环境、数据库结构、功能结构、工作流程和主要算法.介绍软件新专业设置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测试情况,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交通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应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原则、构建流程、实施路径,为交通职业院校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实践提供指导。提出构建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需建立政校行企多方协作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联动主体体系、管理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齐守泉、石伟平在《职教论坛》2016年第18期中撰文,分析了中高职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的运作路径。首先,作者认为,中高职专业衔接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规格缺位:人才上升渠道碰上"天花板"。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以及到研究生层次,职业院校学生处处会遇到晋升渠道的"天花板"。2.专业设置脱节:专业与产业对接形成"旋转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不适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三维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及特色建设,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要素很多,各要素对专业设置的影响又因时、因地、因校而异.本文从理论层面通过对各关联要素进行归类分析、权重分析与等级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探究专业设置的判定方法,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操作手段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条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河南省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距离职业教育对教师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工作要求的特点和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的设置现状,最后提出了单独设置职业院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软件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软件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匹配分析,提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定位,提升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实时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等建议,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软件类专业。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准定量分析方法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院校的主要标志,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受到学校外部和学校内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因此许多学校在考虑自身专业设置时常常习惯于定性的调研、分析,难以给出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计划的政策引领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然而,通过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着一些桎梏.可从顶层设计、体制建设、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调整师资结构及校企文化融合方面入手,帮助职业教育走出产教融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内设专业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类型、质量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每年调整1次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分别行使调控权、自主权和参与权,遵循“自主”与“约束”相统一的行动逻辑,以“自主”体现自立、自为和自律;以“约束”保护自主,使“自主”表现出主动性、主体性和自觉性。职业院校应明晰专业调整的行动理由、行动目标、行动原则、行动主体和行动过程,逐步建设一批新兴专业、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和高水平专业,适应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王春燕 《职教论坛》2014,(15):58-59,57
专业是职业院校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亟待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分析,建立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吻合度模型,经过测算与分析得出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的吻合度情况及调整方向,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实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备案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切实步骤和重要表现。备案制背景下,必须通过健全制度保障机制,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构建内外结合的评估机制,加强专业质量过程监控;实施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发展活力等有效策略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质量的监控,落实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院校的自主自律和社会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